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信息化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促进施工管理自动化水平的提升,保证水利工程施工得以有效进行。但在实际施工中,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水利工程施工依然面临诸多困难,而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施工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文章将从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特点出发,论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的必要性,并就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信息技术;必要性;应用
  中图分类号:TV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9)34-0186-02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strengthening the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an promote the automation level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ensure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can be carried out effectively. However, in the actual construction,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a variety of factors,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is still facing many difficulties, and through the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level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has been effectively improved.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probes into the concret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Keywords: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ecessity; application
  1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特点分析
  1.1 复杂性程度高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现场管理工作复杂性程度较高,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导致现场管理工作处于混乱状态。不论是建设施工还是施工现场管理,都有时间与空间错位的问题,有关领域存在重叠交叉,覆盖范围广泛,工作量庞大等问题。在开展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时,考虑层次涉及与领域广泛,导致水利工程现场施工管理处于复杂混乱的状态。
  1.2 连续性不足
   水利工程施工的特点表现为占地面积广、施工时间长,导致施工建设时无论是时间跨度,还是空间跨度,都比较大。如此一来,在不同的工程施工时间与阶段,将会面临各种不同的问题。比如说,在三峡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夏冬两季施工就会面临不同的问题。因此,就要结合各阶段的特性,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并注意加强各工种的协调与配合工作,施工人员数量大,流动性较强,如若不慎,就有可能引起生产安全事故,因此,这就需要针对水利工程施工的不同阶段制定合理的安全、费用、技术等多项控制管理目标,并不断提升现场管理工作水平。
  1.3 特殊性
  由于水利工程具有耗时长与占地广的特征,决定了水利工程选址特殊。通常,水利工程的选址大多是峡谷、荒地或山区等交通不便地区。所以,要想能够及时取得与外界的联系,还应加强辅助设施建设,如员工生活区、公路等,这也意味着,水利工程准备和建设阶段会很长。
  2 水利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的必要性探究
  由于水利工程施工所在地形地貌狀况复杂,地理位置不同,其相应的地质结构也就存在一定差异。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有效缩短测绘探测时间,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合理,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
  在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应用,主要是基于如下必要性:第一,相较于传统的水利工程管理方法而言,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时,引入现代信息技术,能够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准确数据。第二,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因为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外界环境的干扰,依托信息技术设备的有效支撑,就能随时为施工人员提供有效辅助,使水利工程施工速度明显加快。第三,正是因为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导致水利工程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工作效率也有显著改善,大大减小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第四,在过去,都是安排专人负责水利工程管理,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较大,比如说,管理人员自身技能水平、主观性以及职业道德素养,都会直接影响施工管理效果,无法保证水利工程管理精确有效。而通过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尽可能地降低外界因素对水利工程管理产生的不利影响。
  3 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3.1 水利灌溉中的应用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农田水利建设占有重要地位。当前,农田水利灌溉任务不断加重,进入信息化时代后,通过合理运用计算机技术,能够促进灌溉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以实现农田水利施工的自动化与智能化管理。比如说,远程监控系统的应用,确保农田水利灌溉实现智能化监控,利用传感器设备对水利灌溉现状进行反馈,一旦出现问题,就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在农田水利灌溉过程中,如果发现水源缺水,监控系统就能有效控制灌溉系统,打开放水阀,及时遏制住缺水问题。   3.2 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在开展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强化工程管理,能够保证水利工程项目得以有效开展,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得到有效应用,并将其调整到符合水利工程管理需求的状态,有助于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提升。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系统能够集成第三方施工管理软件,使系统功能得以有效延伸,保证水利工程管理的全面實施。大量的实践已经表明,这套系统缺点也比较明显,这是由于不同的水利工程施工存在差异,面对一些复杂程度较高的水利工程项目,部分软件就无法满足实际需求,致使软件操作比较繁琐,服务人性化不足,这就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予以改进。
  3.3 数据库技术的应用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工程数据,如材料、施工技术、机械设备与人员等。倘若继续沿用传统的人工记录和分析方法,将会直接影响数据应用效益的发挥。而如果合理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科学完善的水利工程数据库,注重程序设计理念的融入,从而有效提高数据灵敏度,与此同时,数据库技术还融入了抽象学的思想,能够提高数据处理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数据库系统的建立,不仅能够对数据进行分类、改正与存储处理,也能方便信息查阅,一旦需要调用有关数据,只需输入关键词或分类序号,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数据。不仅如此,通过合理构建数据库,能够实现信息共享,这样一来,水利工程管理部门就能有效加强数据资源的整合。
  3.4 GPS技术的应用
  在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GPS主要用于水利信息的采集。一般而言,水利信息主要来源于测量获得的各种水利工程参数。在过去,都是通过人工采集的形式获取水利管理相关信息,工作效率低下,易受相关因素影响,不利于水利管理水平的提升。依托GPS控制网络优势,能够更加精准地测量水利数据,提高信息收集精度。在使用GPS技术测量获取水利数据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如下内容:首先,合理选用测量设备。运用GPS测量技术,所需的测量仪器存在单双频之分,测量精度也存在差异,成本不一致,其中性价比较高的是单频接收机。其次,不同测量方法的运用,都要高度重视注意事项。GPS测量技术测量方法分为三种:一是静态测量。这种测量方式是通过分析测量目标,据此设定控制网,确保各测量点能够实现相互通视。为有效提升测量精度,测量点应当采取环形布置形式,并控制好基准点与流动点的距离,不得超过20km;二是动态测量方法。既要保证基准站与流动站距离符合规范,也要避免出现闭合图像的问题。三是快速静态方法。在运用该方法时,应当重点关注基准站位置的设置。GPS技术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与可操作性,能够快速准确地定位,并能及时获得准确的三维坐标,即便天气恶劣,也不会影响应用,覆盖范围广泛。能够实时提供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所需的时间、空间及地理信息,操作十分简便。
  3.5 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仿真技术指的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及其相关技术,加强对水利工程施工的管理,促进水利工程管理效率的提升,保证施工过程的快捷与高效。比如说,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之前,合理预测和估计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获取有关参数,并加强对这些数值的分析,以便实际施工中出现问题能够及时予以解决,还要加强施工方案优化,保证施工方案更加科学高效。为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问题,还要合理制定应对方案,这样一旦面对突发情况,施工单位也能及时响应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计算机技术的合理运用,不仅能够减轻技术人员的计算工作量,也能提高计算水平与速度,以便腾出更多时间加强对水利工程技术的研究。
  3.6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对地理信息技术而言,主要包括空间数据、数据分析以及模式分析技术,并根据水利工程构建相应的三维空间图形,进而获得动态性的地理信息。地理信息技术功能较多,既能有效处理地理信息,也能开展动态性预测,加强对地理空间的分析,对于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提升意义重大。比如说,通过地理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能够传输、录入和管理空间数据,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有效处理数据,为管理人员作出正确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确保水利工程的防灾减灾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4 结束语
   总之,水利工程因为信息技术的运用而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施工管理的科学化与现代化水平也有明显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效率也得到了显著改善,水利工程资源损耗不断降低,水利工程成本效益提升明显,保证水利工程管理难题的顺利解决。
  参考文献:
  [1]杨永聪.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及发展[J].中国标准化,2018(10):136-137.
  [2]吴志广.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农家参谋,2019(03):195.
  [3]徐杰.信息化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及发展[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32):90.
  [4]段建才.信息技术手段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6(4):59-60.
  [5]刘香驿.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6,44(6):138-14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730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