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形势下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何莉鑫

  摘要:当前,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如何提升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已经成为一线数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探究的问题之一。学生作为课堂学习主体,他们的学习效果就直接决定着教师的教学质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教育教学的理念,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探究了一些提升高中教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希望对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新形势;素质教育;高中数学;提升;有效性;策略
  一、转变教育理念,给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
  高中数学的学习内容相对繁杂,并且难度系数较大,很多知识也比较抽象。但是数学知识根源于生活,高中数学教师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这样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才能对学习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减轻学生的课题负担,提升学习效果。学习不光光要接受新知识,还要巧妙的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也就是元认知,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温习已学知识,还能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框架,提升总结能力。学习不是盲目的,而是有一定的目标和主动性的,为此,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要什么事情都做,而是搞清楚自己的课堂角色,该由学生完成的学习内容要由学生自己去完成,教师不要“越雷池一步”,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定的基础。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做了学生该做的事情,那么学生就会形成一定的惰性和依赖性,也会丧失学习的探究性和主动性,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学习内容也会越积越多,也会增加学习负担。对于数学知识的教学来说,对于不同的知识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总之在课堂上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提升他们思考和探究意识,这就要求数学教学必须在课堂上少讲少说,多给学生留下思考和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对于数学课堂学习内容较为复杂,不太容易理解的抽象知识,教师可以强化引导,让每一位学生都了解相关内容,适当的加大解释力度,同时带领学生一起思考和探究,掌握问题解答的策略。针对学生熟悉的问题或者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学习等方式解决的问题也可以让学生自行探究,提升学生理解能力和探究能力。
  二、夯实课堂基础知识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减负增效需要减负,但是重点要落实到增效上。在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新教学模式,比如开展设问教学。高中数学是预各种数学符合打交道的,往往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其实要追本溯源的话我们必须了解数学问题的解决时依赖一定的理论知识的,比如数学定理、公理、数学公式以及数学规律等,这些也是学好数学。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由于这些知识理论性较强,也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相对而言学生掌握起来难度较大,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较为淡薄。针对这种情况,在开展问题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转变教学思维,针对这数学教材中的基础概念进行设计,这样不但转变了了以往那种单一的灌输式的概念教学模式,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从学情出发,构建新颖的教学情境
  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其实就是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考察、探究能力的培养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这些能力的提升都要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能积极的开展参与式学习,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依据相关教学内容,构建既定的教学情境,比如问题情景模式、生活情景模式、体验式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思考和探究中去学习,一定会掌握相关的学习内容,除此之外,学生的习得能力也会大大提高。近些年,情景教学模式备受师生青睐,确实也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学质量,让学生巧用知识迁移,全面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乐趣。
  比如在学习新授课《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的相关内容的时候,对于概率事件学生是比较熟悉的,因为生活中牵扯到的概率常识是比较多的,教师就可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我们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句话说的到底有没有道理呢?我们已知面对一个困难问题的时候,诸葛亮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最终能解决问题的概率是0.8,而其他三个臭皮匠也不甘示弱,但是每个人与诸葛亮相比还是相差甚远,三个人能解答出问题的概率一次为0.5、0.45、0.4,且每个人都是独立解题,试想这三个臭皮匠中最少有一人能破解问题的概率与诸葛亮相比,哪一方占有优势呢?
  四、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做到因材施教
  走班分层教学并不是简单的把学生分成一定层次,把不同类型的学生隔离开来,而是依据教学内容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梯度化的教学,在此过程中让学习情况相似的学生能在一定的环境下获得发展,提升他们的个性能力。走班分层教学模式的第一步就是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然后做好学生之前的搭配和配置。走班分层教学的目的不是分开授课而是实现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走班分层的过程中教师要客观的分析学生,尽可能详细的了解学生,依据学习能力、接受能力、数学基础、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等进行分层。分层之后,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各方面都很相近,沟通起来比较畅通,学习进度也比较好统一起来,无论是新授课还是作业练习课,都能很好的做好教学设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處在一定层次的学生并不是始终不变的,而是呈现一定的动态化,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变化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及时适当的调整每一个层次的学生,这样的分层才是有效的。一般来说,依据一定的标准来分层,都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每一个层次要有一个负责人,及时的与数学老师沟通,以便调整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相应的发展目标,也给他们提供不一样的学习舞台,因为所在的教室是适合自己的,所以在学习的自信上显得更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748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