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文化意识在阅读教学中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曾丽莉

   摘 要:文化意识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改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是阅读教学,英语阅读课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途径和必经之路。此外,英语教学的过程也是让学生学习文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文化意识的过程。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三个主要途径有:在课前进行文化背景导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促进学生文化意识的增强;有效利用课外资源,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关键词: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文化意识;课堂教学;阅读教学
   一、文化意识的内涵
   文化是能够被后人所传承的民族或国家的地理、历史、传统风俗、风土人情、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文学艺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何谓“意识”?《辞海》里对“意识”的解释为:特定的观念或思考形式。
   那么何为“文化意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到,文化意识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高洪德,201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能力的提高应与文化意识的形成同步。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语言和文化的理解、内化,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语言能力的提升、思维品质的提升、文化意识的建构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有效开展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对本民族乃至世界其他各民族,各个国家的文化都有所了解,让他们领悟到多姿多彩的世界文化,学会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更能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理解。本文将以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三Unit 1 Reading: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为例,阐释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1.教学目标
   在上课之前,教师应该明确并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运用略读、细读、归纳、对比等阅读策略来获取有关各个节日的基本内容;(2)能理解、内化、运用以下词汇:beauty,harvest,celebration,hunter,starve,origin,religious,ancestor,feast,bone,belief,take place,in memory of,dress up,play a trick on,look forward to,as though,have fun with,turn up,keep one’s word,hold on breath,set off,用本话题的词汇和句式介绍中外节日或讲中国节日的起源故事等,体会文本蕴含的文化价值,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审美观,提高学生的社会文化素质,加强跨国文化素养;(3)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尊重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坚定民族文化自信。
   2.在导入环节中引入文化背景知识
   导入作为一节课的重要环节,教师在导入的过程中适当引入该课内容的文化背景知识,能为教学的发展做出很好的铺垫。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中,教师首先播放在BBC上找到的有关中西方节日的视频。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可以了解到亡灵节、盂兰盆节、万圣节,以及各国纪念名人的节日,例如:端午节、哥伦布节等,还有中秋节、春节、复活节等节日,使学生能够获取较多的文化信息。
   “节日”这个话题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也是学生平时比较熟悉的。看完视频以后,教师让学生列出刚才在视频中看到的节日,以及分享视频里未提到的节日,从而增进学生对中国节日的理解,了解和感悟外国的节日。
   3.在新课内容呈现中外文化知识
   在学生正式阅读课文前,要求他们先看下列这张表格,了解节日的四个分类,带着表格中的任务,通读一遍课文,要求他们能够在文章中找到练习中要求的基本信息。这篇阅读课文比较适合训练学生略读(skimming)的技巧,教师指导学生迅速浏览文章中的小标题和每个自然段的首句,大概就能够理解文章的大意。
   再次通读课文。这次要求学生能捕捉到文章的细节,细读文章后完成教师的任务,包括单词填空、问题探究、信息配对等任务,目的是通过多种任务形式让学生阅读理解世界各国各种节日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认识节日的分类,从而能够介绍各大节日的庆祝时间、庆祝活动以及庆祝目的,节日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使学生从更深的层面理解各国节日的意义。
   让学生感知文化差异,有兴趣和意愿了解并比较具有文化多样性的活动和事物;感知中外文化的差异,形成跨文化意识,通过中外文化对比,思考与理解中外文化差异,探究产生异同的历史文化原因;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了解中外优秀文化,尊重和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具有国际视野,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用所学的英语讲述中国节日,描述、阐述中外文化现象,这也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到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文化意识素养的三个级别的要求。
   此外,文化意识核心素养,不仅仅指了解一些文化现象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还包括评价、解释、比较、归纳语篇所反映的文化传统和社会文化现象。只有这样才可以逐渐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场与态度,增强文化认同感,提高鉴别能力(程晓堂,2016)。
   4.在拓展练习中形成文化意识
   新课呈现后的拓展练习,在拓展训练过程中,通过言语的表达、观点的介绍,使学生将语言技能以及文化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文化意识,从而提升文化认同。
   有效的读后活动应该增加学生的思维深度和思维广度,挖掘和提炼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哲理、文化等方面的精髓(戴軍熔,2011)。在课堂活动结束之后,学生需要通过作业来巩固和延伸知识,拓宽知识面,让学生感受不同的文化氛围,以增强他们的文化意识。以本节课为例,教师就学生最喜欢的中国传统节日和国外节日为切入点,设计读后活动,创设情境,鼓励学生用英文介绍节日的来历及活动等内容。    ●Think of the Chinese festival you like best,and invite your friends to this festival by making a phone call. If your friends know nothing about the festival and don’t want to go,how can you persuade them to join you?
   该节课的课后训练是对话练习,其内容是以“festival”为主,这与课堂内容紧密联系,但又不同于课堂阅读内容。本次对话练习的重点是让学生结合切身经历和不同感受来介绍他们最喜欢的中国传统节日。经过讨论后,学生分组编写对话。教师鼓励学生自愿到前面来为全班表演他们的对话。由全班选出1~2个优秀对话。评判的标准是对话合乎题目要求、语言流畅、合乎情理、情境生动。
   能够运用多种方式在真实生活情境中获取文化信息是文化意识的重要内容之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也提到:情境创设要尽量真实,注意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建立紧密联系,力求直接、简洁、有效。教师所设计的这一环节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教师让学生就该文化浅谈自己的看法,使学生能用所学的英文知识讲出独特的中国节日故事。此外,通过不断思考、对比,学生可以找出产生不同文化的历史根源,从而培养及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化意识。
   5.利用课外活动,开阔文化视野,多渠道地培养文化意识
   本节课结束时,教师布置作业:
   ●Please surf the Internet to find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 festivals you like at home and abroad, or see a video or movie concerning festivals.
   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文化活动,能使学生在课外时间丰富自身的阅历。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在阅读观看时注意相关的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等方面的知识,这样学生对于文化的理解将更全面、更成熟,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丰富内涵,使其保持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结束语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作为教育者,教师需要重视对跨文化意识的导入,不管是在课前、课上还是课后,教师总是要引导学生发现文化信息,对比文化异同,尊重文化差异,拓宽知识面,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了解和掌握,深刻理解不同文明的表现形式,又可以有效地培育他们开放包容的时代精神,增强其文化意识,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提高文化敏感性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英语学科的文化意识要求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的同时培养文化意识,要求教师做到“既教语言,又教文化”。因此,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还需要继续积极探索,不断反思,深入交流,与时俱进,继续完善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落地生根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将文化意识的培养落实到日常教学的实践中去。
   参考文献:
   [1]高洪德.文化品格目标:英语课程的重要发展[J].英语学习(教师版),2017(11):6-9.
   [2]戴军熔.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读后活动:设计与实施[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3]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課程教材教法,2016(5):79-85.
   [4]课程教材研究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3教师教学用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767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