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声乐综合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赵威

  摘 要:声乐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一门必不可少的实践性较强的艺术学科,也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显著的特殊性培养目标构成了自身的教学方法与内容。高校学前声乐教育的专业教学体系不同于高等师范音乐院校或专业音乐院校,因此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本文就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声乐综合能力的培养提出一些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综合能力;培养
  1 音乐理论学习能力的培养
  首先,在学好并唱好一首声乐作品之前,必须要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理论。学好基础理论可以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和音乐技能的了解,能够正确掌握乐理知识和拥有独立的识谱能力,提高音乐的听辨能力、感受能力和记忆能力,更好地理解和展现音乐作品。其次,学生掌握歌唱理论知识也尤为重要,主要体现在歌唱时正确的姿势与科学的呼吸方法,使其声音与体态融为一体,呈现完美的歌唱。因此,学好音乐基础理论对歌曲演唱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2 有针对性的歌唱能力培养
  2.1 明确专业方向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入学前几乎从来没有接触过正规的声乐训练,并且歌唱嗓音条件也参差不齐,所以高等师范类音乐专业和各类专业音乐学院的歌唱训练内容并不完全适合这些无基础的学生。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歌唱曲目的挑选过程中应该从学生实际的歌唱水平,提高学生歌唱能力,激发学生歌唱兴趣等方面进行考虑,既能让学生的演唱能力得以提升,又能理解和接受不同风格的歌唱曲目。在歌唱技巧的训练过程中,要时刻考虑自身的专业特色,在音色训练上遵循以幼儿歌曲演唱训练为主,传统美声歌唱训练为辅的原则。传统的美声歌唱要求声音明亮宽广,有穿透力,但是这样的音色对于幼儿歌曲来说并不适合,所以在训练中要在树立美好声音理念的基础上,运用真假声混合歌唱的方法,唱出幼儿接受并且喜欢的声音。
  2.2 了解职业需求
  近年来,幼儿园的音乐教学内容也在逐渐地突出本土化,除了幼儿歌曲的演唱外,我国的一些优秀民族民间音乐也进入了幼儿歌唱教学的范围内,这些民族民间音乐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得以发展和形成,被称为我国艺术文化的国粹瑰宝,所以传播和发扬本民族优秀的音乐作品也是幼儿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在学前专业的声乐教学中可以学唱和欣赏京剧、民间音乐戏曲中经典优秀的作品,以满足职业的需要,使优秀的传统艺术得以发扬、传承。
  3 自信能力的培养
  3.1 歌唱基本功的掌握和提高
  在声乐演唱过程中,演唱技巧可以说是演唱者进行演唱的基础和重心。演唱时效果的好坏主要还是取决于自身水平的高低,如果熟练地掌握了演唱技巧,既能克服紧张、不安等负面心理,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展示出自己的演唱水准。因此,演唱者应该进行基础的练习,找到自身演唱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扬长避短,强化自身的优势。同时,在对自身基本演唱功底进行训练的过程中,应当时刻关注自身的变化,将这种反复性的练习加以升华,不同的训练阶段对应不同的难度,让自己能够在练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自身的进步,并激发训练的兴趣,使自己在保持良好心情的同时,可以尽快形成自身成熟的演唱技巧。
  3.2 增加舞台实践演唱经验增强自信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说明声乐歌唱过程并不是封闭的,必须多去参与实践,在汇报演出或比赛中慢慢地提高心理素质,只有多参加、多练习,在实践中把握住机会,才能够尽快消除自身紧张不安等负面心理,逐渐培养自己良好的歌唱心理。在声乐演唱过程中,初次登台的演唱者会因为经验不足导致演唱质量不高,但随着演唱者登台次数的增加,会慢慢适应、熟练。在舞台实践中得到的经验与平时训练所得是不同的。想要拥有一个良好的歌唱心理,必须积累实践经验,从中提高自己。想要成为一个具有丰富经验的演唱者,需要在实践中长期磨炼,并且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舞台演唱经验,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不断改善自身的缺点。
  3.3 演唱前做好充分准备
  声乐的演唱不只是简单地唱出来,是需要经过演唱者的二次加工的,需要融入情感,融入自身对歌曲的理解,所以在声乐演唱之前,必须用足够的时间来了解并熟练地掌握要演唱的曲目,熟悉乐谱,注意音准、节奏,熟读歌词,深刻理解歌曲中蕴含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分析作品、了解作品、把握作品。再者就是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演唱风格,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歌曲,不要好高骛远,选择自己力不能及的作品,达不到演唱效果,结果导致失败。想要拥有一个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必不可少的,是保证自身有良好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在声乐演唱时,有时需要我们运用自身肢体语言来表达歌曲的情感,当自己身体有碍时,也会影响自己的演唱情绪和状态。
  4 鉴赏能力的培养
  4.1 音乐欣赏的作用
  “六律存而莫能听者,无师旷之耳也”。欣赏音乐必须具备能够感受到音乐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的能力以及掌握节奏、旋律、速度等变化的能力,还得具备理解音乐、感知音乐的能力,否则音乐只是一些含糊不清的音响而已。因此,要长期体验和鉴赏音乐。通过感受音乐、欣赏音乐,能够提高人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以及联想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发展观,开阔音乐视野,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有益于身心健康。这些能力最终要集于一体在教学中充分地体现出来。
  4.2 欣赏载体的作用
  欣赏载体是指将音乐传递给欣赏者的多元化媒介,在课堂教学与实践中的主要形式有音频、视频,以及师生的演唱与演奏等。通过亲身聆听、观看、感受、理解并体验后,让听觉、视觉、记忆思维都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并与音乐情节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能更好地達到学习的目的。
  4.3 美育的作用
  想要真正学好艺术,就必须在深厚文化底蕴的基础上,除了天生具备的音乐素质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体验出音乐艺术的美妙,准确把握歌曲的情感处理,理解歌曲的内在,这样才能真正融入人心。人类从事音乐教育、演绎等不同形式工作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表现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一种审美的看法。只有真正意识到音乐的这一功能,才能更完美地从实践中收获乐趣。因此,要在教学中让学生不断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在潜移默化地受到美育熏陶的过程中,发挥自身对音乐艺术更完美的表现力。
  5 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就业方向多数为幼儿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接触较多的是儿童,关于儿童音乐教材、教具等方面的资料居多,儿童歌曲的演唱和表演可以推动自身情感、技能、知识、能力等领域的全面发展。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师,要综合掌握专业艺术歌曲与儿童歌曲的演唱能力。儿童歌曲的演唱与表演不同于专业声乐歌曲,因为儿童不同于成人,上课时注意力会不集中。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在指导儿童演唱时声音要清晰可爱,音量要适中,富有童趣。运用协调的肢体语言准确地表达歌曲的意境,适当地加入教具与乐器的演奏,提高儿歌的表现力。以单人、双人、多人等多种不同的演唱形式来展现歌曲的多样化,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
  培养过程中,遵循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以最快的速度,在短时间内培养出应用型人才,以声乐演唱能力和幼儿声乐教学能力为主线,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点与面的有效结合,只有具备良好声乐综合能力,才能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日后工作中更加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 林丹.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专业特色[J].文教资料,2017(11).
  [2] 袁婷婷.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声乐技能培养方法探索[J].北方音乐,2017(12).
  [3] 付小芬.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综合课教学的实践分析[J].戏剧之家,2014(18).
  作者简介:赵威(1982—),女,吉林四平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学前专业音乐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738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