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科目,其教学质量的好坏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以后数学的学习。而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所以在小学阶段还存在着学生懂数学知识却不会运用的情况。生活化教学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对此,教师可着重讨论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04-0095-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4.089
   一、将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有机结合
   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非常有限,不能把握到数学知识的本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或者是熟悉的故事来对数学知识做一个比较好的导入,将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原来数学就在我身边”的亲切感,进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新知识的强烈愿望。
   比如,在小学二年级学习乘法口诀的时候,教师可以问学生过年的时候,家里一共有4个小朋友,并为4个小朋友各准备了4盒爆竹,那么一共是多少盒爆竹。学生已经学习过加法的运算了,所以学生求和的时候,就会选择用加法的方式“4+4+4+4=16”。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这个生活实际引入乘法的意义:乘法是指将相同的数加起来的快捷方式,运算结果成为积,4个4相加就可以写成是4×4=16。以此类推,再为学生多举一些生活的实際例子,让学生去感受乘法和加法之间的关系,然后教师引入乘法口诀,并且让学生自己举例子说明生活中遇到的乘法。通过这种将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有机结合的方式,学生能够比较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能够学会如何在生活的实际中运用数学知识,进而将数学知识消化透彻。
   二、创设生活场景帮助学生内化知识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必不可少的工具,所以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学生不仅要掌握数学这一工具,还要学会运用,实现数学学习的价值。小学数学仅仅依靠教材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不断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内化知识。数学不是简单被动的吸收知识,而是应该积极地储备知识,当学生的知识点储备得足够多的时候,往往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择适合学生的生活信息,将生活信息改造成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知识,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使用数学这个工具,实现数学学习的价值。
   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兴趣爱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在感兴趣的前提条件下,才会在课堂上保持较高的注意力,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其次,进行数学思考是掌握数学知识的前提,实际上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影子,对数学的学习绝不仅仅局限于数学课堂。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消化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根据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然后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最后,教师将数学知识传递给学生之后,要给学生提供观察、操作与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可以从自己的真实经历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如此才能算是真正的内化了数学知识。
   三、数学作业生活化,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学习好数学就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很多数学难题。所以,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的时候,可以将数学作业和生活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数学课后练习中养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好习惯。或者是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广泛运用。
   首先,是养成运用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习惯。数学是一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科目,在小学数学中,数学教师不能只是单纯地将知识传递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利用数学思维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其次,是扩展学生的知识面。现阶段,教师给学生布置的课后数学练习主要以教辅资料为主。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为学生搜索更多开放性的练习题,并且要求学生的家长与学生一起解决数学问题。这样学生对开放性试题就不会存在畏难情绪,同时也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创新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能力。
   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习兴趣
   受应试教育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占据着权威作用,这与新课程改革中“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的观念是相违背的。由于数学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或者是激发下,能够发掘生活中的很多数学知识,进而提升自身对数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小组学习法运用到数学教学中来,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索数学问题,做到将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而教师做好引导者和组织者,为学生创造数学条件。如此可以切实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孙中芹.如何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生活化[J].学周刊,2019(9).
  [2]孟庆红.如何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8(1).
     [责任编辑 胡雅君]
  作者简介: 周永刚(1978.5— ),男,汉族,甘肃渭源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001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