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上“活”数学课,灵动学生思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何佳佳

  摘 要:针对数学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课本,为学生提供有乐趣性、自主性、趣味性的教学素材,上“活”数学课,根据学生差异因材施教,开拓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想象力和空间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灵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9)11B-0051-02
  在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还要保证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改进教学,上“活”数学课,将课堂“还”给学生,灵活运用数学教材,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及能动性,激发学生深度思维,激发自主意识和进取精神,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更加生动高效。
  一、灵活运用教材,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小学数学的逻辑性和科学性非常独特,这使小学生对数学更容易产生兴趣,教师应以课本为依托,灵活运用教材,深入领会教材意图,找到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的办法。教师也要为学生在课堂上创造互动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认真思考问题,不断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在《长方形面积》一课中,为了让学生学习长方形面积,教师将学生带到学校操场,让每位学生找到长方形,学生很快发现,花池是长方形,操场是长方形,单杠、双杠等都是长方形,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学过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那么长方形面积怎么计算呢?学生带着疑问思考,首先,让他们用皮尺测量长方形的长和宽,学生分成3个小组分别测量单杠、双杠、花池的长和宽,学生积极踊跃地参加,将枯燥的书面知识变成了测量游戏,学生互相合作,准确地测量出了长和宽,根据教师引导的长方形面积=长×宽,学生很快就算出来自己测量物体的面积,回到教室测量课桌、课本、作业本等长和宽,计算它们的面积,并和学生说明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是不同的。这样的活动,学生感觉非常有兴趣,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面积的概念。
  上述案例,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课本,不仅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也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课本知识,为以后学习其他知识打下基础,让课堂更加高效,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
  数学知识非常单调枯燥,教师可以准备各种学习素材,让课堂更加活跃,通过各类游戏,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教师在课堂中设定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根据学生思维模式设定特定情景,不仅会活跃课堂气氛,还会使数学学习事半功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能动性,让单调的课堂变得活跃,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在《轴对称图形》教学中,教师按照课本定义进行讲解,学生很难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轴对称图形知识,也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先是让学生在教室找到轴对称图形,学生很快找到黑板、课桌、作业本、量角器、奖状等这些轴对称图形。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在生活中看见的轴对称图形,学生积极参与,开始了讨论,课堂气氛骤然活跃,很快学生发现蜘蛛、蝴蝶、五角星、毛衣、帽子等都属于轴对称图形。
  为进一步拓展思维,教师让学生想一下在旅游过程中遇到的轴对称图形,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开始讨论,都很自豪地介绍自己去的景点特点,并争先恐后地开始回答,天安门、东方明珠电视塔、飞机、火车……都属于轴对称图形,学生很顺利地进入学习状态,课堂气氛很轻松、和谐,并深刻地理解了轴对称的定义,通过给学生创设喜闻乐见并感兴趣的生活情景,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更好地参与了学习过程,还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上述案例,通过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新知识,并能够深刻记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学生好奇心,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让数学课堂充满乐趣,更加生动。
  三、激活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创造性
  基于课本的单纯数学教学,容易让学生感觉枯燥,教师应设定教学素材,认清学生现有水平及可能达到的知识水平,根据学生课堂知识掌握情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过多种多样的提问,激活学生思维模式,拓宽思维空间,促进思维发展,增强学生创造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本知识,达到深刻记忆、熟练掌握的目的。
  在《圆柱的侧面积》一课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带有包装纸的圆柱体包装盒,引导学生说:“如果只允许剪一刀,圆柱侧面的包装纸展开会是什么图形呢?”学生思维被调动,开始想象并进行讨论,很多学生意见不一致,有人说是长方形,有人说是正方形,有人说是平行四边形……教师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向深层次思考,让学生拿出剪刀按要求动手操作,学生分别动手裁剪,裁剪结束,学生发现不同圆柱体得到的圆柱侧面展开图不一样,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学生很纳闷,为什么裁剪后的图形不一样呢?为了解开学生的疑问,教师让学生分别到讲台前展示刚刚是如何裁剪的,学生观察总结发现,如果任意剪一刀,得到的是侧面图形是平行四边形,而沿着圆柱的高剪开就是长方形或者正方形。教师继续追问,还会有其他图形吗?通过在数学课堂中引导和启发学生,拓展了学生思维,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性。
  由上述案例可见,学生在接触新知识时,教师要巧妙引导,打开学生思维,突破学生思维局限性,不断激励学生拓展思维能力,勇于创新,大胆尝试,寻求与众不同的思路,巧妙利用教具,让学生感受真实的数学实例,优化课堂教学。
  四、体验生活奇妙,实现学用结合
  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仅仅依赖模仿与记忆,将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调动生活经验是学生不断获取新知识、发展各项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生活体验促进智力的发展,让思维更加活跃。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依据学生的智力发展和求知规律,不断将教学和生活相结合,让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在教学《百分数》时,教师让学生提前预习,在家里找到含有百分数的物品并记录,上课开始学生分别展示,比如,毛衣含毛量是90%,白酒酒精含量是38%,饼干中面粉含量是52%……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结合课本知识,向学生解释了百分数的含义,然后给学生提出问题:班里一共50名同学,男生30名,女生20名,男生女生各占班级总人数百分比是多少?学生对此知识已经提前预习,了解了知识,很多学生很快就说出男生占60%、女生占40%。教师又提出问题:爸爸工资一个月5000元,妈妈比爸爸多15%,你知道妈妈工资多少吗?如果妈妈比爸爸少15%,你知道妈妈工资是多少吗?根据这些问题,同学们展开了讨论并理解了百分數的概念及增减问题,体验到了数学课堂的奇妙,也可以将数学知识灵活地运用于生活,体现数学学习的意义。
  可见,数学学习和生活是分不开的,将数学和生活有机结合,能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奇妙之处,从生活中获取知识,也能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数学学习变得更加轻松、自然。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让数学课堂“活”起来,让学生能更多地发表见解,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创造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董菁.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19,(27).
  [2]崔利娜.基于意义构建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活动策略[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824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