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训教学基地建设模式创新与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针对汽车维修与检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分析了目前各职业院校建设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国内五种建设模式在投资主体、人才培养质量、管理难易程度等方面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提出了新形势下汽车维修与检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建议,以期为同类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汽车维修与检测;实训基地;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U47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j.cnki.njwx.2019.11.078
  1 在实现培养目标中的作用
   我国汽车产销量连续十几年蝉联世界之首,行业的高速发展,使得汽车后市场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剧增。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为适应我国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培养大批掌握汽车机械维修、电控系统故障诊断排除和性能检测技能,面向汽车维修保养、汽车维修质检、汽车维修车间管理等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专业实训教学基地就是学校为实现这些技术技能培养目标所建设的实践教学环境,它为学生提供一个与汽修行业实际职业岗位相贴近的技能训练空间,让学生在有目标的实践训练前提下,通过一些设计性、探索性、开发性、工艺性和综合性等的模拟训练及实际维修操作。具有职业岗位所需的设备使用、操作规程、维修流程、技术规范、工作组织与协调、维修企业运营管理等能力,使学生初始就业后,不会对所处的环境,所遇到的工艺、技术、设备、生产组织管理等问题感到陌生,从而缩短了岗位适应期,提高就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在目前时期我国汽车后市场高技能人才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实训基地建设已成为快速高质量培养行业所需人才的重要环节。
  2 存在的问题
   分析目前国内职业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实训基地,根据其功能和空间位置分布,主要有校内实训室、校内汽车维修检测车间和校外生产性汽车维修厂三类。随着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和重点投入,各个职业院校实训基地的面积、设备的数量和种类有了较大增加,设备的性能得到提高。但绝大多数院校这几类实训基地建设存在以下问题。
  (1)校内实训室功能单一、设备损耗快,更新慢。校内实训室大多数以汽车结构拆装、功能性部件性能检测一体化教学为主,规划设计往往为一次性投入,很少考虑到后续投入和损耗性投入。但在教学中使用频度高,损坏率高,加上汽车技术的日新月异,设备的更新和维护跟不上,很多院校的这些实训室很容易在3~5年内产生功能丧失问题。
  (2)校内维修车间水平低、管理差,设备性能落后。管理滞后、缺乏经营理念,基地运行基本靠有限的教学经费投入,难以支持较高的零配件和耗材损耗,经费不能得到有效补充,在使用过程中缺少社会车辆的不断更新进入,本身缺乏“造血”机能,单一老旧的车型导致学生的技能训练效果差。
  (3)校外实训基地数量少,校企融合度较低,企业偏重生产,忽视学生顶岗的岗位设置和实训,学生在实训环节不能独立、有效、完整地完成专项工作,无法达到实训的目标。
  (4)双师型实训指导老师严重匮乏,使实训资源和教育目标的结合度不够,在关键技术和工艺规范性上对学生指导不力,影响实训效果。
  3 建设模式及其优缺点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不断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新实践,形成了很多成功的模式。就全国范围来看,汽车维修与检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从投资主体、功能规模、师资力量等方面主要形成了以下几种模式,其各自的特点如下:
  3.1 校内一体化实训室
  一体化实训室是将典型汽车部件或者整车、检测设备和工具、教学设备和设施合理布置在一个空间内,能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完成某种特定职业能力或工作任务的教学场所。它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学,教师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学生边学边练边总结,在学练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技能,并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这种模式是将传统教学的教室和实验室资源进行了空间上的重新布置,是目前大多数院校专业课程最主要的教学环境。其特点是由学校自行投资建设,基本教学功能明确,利用效率高,教学组织和设备管理容易,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有利于教师实践技能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但也和传统实验室一样,随着使用时间推移,实训设备会不断损坏且技术逐渐落后,后期需不断维护和更新。
  3.2 校内实训性汽车维修厂(车间)
  由院校投资,在校园内按照一般汽车维修企业的标准配备相应的设备、工具,并按照企业标准进行布局的小型工厂或车间。其目的是创设一个接近专业化汽修企业真实的环境,以工学一体方式开展生产项目实践,能完成大多数职业技能实训项目和技能鉴定工作,能完成中等难度的汽车维修工作。在车间内通过完成真实车辆的修复,有利于学生职业成就感的获得和系统化职业能力的形成。这种模式建设的实训基地适应于高年级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養。近几年在大力推行行动导向教学和职业技能大赛的推动作用下,很多院校都建成了这样的实训车间,其缺点是投资大,训练车型单一,后期学生实训损耗大,工位数少,教学实训效率较低。同时指导学生训练的依然是学校老师,缺乏专业维修技工和经营管理人员,车间管理和经营水平较低,技术和设备更新较慢。
  3.3 校企合作培训中心
  校企合作培训中心是学校和行业企业共同投资在校园建设的培训机构,学院提供场所、优质师资和学员,企业提供设备和技术标准,双方共同建设符合企业标准服务流程的教学场所,共同进行师资培训,共同开发课程。在课程内容和培训评价上引入企业行业标准,考核通过的学员优先录用在本行业企业。这种模式建立了校企之间互惠互利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促进了院校和企业的共同发展。目前做的比较成功、影响力大的如中德诺浩、上汽通用ASEP,丰田team21、奥迪培训中心等项目,在全国范围内投入了巨额资金和设备,与各职业院校合作建成了上百所培训中心,为中国汽车后市场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亟需高技能人才。在这些培训项目合作中,企业不仅能不断投入课程、设备、领先的技术,还对院校培训教师不断进行新技术培训,全面改善了院校的实训条件,提高了师资和教学水平,保证了培训内容与行业发展的同步性。同时通过考核的学生不但获得学历证书,还能获取行业企业的技能认证证书,优先进入行业领先的企业工作,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荣誉感。这种校企合作的形式,整合了汽车行业龙头企业的服务技术培训与职业院校实操技能教学,对中国汽车服务行业乃至职业教育体制产生了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3.4 校外生产性汽车维修厂
  由学校投资,在校外适合生产经营的场所,建设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先进齐备的维修保养设备,通过招标承包引入专业管理人员或者第三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的汽车维修厂,即引企入校模式。这类生产型企业建设的出发点就是为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形成,在场地建设、设备选型、服务功能上能充分考虑教学实训需要,在人员配置上会专门设置实训指导教师岗位,在经营合同条款中除了经济指标外会提出教学培训指标。这种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模式既满足了职业教育实训要求,又有一定经济收入,为实训基地设备更新、日常损耗提供了保障。这种模式的缺点就是经营者容易出现资源掠夺性生产经营及学校资产的流失,学校的管理难度较大。
  3.5 校企合作汽车维修企业
  学校利用周边地区满足实训要求的汽车维修企业资源,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将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学生送到企业中,参与2~4周的短期生产实践工作,学校付给企业一定的实训指导和管理费用,或者让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弥补企业的用人不足,企业付给学生一定的生活补贴。这种模式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生产环境,非常适合学生的顶岗实习,对规模较小、资源短缺的职业院校也可减少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投资压力和师资、管理压力。企业通过这种合作关系也可以培养自己的后备技师队伍,缓解劳动力不足问题。
  4 新形势下汽车类实训基地建设的建议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高职教育在稳定和扩大就业方面的重要性和作用得到广泛认可。2019年国家又提出高职扩招100万,高职院校在迎来发展利好的同时也面临师资、硬件、管理等资源的挑战。在这种新的形势下,职业院校要深入领会《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促进产教融合,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 “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等新要求,主动出击,深入汽车制造、服务企业调研,根据自身办学条件和地方经济发展,充分和地方企业、政府沟通,以校企合作共建汽车维修检测專业实训基地为切入点,共同制订切实可行的校企合作方案,搭建协同育人平台,在加大规模基础上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王增强,陈开君,罗怀晓.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8(6):95-97.
  [3]鲍晓东,杨梅,侯勇,等.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创新与实践[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70-74.
  (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698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