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  > 中国论文网 > 
  • 政治论文  > 
  • 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矿物资源工程专业研究生教学改革设想

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矿物资源工程专业研究生教学改革设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本文就矿物工程专业研究生“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能力培养与个性发展、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校内学习与企业学习、专职教师与兼职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设想,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矿物资源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该模式对我校工科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开展具有积极的借鉴和指导价值。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 校企协助 工程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而提出的高等工程教育重大改革计划。2010年6 月23 日,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在天津召开“卓越计划”启动会,宣告我国“卓越计划”正式实施,并计划于2020年完成。以实施该计划为突破口,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这对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强国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这对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能够适应和支撑产业发展的工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我国工程科技队伍的创新能力,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创新型工程人才;增强综合国力,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人才。在这种大好形势下,高校将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培养工程人才的重任。高校培养工程人才的主要方式是教学,而培养方案是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开展研究生教学的重要教学环节,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在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传统的工科硕士研究生培养主要是以教学加毕业论文为主的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常常与实际生产需要相脱离,导致工科研究生大多书本知识丰富,但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这样的研究生培养现状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所以急需开展针对性的教育研究与改革。近年来,部分高校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在课程体系、考核方式、 综合素质教育等方面有所创新,提高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水平,提高了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培养质量。
  “产学研”一直是大学生培养的重要模式,对于研究生培养而言更加重要。近几年来,国内各高校 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越来越紧密,有高校瞄準特定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定位学校研究生的人才培 养规格,从培养目标制订、师资结构构建、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和实践教学改革几个方面加强了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研究生培养。有学者认为,依托产学研平台,高校与企业对研究生实施联合培养,是“卓越工程师”一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最佳培养模式。现行的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已经有了专业型工程硕士(全日制两年)培养计划,实际上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应与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具有同一出发点,即突出实践性教育,因此两者可以互相结合,联动发展,而现行的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恰恰缺乏一种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标,以实践教学为主体,以传授工程技术知识和工程管理知识为核心的理念。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加强学术交流、进行广泛的学生之间的研究与探讨是十分必要的,导师与学 生之间要有经常性的、正式的学术探讨和交流,要鼓励和提供条件让研究生多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会议和各种研讨会等。不能因为强调应用型人才而削弱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应该注意的问题。 卓越工程师计划是一个前瞻性的高校教育改革工程,尚处于探索和积累经验阶段。因此,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矿物资源工程专业研究生教学改革做如下设想 。
  1能力培养与个性发展
  按照培养目标要求和矿物资源工程行业的发展趋势, 结合每一个研究生的特点和优势潜能, 注重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工程创新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学生个性化指导, 鼓励学生按个性发展选择研究方向。引导学生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 自主选择所学课程,自主安排学习进度, 自主发展个体专长。 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增强学生的学习目的性, 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改革课程结构, 优化课程体系, 处理好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核心课程与选修课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的关系。 构建跨学科交叉融合、加强人文素质培养、重视实践与创新能力训练、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 满足学生日后就业与发展的需要。建立以矿物资源工程行业需求为导向, 以学科发展为背景, 以课程评价为指标, 以激励政策为动力的教学内容动态更新机制。
  3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树立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推广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式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提出新问题、发现新知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从继承性学习走向探究发现性学习。 提倡教师团队协同教学,开展大班授课、小班研讨、小组合作、网上互动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鼓励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开发数字化教育资源, 探索网络教学组织形式,开展信息化教学。
  4校内学习与企业学习   “卓越计划”将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过程分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阶段, 这为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方面都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与传统的以校内学习为主的方式相比, 参与“卓越计划”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矿物资源工程专业的特点, 在两个学习阶段的分工衔接、优势互补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包括课程与教学环节分配、教育教学资源的配备、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培养方式的创新、学生的考核方式与要求以及时间安排等方面。
  5专职教师與兼职教师
  “卓越计划”对矿物资源工程专业教育教师的要求,以及提出的由校内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组成的双导师制, 为矿物资源工程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拓宽了途径。参与高校可以在增加专职教师工程经历和实践能力, 改革教师职务聘任与考核制度, 建设高素质工程学科专业教师团队,建立兼职教师的聘任和薪酬制度,建立双导师的分工和合作机制, 提高实践教师队伍的地位、水平和待遇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本文结合南华大学“核特色、医品牌、环保优势”的具体特点,围绕矿物资源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从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教学形式、校企学习、兼职教师等5个方面入手,设想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矿物资源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方案,其关键点是促成校企之间的合作,加强企业进入高校培养工程师的力度,以保证培养方案的成功实施。如果能成功实行,这在南华大学的研究生教学研究和改革中尚属首次,也对我校其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将起到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课题: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矿物资源工程专业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项目编号:JG2018B087)。
  作者简介:胡南,(1982.12-),男,汉族,湖南湘潭人,博士,南华大学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铀矿冶环境保护。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网站.教育部启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J].中国大学教学,2010(07):4-5.
  [2] 王少怀,刘羽,黄培明等.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J].中国地质教育,2010(04):63-65.
  [3] 周雪梅,滕靖.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5):50.
  [4] 常青,冉玲苓,常存等.理工科工程师式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J].学理论,2014(15):187-188.
  [5] 成宝芝,张丽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视域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4,34(03):122-124.
  [6] 张立刚,李士斌,闫铁.基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油气井专业研究生培养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2(23): 17-18.
  [7] 林高用,邓小铁,刘立斌等.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5(14):3-6.
  [8] 石晶,修光利.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环境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04):15-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676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