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应用型课程改革与实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是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建筑类专业所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通过南宁学院工程造价专业2017级学生的课程改革与实施,完成本课程工作过程系统化设计,突出课程教育的职业化,强化知识的应用性。并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关    键   词]  工作过程系统化;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应用型课程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158-02
   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是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建筑类专业所开设的课程,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结构图纸的基本表达方法、符号等,了解基本的制图方法,从而运用技术资料及各种标准图,看懂结构施工图,正确理解设计意图,同时还要掌握钢筋工程量的计算方法。另外,通过实际项目的练习和实践,熟悉钢筋工程量计算的方法和技巧,掌握柱、墙、梁、板、基础等不同构件中识图和钢筋工程量计算异同点,了解利用钢筋算量软件建模计算钢筋工程量的原理,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增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门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根据平法规范的知识体系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授课的顺序也是参照平法规范章节的顺序。这种授课方式与服务社会生产脱节,无法实现本课程在职业能力上的培养,同时也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能让学生储备相关的理论知识,并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指的是通过企业调研和校企合作将职业实践中的工作过程作为参考,整合课程相关的专业知识,并将课程内容有序化,突出课程教育的职业化,强化知识的应用性。如此一来,课程不再是片面强调建立在静态学科体系之上的显性理论知识的复制与再现,而是着眼于隐含在动态行动体系之中的、整合了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的工作过程知识的生成与构建。
   一、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工作过程系统化设计
   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的课程目标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够读懂结构图中的钢筋信息,并且能够计算工程中的钢筋工程量。在能力要求方面主要分知识能力、专业能力以及社会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掌握也是一个递进的关系。在课程的解构、重构方面,将学科知识体系解构后重组,按照行动教学体系来划分,每一个行动教学体系环节都有对应的学科知识作为支撑,形成了基于工程系统化的设计。
   工程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主要通过课程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这两个维度进行设计。首先,课程学习领域应参照课程对应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设置,并按照认知学习的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对课程学习领域进行排序。其次,每一个课程学习领域均由多个学习情境单元组成,每一个课程学习领域对应的学习情境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
   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这门课程将学习领域分为小型单体建筑、砖混结构建筑、框架结构建筑、框剪结构建筑,学习领域的设计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而学习情境划分为基础构件、柱构件、剪力墙构件、梁构件、板构件、二层结构和楼梯构件,每一个学习情境中都需要经过五个系统化的步骤:平法识图→钢筋构造→钢筋计算→钢筋加工→钢筋绑扎。详见上页图。
   二、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的实施
   在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专业人才培养中,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应结合学生就业领域岗位需求,本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结构识图、钢筋算量、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图,结合规范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计算出建设工程项目的钢筋工程量,并且掌握在施工现场指导工程进行钢筋加工及钢筋绑扎的能力。
   在教学方法方面的改革,主要采用的是案例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这两种方法贯穿于本课程所有的教学领域中。首先在理论讲解的时候,每一个领域利用一个案例来进行讲解,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一个连续性。其次是在实践环节,同样在每一个领域采用同一个案例给学生布置实践任务,在这个环节我们采用的是任务式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之初就明确本课程的主要任务。
   本课程的改革打破传统的教材教学模式。采用“以实际工程案例为主的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偏向工学高素质应用技术型、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无过渡就业(即预就业、定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的方式上打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用工程案例图纸贯通整个课程,另外按照核心岗位工作过程和工艺,统筹安排“学期+假期”的时间,实施产—学交替和双师指导制,构建了识岗→适岗→熟岗→顶岗能力递进的“预就业、定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专业职业岗位分析,建立预算员、造价员、钢筋下料人员等职业人员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如下表所示。
   依据职业能力要求,将行动领域经过系统化的教学处理转化为学习领域。课程教学的核心不再是传授事实性的专业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如何工作”,形成来源于工作实际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性学习任务。根据学习领域的具体工作内容,由简单到复杂,将学习领域分解成四个学习情境,并将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每一个学习情境就是一个具体任务化的学习单元,它把理论知识学习、实践技能训练、实际应用环境保障与职业素养养成结合在一起。
   此外,本课程改革后教学组织的主流模式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通过问题导向、认知学习、案例实践这三个步骤让学生掌握知识,每一个环节都有主要的教学方法,而且每一个环节中都有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并且在最后的案例实践环节是以学生实践为主、老师答疑为辅,最终实践教、学、做合一。
   三、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改革总结
   通过对《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的改革,本课程教学方法先进、新颖,教学内容丰富,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等教学方法,除讲述理论基础知识外,让学生每个人都能单独接触实际案例图纸,模拟本课程知识在实际工程中的运用,较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不仅学习到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还能学习到钢筋工程量计算的工作规范和流程,更好地与企业进行衔接,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树立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协同育人开放式的专业办学理念,培养高素质建筑规划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4):66-69.
   [2]姜大源.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J].新课程研究,2012(11):5-7.
   [3]姜大源.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结构逻辑[J].教育与职业,2017(7):5-12.
   [4]张爱环.广联达BIM技术在《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产学研理论与实践,2017(25):174.
   [5]金志辉.平法识图线上线下结合的课程改革[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10):101-104.
   [6]李文.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主体结构工程施工》课程学习情境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2018(40):224.
   [7]张宁.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标准建设:以鄂尔多斯职业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2):125-128.
  ◎编辑 张 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33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