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河北省农家书屋长效发展机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丹丹 杨洪江 张春雨

  摘要:河北省农家书屋的建设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选取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10个行政村的农家书屋,就农家书屋工程竣工后的运营状态、资源建设、管理与服务现状等进行调研,提出从多元化的资金保障、规范化的管理运行、以需求为中心的读者服务、共建共享、监督评价与激励五个方面构建农家书屋长效发展机制及应采取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河北省;农家书屋;长效发展机制
  中图分类号:G258.23文献标识码:A
  DOI:10.13897/j.cnki.hbkjty.2019.0104
  农家书屋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的公共文化五大惠民工程之一。农家书屋做为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之一,在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推动精准扶贫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农家书屋发展的实践来看,尽管河北省农家书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许多困难和问题仍制约着农家书屋效能的发挥,阻碍了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
  笔者选取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10个行政村的农家书屋,就农家书屋工程竣工后的运营状态、资源现状、管理与服务情况等进行调研,针对农家书屋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以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提出构建农家书屋长效发展的相关机制。
  1农家书屋建设现状
  我国的农家书屋工程是从2005年开始试点,2007年全面推开,2012年底覆盖了全国有基本条件的行政村[1]。为推进农家书屋建设, 河北省先后出台了《河北省新农村书屋工程实施意见》《河北省新农村书屋工程评估验收办法》《河北省新农村书屋捐赠管理办法》《河北省新农村书屋工程建设出版物采购管理办法》《河北省新农村书屋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相关管理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对保障书屋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2]。
  河北省农家书屋建设是从2007年开始试点, 2008年全面实施,2012年圆满完成建设任务,建成农家书屋49 408个,数量居全国第二位,实现了全省行政村农家书屋全覆盖。南和县是河北省邢台市下辖县,位于河北省邢台市中南部,县内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水资源丰富,属于传统农业县。笔者走访了南和县10个行政村的农家书屋,就農家书屋的基本设施和空间环境,经费、人员与管理情况以及书屋开展的信息服务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的项目主要包括:成立时间、建筑面积、阅览座位、图书总藏量、报纸期刊订阅量、有无电子阅览室、上年度经费情况、工作人员基本情况、规章制度建设、借阅证发放、借阅情况、年接待到馆读者数量、讲座和培训次数等。调查数据显示南和县10个农家书屋的情况如下:
  (1)图书更新情况。有1个农家书屋在建成之后购进过新的图书,其余9个村的农家书屋在建成后图书均没有得到更新。(2)工作人员情况。工作人员学历水平一般为高中及以下。其中有1人接受过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培训。有4个农家书屋配有专职工作人员,4人当中只有1人有工资,330元/月。(3)规章制度建设情况。7个农家书屋配有借阅管理制度,3个农家书屋没有相关制度。(4)信息服务情况。10个农家书屋均未组织过各类讲座、展览、培训。(5)电子阅览室建设情况。10个农家书屋均无电子阅览室。(6)年接待读者数量。年接待读者数量在300以上的有2个,西郑庄和梁牌村;年接待读者数量200-300之间的有2个,南张庄、南韩村;年接待读者数量在200以下的有6个,西徐旺村、张相村、东南部村、西北部村、西大村、辛村。
  从这些农家书屋的现状可以看出,河北省农家书屋工程竣工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资金不充分、不稳定,导致资源更新跟不上。(2)管理运行不规范,包括管理制度不完善、工作流程不规范、人才培训机制缺失等,导致书屋运转不畅。(3)文献和服务与读者需求不匹配。文献数量和种类均不能满足读者需要,讲座和培训较少,不能充分激发农村居民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动机。(4)缺乏共建共享机制。(5)监督评价和激励机制缺失。
  针对这些问题,有必要建立起农家书屋的长效发展机制,才能使农家书屋在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推动精准扶贫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真正发挥重要作用。建立农家书屋长效发展机制是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增强农民文化自信、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需要。
  2农家书屋长效发展机制建立的途径与策略
  农家书屋长效发展机制是保证农家书屋持续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方式和手段的组合。针对农家书屋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根据农家书屋与各级政府、当地公共图书馆、新华书店和农村居民的互动关系以及自身的发展规律,应从多元化的资金保障、规范化的管理运行、以需求为中心的读者服务、资源共建共享、监督评价和激励五个方面来构建农家书屋的长效发展机制,以保证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
  2.1建立多元化的资金保障机制
  (1)合理分配各级地方财政负担比例。稳定的资金来源是保证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农家书屋的资金来源必须以政府投入为主导。河北省出台的《河北省新农村书屋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定:“按照国家规定的每个新农村书屋2万元的配置标准,除中央财政承担50%外,其余50%由各设区市、扩权县统筹安排解决。根据新农村书屋工程实施情况,结合省级财力,对工程实施先进的市县安排一定额度的奖励资金。”然而,由于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部分市、县政府的财力不足以支持农家书屋的持续资金投入,这就需要因地制宜、合理分配各级地方财政的负担比例来保障农家书屋的资金来源。例如,四川省农家书屋在资金保障方面,除中央财政补助外,地方负担部分由省、市、县三级财政配套解决,根据地方政府的财力不同采取了不同的财政负担比例分配方案。甘孜、阿坝、凉山3个民族自治州所属县由省级财政全额负担;扩权试点县由省级财政负担80%;自贡、泸州等13个市,省级财政负担60%,市、县级财政负担40%;成都、攀枝花等5个市,省级财政负担40%,市、县级财政负担60%;市县级负担部分,以市级财政负担为主,具体负担比例由市确定[3]。   (2)多元化经营,增加农家书屋收入。在农家书屋的发展中,地方财政由于自身的财力问题,特别是县、乡镇级地方财政在农家书屋的财政投入上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有必要引入多元化经营的理念来增加农家书屋的收入。可将这些经营收入用于农家书屋图书、各种硬件设施的及时更新和阅读活动的举办,通过多元化经营为农家书屋的发展引来源头活水。例如,河南省平顶山市邱庄村的农家书屋“一鸣书居”是河南首家“民宿+书屋”的结合体,一楼是农家书屋,二、三楼是对外营业的民宿。“用民宿挣钱养活书屋”的经营模式,使书屋有了造血功能,可以长久地经营下去。现在“一鸣书居”模式已经推广到河南省兰考、濮阳等地[4]。赣州市于2015年9月在寻乌、安远开展“农家书屋+电商”建设试点,探索通过“农家书屋+电商”的形式,盘活现有农家书屋、基层文化信息服务点等资源存量,将其建设成为具有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等功能的新型农村文化平台,为村民代购商品、代缴费用、代售农产品等,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与电商产业融合发展。各个服务站点平均每月借书量增长3倍,两个试点县电子商务交易额70%来自农家书屋。在试点经验基础上,赣州2016年5月全面启动“农家书屋+电商”模式,在开辟农村增收新渠道的同时,建设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家园”[5]。
  (3)扩大宣传推广,吸引社会力量捐赠。农家书屋积极探索拓展资金渠道时,应重视社会力量捐赠。一方面,可以设立省农家书屋发展基金会,募集省内外的企业和个人的资金或实物捐赠,对于省内进行捐赠的企业和个人可以有相应的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以此鼓励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捐赠资金可用于购买文献资源、管理人员的劳务费和阅读推广活动的经费。另一方面,可以加强与海内外相关基金会的沟通与联系,如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健华图书馆联盟等[6]。
  2.2建立规范化的管理运行机制
  (1)健全农家书屋管理制度。目前, 农家书屋管理制度不完善,存在许多管理缺失。农家书屋要想保持后期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就必须建立一套切合当地实际的、科学的管理制度。包括农家书屋的管理员工职责、读者管理制度、图书借阅制度和赔偿制度、设备管理制度等,确保农家书屋的图书归档分类、登记和借阅记录工作能有序开展,使书屋的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2)规范农家书屋业务工作。为当地农村居民服务的书屋管理员这个角色不只是借还图书那么简单,他们应既懂得图书的采编、分類、外借、保管等业务技能,还要能担任农家书屋的阅读推广人,发现农村居民的阅读兴趣,激发农村居民的阅读动机,提高农村居民的阅读能力,宣传、引导和培养农村居民的阅读习惯。此外, 随着数字信息化的迅速发展, 农家书屋也必然会融入数字信息化大潮, 这就需要管理员熟练掌握现代信息化管理技能。
  (3)建立农家书屋人才培训机制。目前,农家书屋的管理员多是当地居民、乡贤和文化志愿者, 缺乏图书管理和阅读推广的相关工作经验。农家书屋应制定一套具体的、系统的培训制度,将管理人员的培训委托给当地公共图书馆或新华书店的专业人员,让农家书屋管理员进行业务学习。开展包括分类上架、借还图书、推荐图书、收集和分析用户需求信息以及为当地居民开展阅读推广服务等多方面的培训。在培训手段上,也可以借助网络和现代化信息手段,提高培训效率。 通过制度建设和政策引导,培育一支兼具农家书屋管理员、文化协管人员、阅读指导员的管理员队伍,全面提升农家书屋管理水平。例如,湖南省醴陵市文体广播新闻出版局邀请该市图书馆副馆长为100余名村级农家书屋管理员举办村级农家书屋管理员培训会,培训会采取理论讲课和实地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在全市东、西、南、北4个片分别选择一个成效好的农家书屋作为培训学习地点[7]。
  2.3建立以需求为中心的读者服务机制
  (1)需求导向的图书选配机制。河北省地域辽阔, 地形地貌复杂, 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不同乡村居民的年龄层次、文化层次等结构性差异, 最终表现为各地农村居民的阅读习惯、阅读兴趣、阅读动机和阅读需求等方面的差异。为了让农家书屋的图书供给与读者需求相匹配,农家书屋应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图书选配机制。农家书屋可以通过文献借阅纪录、文献需求调查来分析当地居民具体的文献需求情况,或者以村民直接点单选书的方式做到文献资源建设和读者需求的匹配。例如,江苏省如皋市从2016年起,将购书目录下放至村一级,让村(社区)农家书屋管理员根据村民产业致富需要,购置种养加工等方面的科技书籍和订阅报纸杂志,保障每个村获得“个性化、独一份”的书籍,保障了农民利用农家书屋自学惠农政策、种养殖技术等文献需求,发展了当地特色种养业,为脱贫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智力支撑[8]。山东省潍坊市在部分乡镇试点推行了“农民买书政府买单”模式,农民可先行购买图书并到农家书屋登记上架,凭购书发票进行报销,村民非常欢迎[9]。山东省乳山市冯家镇上口村的农家书屋已经开启了点单式配书,一周左右就可以拿到需要的图书。乳山市的图书点单式服务,将选书的话语权下放到村民手中,让村民根据自身的阅读需求和喜好自由选择图书,将国家级或省级机构的重点推荐图书目录制作成一张“图书点单一览表”,里面包含了政经类、科技类与少儿类等专业图书目录[10]。
  (2)常态化的阅读推广机制。农家书屋既要满足读者需求,也要激发、创造和引领读者需求,这对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缩小城乡文化差距,维护农民的基本文化权利,推动农村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阅读是一种积极求索的行为,它需要一定的阅读环境、良好的阅读氛围和实用的阅读技能来支撑和维护。农家书屋的阅读推广可从阅读环境、阅读活动、信息素养三方面着手。
  首先,改造农家书屋的阅读环境。阅读环境的营造主要包括阅读空间和各种阅读基础设施的创设。目前,许多农家书屋的基础设施薄弱,面积小、年久失修、设施陈旧落后,不能为村民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农家书屋的空间和书架、桌、椅、电子设备等阅读软硬件设施应进行升级改造,营造出良好的阅读环境,才能更好地激发农村居民的阅读兴趣。例如,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光明居的农家书屋经过升级改造后,从一间十几平方米、几十本书的小阅览室发展到今天100多平方米、8 000多册书的图书馆。酷似咖啡馆的书屋就成了男女老少休闲的场所,孩子们更是把这里当成看书、写作业的好地方。一些示范性农家书屋的读者到达率和图书借阅率成倍提升[5]。广东省汕头市文新局投入资金126万元进行200个农家书屋的升级改造,并为升级改造的200家农家书屋配送书,配送书籍是按照省局配置农家书屋的要求,在国家颁布的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书目范围内选用,每个点配置图书约300册[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667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