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构建和谐课堂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定礼

  课堂,是实施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构建什么样的课堂,直接决定和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模式和方法。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由于过分强调统一性,致使课堂形式单一,气氛沉闷,严重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影响学生的思维和个性的发展。这种课堂教学使学生成为了接受知识的“机器”,难以成为创造型人才。正如爱因斯坦所说,这种教育使学生“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我们知道,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这些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会被逐渐淘汰。所以,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是不够的。那么,课堂教学的意义在于什么?在于教授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宽阔的胸襟,既不自卑也不自大,谦虚谨慎地看待自己和他人,保持好奇、质疑的态度等。我们认为,这种形式的课堂,就是和谐的课堂,它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和终身发展。如何构建和谐课堂呢?
  
  一、用宽容去构建和谐课堂
  
  教育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应是精神的塑造。雨果曾说:“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这种胸怀就是宽容。宽容是现代人的一种基本品性。学会宽容就是学会做人。只有懂得宽容,我们才能真正地去理解他人的行为和思想,才能正确地去对待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历史证明,正是因为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缺乏宽容,才造成一出出悲剧,也正是因为人类总能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培育与理解宽容,以宽容之心反思历史,人类社会才不断地进步。肖川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中写道:“宽容是人格强健的确证,而不宽容则是人格萎缩的表征。”然而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满堂灌,学生记笔记,考试背答案。学生不能也不敢越雷池半步。这种以教师主体观为基础的占有式教育,由于缺乏宽容精神,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严重地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必须改变“霸权课堂”这一现状,营造民主、活跃、相互尊重、认真倾听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相对自由的环境中,积极参与,主动学习。课堂中这一蕴含宽容精神的民主,对构建和谐课堂,培育学生的宽容性格,塑造学生成为具有民主意识的现代公民很有意义。
  
  二、用赏识教育去构建和谐课堂
  
  学生的“异想天开”在很多教师心目中被视为“邪门异端”而受到指责。如何对待学生的“异想”?创新教育告诉我们,学生的“异想天开”常常是他们创新思维火花的初始出现。因此,赏识、引导学生的“异想”,是值得每个教师特别注意的问题。“有效率的教学总是始于鼓励,终于成功;无效率的教学大多始于责骂,终于失败”。赏识教育有时能创造教育奇迹。所以,对学生的“异想”不但不能压抑,还应多鼓励、引导,把学生的“异想”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好奇心理,多创造一些能产生好奇、异想的学习氛围,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去“异想天开”,去思考、创新。这样,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我们的学生长大以后,肯定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三、用学生主体观去构建和谐课堂
  
  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构建和谐课堂,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真正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此,教师应注重课堂内的启发、引导,根据学情的需要,尽可能把更多的时间和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从学习的客体变为学习的主体,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独立自主的主体精神,充分信任学生,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主持、管理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多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促成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与发展,最终达到学生“会学”的目的。当然,教师在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还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使二者有机结合。整个课堂,不管采取什么教学形式,教师都要自始至终当好“导演”,确保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完成。
  
  四、用开放型教学组织形式去构建和谐课堂
  
  教育对象不同,教育目标不同,教学的组织形式就应不同。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是一个发展中的人,是一个独特的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类有多种智能结构。这就决定了教育过程中的组织形式不能是单一的、固定的。过去,课堂上强调师生的双边活动。但是,这种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形式却单一而封闭。它是极少数学生与教师的活动,而且,师生也只是在一些浅显的问题上开展教与学的活动,深层次的问题都是教师包办代替。和谐课堂内的师生双边活动形式要多样,呈开放型。不但要学生动,而且还要求全体学生与教师一起活动。原来由教师做的,如拟上课提纲、板书内容、讲课、评课、质疑、释疑等,转向或部分或全部由学生完成,形式不一,也不固定,有些是个人完成,有些是小组共同完成。教学的各个环节,都体现教师的民主性和学生活动的主体性,体现了多种教学形式的综合应用。教师的教学组织形式由单一变为多渠道,由封闭型转为开放型。这一形式既能锻炼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多角度启发学生思维,多层面促进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能力的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已成为我国当前的一项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任重而道远。如何推进教育的和谐发展也成了我们教育界同仁共同关心的课题。我们相信,和谐课堂的构建,必将使教育的和谐发展跃上新台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14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