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构建初中历史和谐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和谐的历史课堂,有利于良好教育教学效果的达成。从教学角度而言,教学内容丰富,学生乐在其中;教学方法得当,学生受益匪浅;教学手段多样,学生兴趣盎然;教学语言风趣,学生如沐春风;教学练习适当,学生轻松自如;师生关系融洽,课堂其乐融融。
  教学内容丰富,学生乐在其中
  从历史学科特点来看,历史包含的内容博大精深,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这些包罗万象的知识对初中学生天然就有一种吸引力。例如,学习春秋战国的历史,学生可以围绕很多方面进行探究:孔子“仁”的学说;管仲辅佐齐桓公进行改革;齐国通过“围魏”而“救赵”;张仪“连横”和苏秦“合纵”外交;秦国因商鞅变法而逐渐强大;赵括“纸上谈兵”而加快国家灭亡;秦国顺应潮流而“六王毕,四海一”。通过一系列的探究,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血雨腥风的战争场面,纵横捭阖的国家外交,尔虞我诈的权力之争;纷繁复杂的时代背景,水深火热中的黎民百姓……这些都会源源不断地涌入学生的脑海,带给学生疑惑,同时也带给他们新的认知,只要教师能充分利用好这么丰富的内容,相信学生就能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教学方法得当,学生受益匪浅
  讲到付出与收获的关系,有四个成语可以清晰地概括。按照收获程度的递减,依次是“事半功倍”“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劳而无功”。而课堂教学自然要选用比较好的方法,以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历史学科有得天独厚的丰富材料,教师应当因材施教。例如,“井田制的瓦解”涉及经济学知识、土地制度,必须细致地讲述,通过讲述学生才会明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产生,井田制瓦解成为必然。又如“孝文帝改革”内容较简单,可以通过现情景再现,让学生明白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又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再如“历史人物商鞅”则适合故事描述:商鞅辗转到秦国,即进行变法,说明他是有抱负、勇于改革的人,商鞅“徙木立信”说明他是一个言而有信的人,商鞅被“车裂”而终不悔,说明他是敢于担当、坚持真理的人。通过事例的详细阐述,人物形象不断丰满,人物精神得以展现。
  教学手段多样,学生兴趣盎然
  这里的教学手段包含传统的手段与电教手段。传统手段是指“粉笔、嘴巴、黑板”;而电教手段则是多媒体教学。这两种教学手段各有优缺点,因此要有选择地使用。比较难懂艰涩的历史知识,如一些概念、经济学知识、历史背景等,如“冷战”“以工代赈”“新经济政策”“知识经济时代”等,最好還是凭“三寸不烂之舌”,力求讲细、讲透。而大量资料的展现、场景的烘托,则适合多媒体来完成。如讲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巩固政权的措施,可以大量展现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等,因涉及的材料多且年代久远,学生不易理解,这时多媒体自然可以“大显身手”。再如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只要把邓世昌驾船撞吉野号、“冷锋”在异国他乡勇斗外国雇佣兵救助同胞及外国友人等场景,通过多媒体渲染,学生自然就心潮澎湃了。传统手段在“讲透”方面优势明显,而多媒体手段在“展宽”方面更胜一筹。一般而言,教学时应该两者结合。
  教学语言风趣,学生如沐春风
  教师教学要讲究语言,注重课堂气氛的调节。据调查,大多数学生更喜欢幽默风趣的老师。记得笔者上高中时,政治老师讲经济学时,经常拿街上“卖油条”“卖青菜”等举例,而且夹杂地方上一些土语,一时课堂笑声迭起,学生如沐春风,什么“价值”“价格”“供求关系”等,很快进入脑海并能理解运用。这样的老师,就善于使用风趣的语言,调动课堂,“翻转”了沉闷的课堂。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能‘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的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能起作用。”曾听过这样的历史课,一位女教师讲古代女子裹脚,当多媒体显示古代小鞋及女子畸变的脚时,该教师随口一句接地气的话“乖乖,这样的小鞋咋穿呀”,瞬间逗笑了学生,逗笑了听课的老师,引爆了课堂。这句风趣的话,不仅说出了学生心中的困惑,也为控诉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毒害埋下了伏笔。教学的风趣应在适当的时机出现在适当的场合,甚至就是课堂上的“神来之笔”,万不可刻意而求之,更不能追求风趣,损害知识的严谨性。
  教学练习适当,学生轻松自如
  教学与练习密不可分,初中历史学科也需要适当的练习,对知识进行巩固。但考虑到学生的负担,练习量最好要适当,练习难度要适中,并能当堂完成。笔者曾听过有的教师这样说:“我的作业只要30分钟就可完成,根本不多。”殊不知,学生每科作业完成的时间需要累加,七八科下来,就需三四个小时,一般学生尚且如此,学习后进生就需要更多的时间。当学生每天都在不停地听课,每天都写很长时间的作业,再快乐的学习,也会快乐不起来。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痛惜,现今的教育“缺乏一种基本的人性教育,缺少对生命的敬畏、关爱和尊重教育”。因此,初中历史学科的练习要少而精,争取在课堂上完成,千万不要去挤压学生那点可怜的课外时间,给学生一些自由呼吸的空间,为学生可持续发展而负责。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应在教中思、在思中进,不断创造和谐的历史课堂。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M].张大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2]林美,李华.如何给幼儿营造愉悦心理环境[N].中国教育报,2013-05-12.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实验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41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