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生源结构多样性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婷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高校招生制度的不断深化改革,高校大学生的生源结构发展了质的变化,实现了由单一性向多样性的转变。文章以高校生源结构为基础,阐述了目前高校生源结构多样性的现状,以及多样性的高校生源结构所产生的问题。针对面临的问题,为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提高高校学生生源质量,文章提出相关简单建议。
  关键词:生源结构;多样性;生源质量
  
  大学生作为当今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潮流群体,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学阶段也是大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重要阶段,大学阶段的学习对工作后所能达成的成就占有极其重要的比例。根据党和国家针对高等教育的指导方针,为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教育目标,高校的办学模式以及制度都有着改革性的发展。
  为促进高等教育的高速发展,以达到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从而实现教育兴国的目标,我国各高校都在进行相当幅度的扩招。为满足高校生源招生名额,高校招生模式不仅仅局限于高中生生源,更开放了对口单招模式以及专转本的模式。这样虽然满足了高校的扩招要求,但也导致了大学生生源结构的多样性,从而导致大学生生源质量参差不齐。
  高校的发展主要以“打造一流学校、培养一流人才”为目标。提高高校生源质量是各高校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途径。生源是高校发展的基础,是促进高校建设的强有力保障,學科的建设、人才的培养都离不开优秀的生源基础。[1]为了高校的发展,基于高校招生生源结构的多样性、复杂性,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如何提高高校学生生源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1 高校学生生源多样性现状
  1.1 高校生源招生模式多样性
  在当下高校招生制度的不断改革中,各高校都面临着学生扩招这一问题。为解决生源不足,各高校的招生制度也在发展。目前,高校的生源主要来源于高中生源、中高职生源。针对高中生源,高校的招生录取模式主要有:高考统招录取、高考注册入学、高考提前录取;针对中高职生源,高校的招生录取模式主要有:对口单招、“3+2”高职本科分段培养、“3+3”中高职本科分段培养。[2]
  1.2 高校生源招生地区多样性
  自从教育部于1999年出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至今,全国各高校每年都在进行不同程度的扩招,[3]其招生对象已不仅局限性各省本身的生源。为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实现教育兴国、教育公平伟大目标,各高校的招生目标已拓展到相对比较贫困地区,贫困地区大学生生源、农村大学生生源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
  2 高校学生生源多样化存在的问题
  2.1 不同招生模式生源的学习基础差异性
  高中生源的招录方式虽然不同,但其在高中时期的人才培养方案则是大同小异,所以在学生进入大学学习阶段,他们的学习基础差异较小;中高职生源,其生源类型不同,在其步入大学之前,他们的人才培养方案本身就存在差异性,所以在学生进入大学学习阶段,他本身们的学习基础就存在差异;就高中生源学生和中高职生源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基础的差异性更大。
  2.2 针对不同生源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无差异
  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应根据不同生源学生的基础,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形成良好有效的培养体系。针对不同招录模式的学生,其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学习侧重方向也各不相同,但高校在人才培养上进行的都是无差异培养计划。更有甚者,对不同的招录生源,存在这混编成班的现象。在人才培养计划中,高校使用相同的培养方案,满足不了大学生的发展需求,导致不同招录生源大学生不能发挥各自的特长。
  2.3 不同地区生源的环境适应差异性
  作为大一新生,在刚进入大学校园,面对一个新的、陌生的环境,不同的人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心理承受能力存在差异,大学是人口密集分布区,同一年龄段的人很多,但每个人因地区、生长环境、经济实力差异,导致偏远地区、农村大学生可能在面对城市大学生存在因地位上的差异,存在压力、自卑感;沟通、交际能力存在差异,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偏远地区、农村的大学生不擅长主动结交铺,在新的、陌生的环境里表现出一种自我封闭的状态。
  3 提高高校学生生源质量的建议
  3.1 高校教育理念改革
  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改革理念,高校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应以学生自身发展为根本,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竭力发展学生的个人潜力。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要结合不同生源学生的成长经历、受教育经历,以学生的大学学业规划以及后续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帮助学生清晰的定位、建立目标,在学习、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发展规划。在学生管理过程中,高校应以促进学生全面的高素质发展为基调,摒弃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实行民主式的服务型管理,在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提高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做到充分开发学生潜力。同时也要加强高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管理能力,对教师队伍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培养,为学生的科学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3.2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文件着重指出要加强和改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应坚持全方位育人原则,以思想价值为重要指导方针,贯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教育过程,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高校需要坚持改革创新,建立高效的、可操作的教育机制,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创新性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首先,高校需根据不同生源学生的成长经历、受教育经历进行系统性研究、针对性调整,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贴合实际,教育方式更加务实;创新性实践更加具有可操作性。着重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普遍要求和分类指导相结合,提高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3.3 建立健全的大学生助学体系
  现如今,高校生源复杂,有诸多来自偏远地区、农村等生源,因东西贫困差异、城乡差异、教育环境差异等客观因素,导致这些生源的学生面临着严重的学、生活压力,暴露出心理上的缺陷。高校应针对偏远地区、农村生源大学生,建立健全的助学体系。针对偏远地区、农村生源大学生,推行奖励与助学机制,一方面,激励偏远地区、农村生源大学生通过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来获得奖学金,以此来减轻大学生生活的压力以及其家庭负担;另一方面,在保证个人自尊心的前提下,提供助学金以及勤工俭学的岗位,在勤工俭学的过程中也是对自身的一种历练。
  综上所述,随着高等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高校招生制度的不断深化改革,高校生源由单一性向多样性的转变。在此过程中,虽然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欣欣向荣,但也存在着些许问题。面临这些问题,为保持核心竞争力、促进高校发展,高校需坚持教育理念改革,坚持创新与实践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坚持建立健全的大学生助学体系。以此来提高生源质量,从而使得高校保持核心竞争力,时刻在发展的道路上。
  参考文献:
  [1]穆琳,郭乙言.高农林业类高校提升生源质量的工作思考[J].读与写杂志,2019,8(16).
  [2]张表.江苏省现代高职教育发展背景下生源结构多样性问题的思考[J].亚太教育,2019,3:101-102.
  [3]毕灵斐.农村生源大学生适应性问题研究[J].新西部,2019.7.
  作者简介:张婷(1990-),女,汉族,江苏淮安人,硕士,江苏理工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614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