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新时代高职院校生命教育的开展途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场所,教是途径,育是目的。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每个教育者必须用心思考的问题。教育学生珍惜生命与善待生命是教育者的职责;循循善诱和以人为本是教育的出发点。教育者要从多方面关心爱护学生,提升他们的道德情操,提高他们的自强自信,磨炼他们的不屈意志,并通过社会实践充分发掘他们的创新能力。
  [关    键   词]  生命教育;关爱;自信;挫折;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3-0202-02
   生命教育就是让学生感悟生命的有限性、唯一性,从而思考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并在成长过程中逐步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其生命价值。具体说来,就是教育者要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融入社会、友好相处。不仅要提高其生存技能,还要提高其生命质量。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缺失是我们教育者的责任,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教育者要用关爱之心去唤醒这些迷茫的游子,润泽他们枯竭的心灵;用爱的力量感化他们,让他们远离网络回到课堂。教育者要常怀关爱之心,在课堂、在课后、在学生接触社会的任一环节上,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生命价值观。
   一、以情感人,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情操
   任课老师和班主任的情感对每一位学生是不加歧视的,我们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进行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以情感人,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大家远离亲人来到学校是干什么的?是肩负父母、亲友重托,还是来混日子?班级成员不可能都很听话,对待顽劣的学生,要让他们多想想在家辛苦操劳的父母,是父母的血汗钱供养我们来学知识的,对父母最好的回报是做一个孝顺的孩子,把学习搞好,让家人感受到你在努力。可以教他们课外阅读《弟子规》,以正确的人生观去体现孝顺父母的价值观。在教育顽劣的学生时,教师首先要和他交朋友,成功地交上了朋友,讲的道理他才能听得进去,颁布的措施才能行之有效。
   还要通过校纪校规的约束,提高他们的社会公德水准,如爱护环境、举止文明、礼貌待人等,美好环境要靠大家努力才能实现。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既要靠自觉的行动,又要有纪律的约束才行。我实行的是宽松管理模式,大事班委会商量,小事自己处理,没事不要作事。需要强调的是,宽松的管理来源于大家自觉的行动,我觉得这种管理方法对大学生基本可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事准则,生活环境造就了一个学生的行为习惯,判断一个人好坏不能单从行为习惯上进行,但好习惯确实能给人以好感,如果你想要讨人喜欢,那就要养成好习惯。坏习惯允许他慢慢改正,一蹴而就的想法和做法,往往由于不适应而容易造成师生对立。
   二、关爱、信任学生,增强大学生的自信与自强
   对待家庭困难或经常生病或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教育者要处处体现关爱之心。有时一句简单的问候,就足以让学生温暖心房,如关心学生的身体状况,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叮嘱天冷了多穿衣、回家时路上小心、到家后体贴父母等,体现出老師或班主任的关爱之情。
   有轻生意识的学生往往缺乏自信,所以教育者要想方设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如有意识地让他独立完成一项任务,完成后要说这件事情很重要,你做得非常好。信任度与自信心增强了再慢慢交心,与他谈人生看法,实现亲情教育。教师无论是找学生谈话还是班会或上课,都要加强与学生的目光交流,以此增强学生的被关注度,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离,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家庭、风俗、习惯以及他们从前老师的教育方法,没有尊重就没有信任,没有信任就体现不出关爱。教师如果不尊重学生,自己的人格魅力也会下降。所以老师批评学生的时候,要以不损害他们的自尊心为前提。一般说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批评为广泛的批评,而表扬要具体到个人,达到表扬与批评的最大效果。
   任课老师与班主任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完成一些任务,对学生独立人格的养成有好处。信任是自信心的前提,自信心增强了,有利于学生形成坚韧与自强的性格。当然,信任是建立在对学生比较了解的基础上的,如果不了解而放手让他们做事,难免会把事情搞砸,反而可能会影响自信心的建立。
   三、巧妙利用困难和挫折,磨炼大学生的不屈意志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表扬,有付出就有回报是每个人固有的思维模式,我们要充分运用好这一点。但是,如果学生成长过程中一直不经受挫折,总是一帆风顺的话,当有一天面对大的挫折可能就会产生绝望,自杀、他杀等不珍惜生命的举动就可能发生,所以,适当地让学生经历挫折,是磨炼学生意志力的很好做法,在这一点上国外有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事实证明,那些不珍惜生命而发生轻生行为的学生,多数是生活中不能面对挫折的人,所以,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经历适当的挫折很有必要。
   班级军训时每个人都流出了汗水,但是最后比赛时却没能获奖,为此大家十分沮丧。一方面,我为学校军训比赛做了客观分析,列出了自己班级确实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我觉得经历如此挫折其实也是好事,正好开展挫折教育。怎样把坏事变成好事,使矛盾发生转化?考虑再三,我要求班上每一位学生写一份军训感言,让大家发感慨,抒发自己的军训情怀,然后挑选了优秀的军训感言,写上我的批语在教室表扬栏张贴出来。被表扬的学生无比高兴,觉得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肯定;而没被张贴的学生,则在班级团课中进行书面交流。有的学生叙述幽默,有的学生词句华丽,还有的学生字写得好看,我都一一加上口头评语进行了表扬。这件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加学校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对后来良好班风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有时虽是我无意中说的一句表扬话,但到了期末小结中,有很多学生把它详细写了下来,这说明班主任对学生努力的肯定是有多么积极的意义。    一般说,学生取得成绩都要给予肯定,任课老师在学生回答提问时要多引导、多表扬,若回答错误则要步步诱导,直到回答成功后再表扬。作业做得好的固然要表扬,做得不完善但是字写得漂亮的也要表扬。
   开展挫折教育的方式有很多,如安排学生做一些非常吃力、吃苦、动脑筋还不容易做到的事情,长跑、打扫卫生、清除污渍、清运垃圾、推销产品,甚至要求在大庭广众下发表演讲等,都是挫折教育的方式。班主任在班级操行考评条例的制定上,要处处体现激励机制,让挫折教育能够正常开展下去。例如,只要报名参加学校或班级活动,努力付出劳动的,操行考评都要适当加分。操行考评加分要及时,有时虽然只加0.1分,但肯定了学生的付出,有利于激励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有利于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不断克服困难获得成功,这对他们毕业后走上社会,顺利实现他们的生命价值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当然,在激励的同时,也要针对出现的负面行为有所惩罚。违反了校规的要扣分,并要求在其他方面通過努力弥补。利用操行考评的杠杆作用,能够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形成努力向上、不怨天尤人的乐天情怀。
   四、重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发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时代的大学生思想通常都很活跃,具有积极创新的意识要求。作为任课老师或班主任要与时俱进,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让他们在实践中身体力行,通过一些社区活动与基层接触,发掘他们的创新能力。创新活动不必要求学生拿出新产品,可以布置一些创新课题让学生去思考,产生一些创新理念,并结合一些社区活动来完成。如怎样变废为宝废物利用?怎样将“非遗”文化与生活需求相互结合?如何得体地穿着打扮?也可以通过分组比赛的方式说说某样东西尽可能多的用途等。有时候创新是在聊天中进行的,不必拘泥于形式。创新思维需要跳跃式的遐想,只有打破常规的思维定式,才能让学生获得前所未有的兴趣意识,达到认知上的最大满足。
   开展创新教育需要因人施教,班主任要多和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发现个体差异。团课、心理课、班会等公共场合,个别谈话、电话、微信等私下场所,都是了解学生的途径。教育者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才能做到因人施教,在这方面班主任要做更多的工作,并随时与任课老师共享信息,使创新教育更加接近学生实际,让创新活动朝着理想的彼岸迈进。
   学生走上社会参加实践活动,通过接触基层融入社会,是锻炼自己能力的最佳途径。能力不仅是专业技能,还包括人际交往、文笔与口才等。没有这些能力支撑,创新思维就是空中楼阁。创新与就业、创新与创业是这个时代的伟大命题,在就业选择上,每个学生要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兴趣等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班主任和就业指导老师在指导学生就业方面,要教育学生端正心态,淡泊名利,以历练人生、扩大阅历、奉献国家、回报社会为主,而不能单纯地追求收入与享受,更不能损人利己、狭隘自私、不思进取、碌碌无为。学生选择职业要符合自身实际,工作中要多考虑如何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多考虑如何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多考虑如何为企业一线先进生产手段的改进而创新。
   毋庸讳言,未来世界是创新者的天下,具有创新意识的人不可能是生活的弱者,所以创新教育不仅符合时代特征要求,还从一个侧面放大了人的生命价值,从这一点上讲,创新教育是生命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总之,针对当前部分大学生不爱惜生命的现象,教育者要胸怀关爱之心,加强生命教育。教师要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楷模;要加强自身师德修养,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要心怀学生成长需求,多途径地灵活运用生命教育方法,把对学生的关爱带入教育的每一个角落。老师对学生的爱具有巨大的精神动力,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力量源泉。教育者要关爱每一位学生,将教学与育人紧密结合,课堂与岗位互相融合,社区活动与创新活动深度配合,在课前、课中、课后全方位地指导学生重视生命、善待生命。只有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常怀关爱之心,强化情感教育、生命教育、意志力教育以及创新能力教育,才能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柳.大学生生命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法制博览,2019(7):298.
   [2]郑晓江.生命困顿与生命教育[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48-54.
   [3]冯建军.走向道德的生命教育[J].教育研究,2014(6):33-40.
   [4]张雪梅.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问题及教育引导对策[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16(5):66-69.
  编辑 马燕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876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