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贸易增长对疾病负担的影响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通过拓展比较优势理论,说明贸易的福利效应。贸易的本质是通过自由的商品和要素交换达到生产和消费的最优,即开放经济社会福利的最大化。这也是比较优势理论的精髓。因此本文将对比较优势理论进行拓展,在参与国际分工的商品中加入疾病负担作为商品属性,建立模型对比讨论贸易的福利效应,得出国际分工是产生福利不均衡的重要原因,主要结论:①现有的全球贸易体系中,考虑到整体福利效应,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②产业升级有助于贸易福利最大化。
  关键词:贸易福利:比较优势理论:疾病负担
  2017年,全球碳转移量增长1.6%。2018年的增幅预计为2.7%。加快全球气候治理的压力依旧,减少碳排放、减缓全球变暖趋势、减轻环境污染依然是需要全人类共同面对的话题。当前世界格局充满不确定性,国际贸易格局面临重构。在逆全球化力量的推动下,多边贸易体制受挫,WTO改革艰难推进。根据《巴黎协定》,2018年是缔约国制定工作计划以兑现减排承诺的最后期限。12月15日,虽然在多方博弈下《巴黎气候协定》的实施细则终于敲定,但是以美国为首的众多发达国家依然对《巴黎协定》持不认可态度。发达国家通过国际分工和产业转移,将本国大量“高能耗、高污染”的环境管制产品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伴随全球化的进程,生产和消费分离的程度不断加深(Daly H E,1995)。许多发展中国家凭借自身的生产技术和资源禀赋参与全球分工,生产的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满足其他国家的生产和最终需求,但在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却发生在本国,造成实际受益者和责任承担者的不对等。减轻环境污染的重要性已众所周知,但是只谈环境污染的危害似乎并不足以引起重视,只有问题切实关系到人类健康和生存才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反思。本文将通过拓展李嘉图比较优势模型研究疾病负担对贸易福利的影响。
  一、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拓展
  假设:2·2·1模型
  1)两个国家:A国和B国
  2)两种商品:制造业产品1和产品2
  3)一种要素劳动(劳动强度、危险程度不同导致疾病負担不相同),A国劳动总量为L,B国劳动总量为L’
  令A生产产品1和产品2的投入分别是a1,a2;B生产产品1和产品2的投入分别是b1,b2。劳动投入可能有多种结果,取其中一种,假设A国生产产品1的效率比外国低,但生产产品2的效率比外国高:a2/a1<b2/b1,或者a2/b2<a1/b1,也即,本国产品2部门的相对劳动生产率高于产品1部门相对劳动生产率。如果没有国际贸易,两国产品1产品2的相对价格由它们的相对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来确定。即本国产品2的相对价格a2/a1,外国产品2的相对价格b2/b1。国际贸易发生以后,产品价格不再单纯由国内因素决定,还受到国外因素的影响。
  二、一般均衡分析
  一般均衡分析将基于Dixit and Stiglitz(1977)中的垄断竞争模型,并在DS模型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延伸,一方面添加上劳动这一生产要素,另一方面将其用于国际贸易方面的分析。
  (一)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分析
  1.基本假设
  1)本文将设定2×2×1模型,即只有一种生产要素劳动(L),两个国家(国家1和国家2),两种产品(产品1和产品2);
  2)设定劳动力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即两个国家都在给定的工资率下雇佣劳动;
  3)考虑到更加符合现实中产品情况,本文假定产品1生产不存在规模经济,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产品2是差异化产品,存在规模经济,市场是垄断竞争性质的;
  4)产品1,产品2中将会带有疾病负担,疾病负担会对预算约束有影响。
  2.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分析
  设消费者效用函数为: [u=x1-γ1(ixρ2i)1ργ]           ①
  其中,[0<ρ<1],[0<γ<1],产品1和产品2组成柯布-道格拉斯形式的效用函数,产品2是对称形式的。设消费者的预算约束: [x1+i=1np2i(1+τ)x2i=I]    ②
  为了简洁,假设产品1是计价物,价格为1,产品2是差异化产品,价格各不相同。[τ]是疾病负担,产品1和产品2都含有,但为了简洁假设都归于产品2中。疾病负担会导致预算约束曲线向内移动,表示如下:
  [x1+i=1np2ix2i=I-i=1np2ix2i?τ]
  由于效用函数较为复杂,设:
  [y=i=1nxρ2i1ρq=i=1n[p2i(1+τ)]-1/β-β]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就是要解决既定预算约束之下,效用最大化的问题,即:
  [maxu(x1,y)s.t.x1+qy≤I]
  经过计算可得:
  [x1=(1-γ)I]    ③
  [np2(1+τ)x2=γI]   ④
  3.生产者利润最大化(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分析)
  产品1的生产函数:            [L1=bx1]   ⑤
  由于假定产品1是完全竞争市场的产品,因此相对于产品2,产品1没有一个初始的固定成本,规模报酬不变,不会对进入者设定太高的门槛。
  产品2的生产函数:           [L2=a+cx2]   ⑥
  产品2由于处于垄断竞争的市场,假定存在一个固定成本a,平均成本递减。   此外,还有条件[L1+nL2=L]⑦的存在。 []
  产品1的生产者利润最大化:
  1)产品1的利润函数:[π=p1x1-wL1] ,[p1]是产品1的价格,[w]是厂商1劳动力的工资;2)将产品1的生产函数[x1=L1/b]代入利润函数当中;根据最大化原则:[?π?L1=0],可得:[p1=bw]⑧。由于假定[p1=1],则[w=1/b]。
  产品2的生产者利润最大化:
  1)由产品2的生产可知,增加1单位产品2的生产可以增加c单位的劳动,由于劳动的工资都是w,因此生产B的边际成本为:cw。
  2)产品2的生产者利润最大化可由MR=MC来求得:
  i .产品2的价格弹性:[?lnx2?lnp2=-11-ρ=-(1+β)β](假定商品种类足够多,),那么增加1单位产品2将会使价格上升[-β1+β];
  Ii. [MR=p2(1+τ)(1-β1+β)=cw=MC]
  根据MR=MC,可得[p2=cw(1+β)1+τ=cw(1+τ)ρ=cρ(1+τ)b]⑨。
  一般均衡分析:
  1)产品1由于处于完全竞争市场,因此p=mc时,厂家处于无利可图的状态,市场达到一个均衡;
  2)产品2是一个垄断竞争的市场,因此存在正的利润,这种利润可能是由于产品的差异化导致的。差异化导致的进入门槛可能相当之低,也可能是由于一些成本难以估量的创意导致的(也可能是广告、研究导致)。因此本文假定一种理想化的状况,这种状况之下,厂商的利润为0,不存在进入壁垒,市场也达到均衡。即有:
  [p2x2=(a+cx2)w],有[x2=a(1+τ)ρc[1-(1+τ)ρ]]⑩
  由③④⑤⑥⑦⑧⑨⑩可得:[x1=(1+τ-γτ-γ)L(1+τ-γτ)b]
  [n=[1-(1+τ)ρ]?r?La(1+τ-rτ)]
  综合以上结论,我们可以梳理出均衡条件下,产品1,产品2,国家1、国家2劳动力,产品1,产品2的价格以及产品2种类等,如下所示:
  [x1=(1+τ-γτ-γ)L(1+τ-γτ)b];[x2=a(1+τ)ρc[1-(1+τ)ρ]];[p2=cρ(1+τ)b];[p1=1]
  (二)开放条件下的均衡(不同疾病负担通过生产不同产品在两国之间分配)
  由于本节将涉及两个国家进行贸易的情形,因此国家1的变量表示方法不变,国家2的变量表示加上*号,贸易后变量发生变化加上#号。本文着重于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且在不失一般性的情况下方便分析,因此有如下假定:
  1)国家1在产品1上生产率低于国家2,即[b>b?](越大生产率越低);国家1和国家2在产品2上生产率相等,即[c=c?];
  2)假设国家1,国家2都进行专业化生产,由于国家2在产品1上有生产率上的优势将会专业化生产产品1;由于国家1在产品2上有价格上的优势,即[cρb(1+τ)=p2<p?2=c?ρb?(1+τ)],因此国家1将会专业化生产产品2。
  贸易分析:
  1)国家2贸易后产品1数量及工资率:国家2专业化生产产品1,则生产的数量为[L?b?],产品1是完全竞争市场,则国家2工资率依旧是[1b?];
  2)国家1贸易后工资率:国家1专业化生产产品2,贸易后产品价格为[p#2=cw#ρ(1+τ)],[w#]是贸易后国家1的工资率。根据对产品的消费情况[(1-γ)Lw#+(1-γ)L*w*#=L*b*],以及[w*#=1b?],所以[w#=γL*(1-γ)b*L];
  3)国家1贸易后产品2价格:由[w#],可以求出[p#2=cγL*ρ(1+τ)(1-γ)b*L],由于产品2贸易后的价格处在贸易前两国产品2价格之间 [cρ(1+τ)b<p2<p#2=cγL*ρ(1+τ)(1-γ)b*L<p*2=cρ(1+τ)b*],因此[b?b<γL*(1-γ)L<1]。
  4)国家1贸易后产品2生产数量。由于在求封闭经济一般均衡时,假设生产产品2的厂商利润为0,因此贸易后产品的产品也不会发生变化,即[x2=a(1+τ)ρc[1-(1+τ)ρ]]。[n#(a+cx#2)=L],则 [n#=L(1-(1+τ)?ρ)a]。
  5)根据贸易平衡条件,本国进口产品1数量[γL*b*],出口产品2数量[x2=a(1+τ)ρ2c[1-(1+τ)ρ]][附注:本节贸易平衡条件为[(1-γ)Lw#+(1-γ)L*w*#=L*b*]]
  (三)贸易前后国家福利的变化
  贸易前后国家2工资率保持不变,国家1的工资率上升。国家2贸易前后工资率都是[1b?],因此保持不变。国家1贸易前的工资率为[1b],贸易后为[γL*(1-γ)b*L],且由于[b?b<γL*(1-γ)L<1],因此国家1的工资率有所上升。
  贸易前后国家1对两种产品消费量的变化。贸易前国家1对商品1的消费为[(1+τ-γτ-γ)L(1+τ-γτ)b],国家1对商品2的消费[a(1+τ)ρc[1-(1+τ)ρ]]。贸易后国家1对商品1的消费为[γL*b*],国家1对商品2的消费为[ρ(1+τ)(1-r)Lc],根据约束条件[b?b<γL*(1-γ)L<1],[0<γ<1],国家1对商品1的消费是否增加,在于[(1+τ)b?(1+τ-rτ)b<γL*(1-γ)L]是否成立,即[τ<γL*b(1-γ)Lb?-1]时,国家1将由于商品种类的增多和商品1消费量的增加而增加效用。但国家1无疑将在商品2上有更多的权重,因此[1-γ>γ],此外国家2在商品1的生产效率更高[b*>b],而且如果考虑到我们后面实际涉及的国家无疑[L>L?] ,因此[τ<γL*b(1-γ)Lb?-1]需要[τ<0],与已知冲突。所以国家1对商品1的消费是确定减少的。   贸易前国家1对商品2的消费量是[x2=a(1+τ)ρc[1-(1+τ)ρ]],贸易后成为[x#2=a(1+τ)ρ2c[1-(1+τ)ρ]],减少一半。商品数量由[n=[1-(1+τ)ρ]?r?La(1+τ-rτ)]转为[n#=L(1-(1+τ)?ρ)a],需要[r1+τ-rτ<1]时,即 [τ>-1]即可成立,而[τ>0] 成立,因此商品种类是增加的。综合来说,疾病负担下,国家1会减少对商品12的消费,但商品数量会增加。
  贸易前后国家2对两种产品消费量的变化。贸易前国家2对商品1的消费量为[(1+τ-γτ-γ)L*(1+τ-γτ)b*],贸易后国家2对商品1的消费量[(1-γ)L?b*] ,贸易后国家2对商品1有所减少。贸易后国家2对商品2的消费量减半[x*#2=a(1+τ)ρ2c[1-(1+τ)ρ]],国家2对商品消费数量也增加。总的来说,疾病负担的出现使得国家2对两种商品的消费量都有所下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对国家2的福利有正向影响。
  三、结论
  比較优势之下,贸易有好处。(1)由李嘉图模型可知,贸易之后两个国家的约束曲线都向外扩展了;(2)生产多样化产品并出口该种产品的国家的工资率会由于国际贸易提高;(3)贸易带来的产品种类的增加并不仅仅是由两国都生产该种产品产生的, 仅仅一个国家生产多样化的产品也会带来多样化的增加。
  贸易之下,通过对不同商品疾病负担的分配会给疾病负担高产品的国家带来很大的福利减损。疾病负担,哪怕只是加之在一个国家的商品上也会给两个国家福利带来负面影响,两个国家对商品1、商品2的消费都减少了。而承担较高(模型中把疾病负担全部加在了商品2上面)疾病负担的国家无疑将承担更多的福利损失,两国对商品2的消费都减半,对商品1的消费国家1要明显少得多[(1-γ)L?b*>γL?b*](国家1生产2较多,因此[1-γ>γ]),在假定其他情况不变且国家在商品1,2生产率是等价的情况下,假定贸易前两者从商品1,2获得的效用相等,在贸易后国家2要明显有更多的福利。
  参考文献:
  [1]苏昕,贺克斌,张强.中美贸易间隐含的大气疾病负担排放估算[J].环境科学研究,26(9)
  [2]吴乐英,钟章奇,刘昌新.中国省区间贸易隐含PM2.5的测算及其空间转移特征[J].地理学报,2017(02)
  [3]赵忠秀,王苒,闫云凤.贸易隐含碳与污染天堂假说[J].国际贸易问题,2013(07)
  [4]Daly H E . Against free trade: Neoclassical and steady-state perspectives[J]. Journal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1995,5(3):313-326.
  [5]Han M Y , Chen G Q , Li Y L . Global water transfers embodied in international trade: Tracking imbalanced and inefficient flows[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8,184.
  [6]Kanemoto K , Moran D , Lenzen M , et al. International trade undermines national emission reduction targets: New evidence from air pollution[J].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2014,24:52-59.
  [7]Liang S , Wang Y , Zhang C , et al. Final production-based emissions of regions in China[J]. 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2017:1-19.
  作者简介:
  孟烨,女,山西长治,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976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