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生生命道德教育之生命意志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涵 佟玉英

  [摘           要]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社会的急剧变化和多元价值观的出现使大学生在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中被不断击败,提高大学生的意志力以及生命意识迫在眉睫。分析大学生生命意志的特点及影响其意志的因素,并提出解决策略,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顽强的意志以及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促使他们尊重生命、重视生命。
  [关    键   词]  生命意志;大学生;挫折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5-0210-02
   一、对生命意志教育的理解
   生命道德教育是指在对大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中,对大学生的各方面生活进行积极干预,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探索生命的意义,并认识到人类生命的重要性以及有限性,让大学生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1]。池田大作认为,生命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尊重生命的教育,而尊重生命的教育则包括四个方面,即尊重宇宙中所有生命的教育、尊重生命价值的教育[2]、尊重生与死生命规律的教育以及生命意志的教育。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意志是人类独有的心理现象,它是指人通过自觉主动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完成预定的目标,其实质是指通过对意识的积极调节,从而保证各种实践活动能够有效进行,最终达到既定的目标,取得胜利。旨在作为客观性来诉诸的东西事实上是主观意志的表达[3],因此生命意志教育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到生命中困难的客观存在,并且在面对困难时不能一味逃避而应勇敢面对,直面挫折,坚定理想和目标,只有经历过苦难的磨砺,才能形成真正的人格。
   二、大学生生命意志的特点
   (一)自觉性普遍提高,但不够稳定
   意志的自觉性是指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积累、生活阅历的增多,可以自觉地调节和管控自己的行为,使客观行为能够服从于积极的主观意愿,达到预期目的。这种自觉性是内发的,而非外力的推动。在当下,纵然多数的大学生都能够自觉制定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规划,并且刻苦钻研,按部就班地完成自己所制定的任务,以实现短期和长期的学习、生活目标。而部分大学生虽然能够自觉制定目标,但目标不够明确,目标的设定变幻无常,有时遇到关键问题无法着手时总是畏难退缩,瓶颈期无法坚持,轻者有始无终,半途而废,放弃目标;重者产生不健康心理,甚至放弃生命。
   (二)坚韧性有所增强,但容易情绪化
   坚韧的意志意味着大学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可以坚定地执行他们的决定,并且在执行过程中不受与目标不匹配的主客观因素的干扰,保持顽强的毅力完成每项计划,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够坚持不懈,始终不渝,持之以恒完成每一步计划,最终实现目标。与中学时代相比,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持久地坚持某一件事情,但情绪波动对意志的影响过于明显。由于大学生生理和心理都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他们的情绪爆发性强,并且不易控制,轻微的困难刺激就会引起他们强烈的情绪变化,这种状态将不可避免地削弱大学生的意志力。
   (三)独立性得到提升,但伴有依赖
   从客观环境来看,进入大学后,多数学生不再有父母的呵护和照顾,不再有老师的管教和训导,在一个自由开放的环境里,他们开始了独立学习和生活,此时他们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在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后,脱离了父母的约束,希望自己掌控自己的未来,期望获得完全的独立。但事实上,多数学生只停留在这个美好的愿景上。首先,作为学生,他们仍然需要以学业为重,经济不够独立,日常生活支出仍需依靠父母;其次,虽然他们的观念意识较原来有了很大提升,但心智仍不完全成熟,思想意识不够独立,部分学生做事没有主观。
   三、影响大学生生命意志薄弱的因素
   (一)个体因素
   大学生的个体因素是影响其意志薄弱的主要原因。首先,受到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的制约,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因其内分泌系统处于空前活跃时期,内在的自我控制力差,容易冲动。从心理角度来看,情绪的成熟要晚于认知,再加上大学生涉世不深,因而情绪易冲动、易爆发,情绪容易两极化。
   其次,表现在个体性格方面,部分大学生因为生活环境而导致性格缺陷。或过分依赖家中长辈,幼稚娇纵,在理想和现实发生矛盾时,无从下手,不知所措;或因成长环境中亲人的缺失、父母不和等原因导致性格孤僻,面对问题时习惯性的无助,长此以往形成回避型人格,在面对困难时习惯性选择放弃。
   除此之外,部分大学生自律性差,自我约束能力缺失,容易满足于当下,没有克服困难的自我意识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对自己设定的目标没有规划,可成可败,随波逐流,久而久之丧失了对人生目标与美好理想的追求。这种“退而求其次”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为他们避免了挫折的出现,而当真正的挫折出现时,他们常常会猝不及防,束手无策。
   (二)家校因素
   从家庭方面来说,父母过度溺爱或者过度管控子女,使部分学生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父母为子女包办一切,使他们凡事都要依赖父母,没有判断力,遇事没有自主能力,在“象牙塔”的教育下,家庭教育的环境是封闭的,是静态的,当他们一旦离开父母所营造的这个环境时,就会变得不堪一击。[5]因此,他们也体验不到挫折,受不到生活的磨砺,一旦脱离家庭的庇护,就会变得茫然失措。
   從学校方面来看,目前我国教育体系尚不完善,大学生在入学前基本未受过系统专业的抗挫折教育,在进入大学后,高校往往仍然只注重学科知识的教学,忽视了学生意志素质的培养和挫折教育。然而,高校在作为高等教育机构的同时也是一个微型社会,大学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因此,学生在学校内所遇到的问题不容小觑。    四、对大学生生命意志教育的构建策略
   (一)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大学生的意志力
   体育锻炼是大学生获得意志锻炼的最直接途径。健康的体魄是培养顽强意志的基础。纵观古今中外,从古代雅典对体育教育的重视到当下我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提出,无不表现出体育锻炼的坚持有助于坚强意志的培养。在体育锻炼中,如爬山、长跑、游泳等体育活动,其本身就要求人要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品质,通过诸如此类的体育锻炼帮助学生克服“极点”带来的各种生理和心理的不适,使学生能在运动中战胜自我。
   因此,高校应该大力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加强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丰富体育课程,加大体育活动的举办力度,必要时采取强制措施要求学生参加体育锻炼。除此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大学生自身应该加强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在体育锻炼中不断挑战自我,接受失败,接受挫折,坚持到底,促进抵抗挫折能力的提高以及坚韧毅力的养成,从而实现大学生坚定意志力的培养。
   (二)运用激励法,提高大学生的意志力
   激励措施通过激发人類的意志,为实现既定目标创造了内在的强大力量,使人能够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心理学家VictorH.Vroom提出了著名的激励公式:M=V*E。M即激励效果;V表示目标价效,指目标的达成对满足个体需要价值的大小;E表示期望值,指按照以往目标的完成状况所产生的预期值。通过这个公式可以看出,如果目标的实现使个人的价值得以实现,同时又具有高期望值,那么激励的效能就很大,坚定的意志就能得以激发。
   在激励过程中,首先,教师、家长要激励大学生量力树立远大理想,帮助学生克服消极意识,使他们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不断激发自己的意志力。其次,在遇到困难挫折时,大学生应该正确调节自己的情绪,对自己进行情感激励,充分发挥自我潜能,重拾信心。最后,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学生要为自己树立一个榜样,通过榜样的力量实现对自己的激励,提高自身的意志力。
   (三)借挫折训练,磨砺大学生的意志力
   意志的力量与一个人抵抗挫折的能力密切相关,那些有顽强意志的人通常更有能力抵抗挫折。美国学者Pau.G.Stoltz提出了“挫折商”这一概念,[4]即处理输赢的智慧和能力。学校可以有意识地运用和设置挫折情境,通过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利用“门槛效应”,步步为营,从战胜一点点小挫折到最终达到成功。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的抗挫折意识得到激发,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挫折,学会预防挫折,敢于面对挫折。有效应对挫折,增强抵御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磨炼抵抗挫折的意志,在不断的考验中一次次变得更加成熟坚强,最终培养学生的坚定意志。
   五、结语
   在生命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对大学生生命意志的教育,要让大学生善于确定自我发展目标,在克服困难中不断磨砺自己的意志,培养大学生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培养大学生迎难而上、激流勇进的精神,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意志力,增强大学生的生命意识,提升大学生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佟玉英.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生命道德教育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2017(4):91-92.
   [2]赵飞.池田大作生命道德教育思想初探[J].教育评论,2017(7):159-164.
   [3]刘晓男.旨在作为客观性来诉诸的东西事实上是主观意志的表达[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7):3-4.
   [4]陶志欢.“佛系”青年的生成机理与引导路径:以当代大学生为考察对象[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9(1):96-103.
   [5]李文静.教育生态学在生命道德教育中的运用[J].科教导刊,2015(9):65-66.
  编辑 赵瑞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590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