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之我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何小霞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应用日益广泛,计算机基础作为中职学校的公共基础课程,本应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把计算机基础教学变成了纯粹为考证服务的工具。那么,应该如何改变这种应试的教学模式,开展更有利于学生素质提升的教学,令学生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呢?下面,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现状、造成应试教育的成因及解决对策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    键   词]  计算机基础;应试教育;教学手段;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0-0206-02
   计算机基础作为中职学校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一直以来都是学生计算机能力水平的综合体现。从打字速度到计算机原理的掌握,再到办公软件的日常应用,方方面面都是衡量学生计算机基础是否过硬的有效标准。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学校却出现了教学目标及教学现状不统一的现象。下面,本人将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对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一些感悟,包括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实际教学情况、出现应试教学的成因及其解决办法等。
   一、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都离不开计算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部在2009年就为中等职业学校制定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大纲,它规定: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其综合的信息素养。
   然而纵观当下,普遍的中职学校在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时,并没有从学生的终身学习出发,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为了应付考试和考证,课程的开设目的也不再是提升学生素质。特别是当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成为中职学生参加“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高职高考报名的必备条件后,越来越多的一线老师都把计算机基础的教学等同于普通的考证课程。每次上课,老师都只是让学生从考试的题库类型中抽取题目进行练习,以题海训练替代了应有的体验式教学。很明显,这种以应试为主要教学目标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并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学生只是模式化地死记步骤,硬背要点。以职业岗位的普遍需求来说,目前使用最多的是文字处理及电子表格等的日常办公应用,学生在校期间进行过此类课程的学习与操作。然而,很多毕业生离开校门,走上岗位时,却发现自己并不会统计数据,因为没有了具体题目的要求及效果对比,他们根本不知道如何下手,更有些学生连最基本的收发电子邮件、录入数据都不达标,严重暴露出学生技能浅窄的短板及高分低能的现状。
   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演变为应试教育的成因
   (一)受应试教育的大环境影响
   教育学生应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但在我国,教育模式却长期只是“授人以鱼”,所有课业都是围绕着“考试、升学”为核心,中职教育也不例外。大部分中职学校将学生参加并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这一条件作为学生能否毕业的一项考核标准。再加上,近年来,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题型变动较小,这就导致了一部分老师为了让学生能顺利通过考试而进行了考试题型的专项训练,使很大一部分学生计算机知识以及能力方面掌握得不够全面;甚至会有一部分学生在通过等级考试之后,就认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不再重要了。然而,当学生毕业走出校门后,他们就会发现: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上,自己的计算机水平根本无法胜任日常的工作。
   (二)教师教学手段单一
   计算机技术是目前发展速度最快的学科,这就导致老师在教学时,不能将理论知识与现实中的技术相结合,使学生在通过接受教育后仍不能对现阶段的计算机技术发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老师单一的教学手段也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影响了其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计算机老师喜欢采用多媒体或网络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和控制。但它的弊端是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抑制了学生的个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挥,使其教学方式由“满堂灌”演变成了“满堂电脑灌”的情况。另外,在进行机房教学时,学生较多,而且机器的摆设也会影响老师的视线,容易导致老师管理不到位。因此,一些学生就会趁机偷偷地在电脑上玩游戏,或者看电影、小说、聊天等,这些与课堂学习无关的事情,也容易分散学生的精神,白白浪费了实践操作的机会。
   (三)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不够重视
   当代的“00后”学生,从小就熟悉使用各类移动互联网工具,他们在许多方面的知识甚至比老师还丰富。对计算机基础的学习,有些学生更是从小学就开始接触,Office或WPS等的办公软件使用、网页浏览等,他们都能轻松应对。因此,他们会容易萌发“这些我都会”或者“学这个没什么作用”的思想。然而,他们并没有正确认识到学習计算机基础课程对以后工作生活的重要作用,只觉得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除了应付考试外没什么作用。这些行为及心理,都会对学习产生不良的效果。
   三、解决计算机基础应试教育问题的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要从实际出发,以国家的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教材为基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生动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真正地学有所成,拒绝“为了考试而考试”的应试教学。
   (一)侧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淡化考试概念
   要突破以往应试教育的“围城”,老师就必须转变观念,树立课程新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把老师单纯的“教”变为学生间的“学”,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完成“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在日常教学中,老师要适当对教材进行二次開发,按照岗位的日常应用所需来组织教学,创设具有专业特色的情境,将考证及应用相结合,把各知识点以综合案例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他们利用计算机基础知识去解决日后要面对的专业性问题。以Excel电子表格的函数讲解为例吧,我按照不同专业学生所需制定了不一样的案例,如,在房产班教学时,我会要求他们制作一份关于销售额和佣金的汇总表;在模具班教学时,案例就变为制作一份原材料消耗的能源节约表;电商班学生要做的是购物平台的客户数据统计;汽修班就是各型号各地区之间的汽车销售对比表……虽然讲解的函数内容相同,但通过整合,学生就能更好地感受到计算机基础与本专业之间的紧密联系,自然教学效果和质量就会有大幅度提高,也真正体现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用性。
   (二)老师应积极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计算机基础教学不仅要求讲课质量以及增加操作机会,还应注意对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各项资源,研发一些适用于学生机房练习以及测试的教学辅助软件,提高教学效率。老师还可以把网络上的各类资源整合在统一的教学平台中,让学生通过课余时间的自主学习来提高自己的实操能力。因为,课堂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单靠机房练习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真正需要,而此时,借助平台就能很好地完成知识的前移和课后的延伸,大大提高了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获取的知识总量。老师还可以通过在线的实时交流或留言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使其在课程复习、学习自测等方面得到质的飞跃。当然,除了教学平台外,老师还应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让课堂充满“趣味”,也让学生积极地投入本课程的学习中。
   (三)将计算机基础与学校活动相结合,让学生体验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计算机基础是公共基础课程,它不要求学生掌握多少“高深”的计算机知识,但它应用范围广,通用性强,要求每位学生都必须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以及使用计算机来获取、加工、传播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作为新生,学生有着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创造更多的机会,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参与到学校的各类活动中去,让学生感受计算机基础的广泛应用性。当然,这些活动与专业技能竞赛不同,它强调的是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成果展示,所以,它更需要老师发现及合理的指导。以我校为例,在每年职业活动周的打字擂台赛中,学生能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展示出较深的键盘操作功底;在各类微视频创作比赛中,学生会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的多媒体处理技术对影片进行剪辑。另外,还有更多的活动是与学校德育工作相关,它能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达到专业学习的效果,打破课堂教学的局限。如,在每年的主题班会课比赛中,学生可以自行制作班级PPT,把创意思维融入班会的课件中,令班会变得更加出彩;在每次的德育手抄报比赛中,学生可以自行上网寻找素材,运用图文混合排版的知识,制作出禁毒、国庆、税宣等不同主题的手抄报作品……这一系列以活动为载体,促进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育方式,能很好地把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学校的日常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体验到学以致用的乐趣,更让计算机基础课程变得更具活力和专业。
   新时代下,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是对每位从业人员的要求。作为中职的一线教师,我们要对计算机基础课程重新进行定位,改变以往的应试教育模式,合理地安排教学任务,让学生真正地掌握将来工作岗位所需的计算机应用技能,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及终身学习做好铺垫,更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应邦,马艳,宋芝兰.改革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J].科技资讯,2015.
   [2]吉雪花.中职学校计算机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方式的探讨[J].科教导刊,2014(5).
   [3]黄福兰.关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与改革[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8).
  ◎编辑 张 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848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