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中文语言课程素材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高职中文语言课程主要包括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普通话口语、朗诵艺术、演讲与口才五门,这些语言课程因理论知识及循环训练的相对枯燥,容易导致被学生“边缘化”。对高职中文语言课程素材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既可丰富高职中文语言课程的教学资源,促使这些语言课程走近学生、贴近社会、紧扣职业能力的培养,还可确保高职中文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    键   词]  高职;语言课程;素材性资源开发与利用;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6-0036-02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中明确指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是高校和中小学课程改革整体规划、协同推进不够的主要表现之一,因此要“统筹课堂、校园、社团、家庭、社会等阵地。……广泛利用社会资源,科学设计和安排课内外、校内外活动,营造协调一致的良好育人环境”。随着高职中文语言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中文语言课程素材性资源开发与利用不足的现象也日渐明显,因此,对语言课程素材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职中文语言课程素材性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的必要性
   目前,在高职中文专业的语言课程教学中,因“过时”的语言素材、“狭窄”的语言课堂,导致学生对语言课程在认知上有偏差,语言课程与高职培养目标也存在脱节等问题,因此,对高职中文语言课程进行素材性开发与利用的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
   (一)学生的语言基础导致他们对语言课程的认知偏差
   每个正常人都能开口说话,尤其是到了高职阶段,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在一部分高职生看来,语言知识理论性强、枯燥无趣,即使不学语言知识和语言理论,也不会影响他们说话。“学”与“不学”一个样,这种认知的偏差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加上语言理论知识确实较为枯燥、繁琐,这样必然会导致语言课程受到高职生冷落的现象。
   (二)“过时”的素材性资源导致语言课程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语言是鲜活的,鲜活的语言就会造成语言课程在编写教材时语料的选择难度很大。在编写语言教材时,所选的语料是鲜活的、贴近社会的,但过了一两年,这些语料就“过时”了。这些“过时”的语言素材就会脱离学生实际、脱离社会现实,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上部分高职语言课程的教学还是处在对语言知识系统本身的静态讲授上,这就导致了语言课程的教学游离于学生,游离于社会。这样的教学势必会导致语言课堂的枯燥和乏味,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严重地影响了语言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狭窄”的语言课堂导致语言课程与高职培养目标脱节
   高职语言课程若只停留在语言理论知识的传授上,就会使语言课堂变窄。而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和思维工具,若能在语言课堂上突出“运用”的特点,就能使语言教学和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对接起来。因此在语言教学时,应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参与到语言活动中,身临其境地感悟和体会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的实用,同时还要努力把狭窄的语言课堂变成“大课堂”,这样的高职语言课程改革已迫在眉睫。
   二、高职中文语言课程素材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目标和思路
   (一)高职中文语言课程素材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目标
   高职中文各专业的核心职业能力之一就是语用能力。因此,通过对当前高职院校语言课程资源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利用高职院校所在地的优势,从生源所在地方言、高职院校的校园用语、高职院校所在地的社会用语和其他院校的校园用语、职业用语等角度,对高职中文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普通话口语、朗诵艺术、演讲与口才五门语言课程的素材性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同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项课外语言活动,促使学生在提升语用能力的同时,实现语用能力与职业能力的无缝对接,从而为培养高职中文应用型人才奠定扎实的语言基础。
   (二)高职中文语言课程素材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思路
   对高职中文语言课程素材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主要思路分四步走:
   1.分析研究高职中文语言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普通话口语、朗诵艺术、演讲与口才五门语言课程适合素材性资源开发以及与职业能力直接对接的内容及途径,并制定相应的课程教学设计或考查方案。
   2.在高职中文五门语言课程的课内,引导、捕捉并记录来自学生自身的语言素材;在高职中文五门语言课程的课外,指导并带领学生收集、整理语言素材,促使学生语用能力与职业能力的同步提高,并初步形成语言課程素材性资源库。
   3.把收集、整理好的高职中文语言课程素材性资源库运用于语言课程的教学中,丰富语言课程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对语言的学习兴趣,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项课外语言活动,促使学生在提升语用能力的同时,实现语用能力与职业能力的无缝对接,从而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奠定扎实的语言基础。
   4.总结语言课程素材性资源开发与利用以及语用能力与职业能力无缝对接的研究成果,在本校或校外实施进一步的推广和运用。
   三、高职中文语言课程素材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创新点    对高职中文语言课程素材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教学研究,必须在构建应用型的语言“大课堂”、促使高职生语用能力和职业能力“双提升”、彰显高职教育服务地方的目标等方面实现创新。
   (一)构建应用型的语言“大课堂”
   通过对高职中文五门语言课程素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把语言课堂从课内引到课外,引入校园、社会和职场,构建应用型语言“大课堂”,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促使高职生语用能力和职业能力“双提升”
   语用能力是高职中文各专业的核心职业能力之一。通过对中文高职五门语言课程素材性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促使学生在提升语用能力的同时,实现语用能力与职业能力的无缝对接,从而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彰显高职教育服务地方的目标
   高职中文语言课程素材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要角度是学生自身语言素材、高职院校的校园用语、高职院校所在地的社会用语和其他院校的校园用语、职业用语,这种素材性资源的调研与开发,积累的语言材料可以为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关于语言文字乃至文化方面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四、高职中文语言课程素材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调查分析法、个案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是高职中文语言课程素材性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行动研究法
   对高职中文语言课程素材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开展改革课堂、竞赛展示、实地调研等系列活动,对语言课程素材性资源实施调研、分析、综合,归纳的研究与分析,在完成高职语言课程素材性资源库的开发与利用的同时,促使高职中文学生实现语用能力与职业能力的无缝对接。
   (二)调查分析法
   对高职中文语言课程素材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这些语言课程素材都来自学生、校园、社会或职场,采用调查法,教师和学生通过实地调查获取第一手语言素材并加以整理,初步建立语言课程素材资源库。
   (三)个案研究法
   对高职中文语言课程素材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涉及高职院校的校园用语、院校所在地的社会用语、职业用语都很难穷尽,在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个案研究法,以确保语言课程素材性资源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四)经验总结法
   对高职中文语言课程素材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及时加以總结、归纳、提升,为进一步推广成果,也为同类院校语言课程开展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五、高职中文语言课程素材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应用价值
   对高职中文语言课程素材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自然会生成语言课程素材性资源库,同时也注重语用能力与职业能力对接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应用型语言“大课堂”。
   (一)语言课程素材性资源库的应用价值
   对高职中文语言课程素材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主要利用地域优势,从学生自身语言素材、高职院校校园用语、高职院校所在地的社会用语和职业用语等角度,对高职中文语言课程素材性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这些工作其实也是对高职院校校园用语及所在地的语言环境展开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语言课程素材性资源库。其应用价值主要有三:(1)为各高校语言类课程展开教学提供丰富的、贴近学生和社会的语言素材,实现资源共享。(2)为高职院校所在地政府或有关部门关于语言文化的决策提供语言环境方面的参考和依据。(3)为专家学者研究高职院校校园用语或所在地的社会用语提供第一手语言素材。
   (二)语用能力与职业能力对接研究的应用价值
   培养应用型的人才是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而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若能在语言课堂上突出“运用”的特点,就能把语言教学和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对接起来。因此,语言课程教师应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各项语言活动中,身临其境地感悟和体会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的实用,这样就能促使学生在提升语用能力的同时,实现语用能力与职业能力的无缝对接,为高职中文学生顺利就业奠定扎实的语言基础。
   (三)应用型语言“大课堂”构建的应用价值
   传统的高职语言课程教学更多的是关注课内、关注语言理论知识的静态传授、关注语料的典范,这些都严重地削弱了语言“鲜活”这一特征,也会使语言课堂变窄。通过对高职语言课程素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把语言课堂从课内引向课外,引入校园、社会和职场,构建应用型的语言“大课堂”,学生在参与素材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一方面锻炼了高职中文学生的调研能力,另一方面也能促使他们的语用能力和职业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真正促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这样的教学改革也将为同类院校语言类课程的同行提供教学改革及研究的新思路。
   综上所述,对高职中文语言课程素材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既能解决语言课程被学生“边缘化”的问题,还能丰富语言课程的教学资源,并且促使语言课程与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无缝对接,从而为实现高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奠定扎实的语言基础。
   参考文献:
   [1]彭小球,钟应春.中文语言类课程趣味语料的收集与使用[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2(2).
   [2]杨泉良.高师中文专业语言类课程的整合与模式建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27).
  ◎编辑 马燕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39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