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西关文化引领下的小学数学德育渗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易晓琳

  摘 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十分重视数学的德育功能,把德育教育融入数学学科中,掌握好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是每一个数学教学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我校有着极富地域特色的西关文化,这为小学数学教学补充了德育素材。笔者认为,在西关文化的引领下,可以将数学学科教育与西关文化相融合,挖掘西关文化中的德育素材,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文章提出了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的做法,以期为一线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提供一些借鉴,同时为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贡献微薄之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教育;西关文化
  良好的数学教育并不是单纯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解题技能,而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思维进行思考,体悟数学的内在价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良好的数学教育应承担“数学育人”的责任,让学生学会思维,学会学习,从而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及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因此,把德育教育融入数学学科中,是十分必要的,有着独特鲜明而意义深远的教育价值,使数学课堂更有温度。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数学学习的内容似乎难与思想品德教育结合起来,存在着以下问题:1. 学生和教材层面:有些素材脱离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德育素材内容和年级上的不均衡;2. 教师和评价层面:数学教师往往侧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却忽视了数学思想、数学情感态度的巨大意义,德育渗透蜻蜓点水,教师不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德育渗透的方法比较单一。
  我校地处西关,大多数学生、教师是土生土长的西关人。西关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文化积淀基础雄厚。这些极富地域特色的西关文化,正好是德育素材的补充和延伸。如果在数学学科中融合西关文化进行德育渗透,能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使学生积累深厚的人文底蕴,培养学生坚实的责任担当,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笔者就如何在西关文化的引领下,在小学数学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进行了相关探索。
  一、了解西关文化,善于挖掘西关文化中的德育素材,增强德育渗透意识
  作为教师,首先要学习、了解西关文化。特别是有关西关的历史文化资源、西关名人资源、西关饮食历史文化资源、西关建筑文化资源等等。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德育素养,增强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识,大胆进行德育渗透的探索,努力挖掘西关文化中能融合数学学科的德育素材,提升德育渗透实践能力。
  例如,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一课的教学,由于学生对千米这个概念比较陌生,教师常常会通过大量的实例对比,让学生感知千米的大小,其中会渗透高铁、磁悬浮列车等的时速这些生活中的数学。这时笔者就想到了西关名人:詹天佑。教师可以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介绍詹天佑的事迹,同时告诉学生,詹天佑是土生土长的荔湾人,更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荔湾情,在学生的心里种下一顆精神种子。
  二、以生为本,在课堂导入中善用西关文化中的德育素材,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堂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和手段,是教师必备的一项教学技能。恰当的导入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奠定基础。教师如果创设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则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教授六年级上册《认识比》时,很多教师都会使用“神舟五号”顺利升空,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联合国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视频作为导入,激发孩子的爱国主义情感。笔者认为,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比的意义,就是两数相除的关系,无论是同类量,还是不同类量,只要它们有相除的关系,就构成了“比”。因此笔者尝试使用学生更为感兴趣的素材——吃,来导入,笔者给学生带来了西关的美食之一——马蹄糕。“民以食为先”,上课居然能吃上糕点,学生乐得兴奋不已,随即就有学生提出:这么好吃的马蹄糕是如何制作的呢?笔者顺着学生的思考马上介绍马蹄糕的一些历史文化,并公布制作秘方:马蹄粉50g、砂糖75g、马蹄肉25g、清水300g,接着问:你能用算式来说明这些材料之间的关系吗?这时学生已迫不及待地争着发言了:水是马蹄粉的6倍,马蹄肉是马蹄粉的五十分之二十五……这时“比”的概念呼之欲出。
  三、立足课堂,改革创新,巧用素材
  在数学教学中不仅是传授新知,更重要的是在传授新知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坚持“以德为先”,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基本理念,让教育回归本质。笔者认为小学数学的练习课是最为难上的课型之一。笔者备一节练习课往往会比备一节新授课花的时间更多。如何让一节练习课上得更有趣、更有效?教师不妨利用西关文化中的德育素材,把练习课的环节串联起来,像做任务、闯关一样,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在教授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练习课》时,笔者尝试以西关文化中的西关大屋历史文化为背景创设“牛皮癣”破坏西关大屋的情境,改编练习题,展开一系列的拯救活动,让学生完成任务。通过利用电子教室系统、志华信息技术云课堂、荔湾教育信息网、问卷星这些信息化手段,给学生搭建一个自由互动的教学环境。教师可以向学生发布学案、测试、练习、学习网址、视频、微课资源等,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实时监控,及时批改,随时调取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讲,统计数据,便于今后反思。以自主学习代替教师的讲,避免满堂灌,真正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自信,激发学生对西关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
  四、在西关文化引领下开展丰富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师教学用书》中的一篇文章——《综合与实践教学目标分析及教学建议》对“综合与实践”的内涵、分段教学目标及教学的建议作了详细描述。文章中提到,《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中设置了四个部分,“综合与实践”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这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特色。这个部分反映数学课程与数学教学改革的要求,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通过综合、实践的过程去做数学、学数学、理解数学的机会。如果把数学的综合实践活动与西关文化相结合,在活动的过程中传承了西关地域文化,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的品德素养。
  如六年级上册《位置与方向》一课的练习题,其中第10题是: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上学和放学的大致路线。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查出你家附近的地图,以便更准确地加以描述。于是笔者便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的实践活动。笔者首先给定学生大致的实践内容:下载地图,描述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可加入一些风景、趣闻元素,并制作成PPT,然后小组汇报。最后由学生自由分组进行分工合作,各自实践,合作完成展示。在展示作业时,笔者发现,学生已经能非常清晰地描述线路。同时,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学生还挖掘了不少西关文化和有趣的事物。学生用照片记录下来,写成一个个小故事、一篇篇数学日记。这次汇报充满了欢声笑语,为即将毕业的学生留下美好的回忆。
  此外,笔者让学生再次整这些素材,将其制作成电子版报,还要求学生录制了一段视频。这些全程由学生策划、参与制作,笔者和信息教师在一旁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实践创新,培养学生实践创新的能力,同时使学生了解了西关的建筑、历史,增强学生的地域文化自信。
  五、德育渗透要做到顺其自然
  西关文化为小学数学学科的德育渗透补充了很多优质素材。深入挖掘西关文化,在数学课堂中使思想教育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顺其自然,不把德育渗透强塞给学生,注意适时适度,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良好效果。
  总之,数学教育在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方面具有极大的作用,德育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数学教育中,素质教育中的德育方法,还需要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进行探索与研究。数学教育工作者不仅需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还应该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挖掘生活中的德育素材、地域文化,使德育教育贯穿始终。
  参考文献
  [1]王光明,范文贵.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小学数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温朝霞.对打造西关文化品牌的若干思考[J].城市观察,2014(03).
  [3]刘彦斌.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8(22).
  [4]李芝.小学阶段数学学科德育渗透现状调查研究[D].赣州:赣南师范大学,2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689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