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来访者对心理咨询的不良认知及其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大众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但现存的一些不良认知仍然阻碍个体求助意识。本文整理了四种最常见不良认知及其影响,进行辨析与矫正,有助于提升大众对心理咨询的科学认知。
  关键词:心理咨询;不良认知;影响
  
  当今的大学生对心理咨询并不陌生,但当遇到心理困扰时,能主动向心理咨询老师求助的学生比例不高,他们或者不认为是心理上的问题,意识不到自己对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需要,以至于错过早期干预的时机;或将某些常的心理活动或现象当作异常的,甚至引起恐慌。
  据王水珍等人的调查,有20.4%的学生认为心理咨询是帮助有心理疾病的人恢复正常,有11.4%的学生认为心理咨询是帮人出主意,有10%的学生认为心理咨询是进行聊天,还有13.5%的学生认为心理咨询是做思想工作[1]。在被问及“如果一个人去心理咨询了,你觉得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时,22.8%的人认为是“心理有病”,32.4%的人认为是为了“解决问题”,35.3%的人认为是为了“情绪调节”,另9.8%的人认为有“解决问题”和“情绪调节”两个目的。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偏见,大众在心理咨询过程中表现出种种矛盾而错误的求询行为和心态,影响着心理咨询的实效性。
  1 心理咨询就是聊天
  有的来询者咨询的目的好像就是为了寻求同情,试想对来询者赞扬、同情一番,除了当时心情上一阵舒畅之外,领捂不到自身认知方面的缺陷,过后还是又回到原来的状态。所以一次咨询完了后,来访者想想觉得跟聊天没什么区别,就别花那冤枉钱了吧[2]。
  谈话是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它和漫无目的的聊天有本质的不同。聊天是简单的同情和宽慰,目的性差。心理咨询是利用心理学的专业知识,遵循严格科学操作设置,共情进入对方的精神世界,帮助来访者从深层次觉察和发生改变,最后自己解决困扰。除了谈话形式,心理咨询还有其他手段,如心理测验、催眠和冥想、绘画干预、团体辅导等形式。
  2 心理咨询就是思想教育工作
  产生此误区的原因之一是,我国的心理咨询工作开展广度和深度不够。盲目思想灌输,只会让来访者对心理咨询师产生不信任感和防御,影响咨询效果,导致个案脱落。
  张伟俊、钱铭怡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区别[3]。第一,对象不同,心理咨询的对象是有心理问题的人,而思想工作的对象是心理健康的人。第二,目的不同,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以一套统一的世界观去影响人,而心理咨询不干预来访者的价值取向。第三,方法不同,学校思想教育工作常常以报告、座谈、讨论、评比等公开形式进行;心理咨询是一对一当面咨询为主。另外,某些心理障碍同时具有神经生化改变的基础,需要结合药物治疗,这更是思想工作所不能取代的。
  3 去心理咨询的都是“神经病”
  人们在心理疾病上讳疾忌医,宁愿饱受精神上的痛苦折磨,而不愿去就诊。有些来咨询的人认为看心理医生是不光彩、不体面的事,往往是偷偷摸摸地来到心理门诊,惟恐被别人发现,或者左顾右盼,鼓足了勇气才走进咨询室,咨询师反复保证下,才肯倾吐愁苦;或是绕了很大圈子,才把真实的情况暴露出来。
  实际上,心理咨询主要面对的都是心理健康的正常人的困扰,比如学习压力、人际矛盾、情绪困扰、职业规划、婚姻问题等,这些是每个人都可能遇见的发展难题。反而大众认为的“神经病”“疯子”等,皆以药物治疗为主,心理咨询一般只是辅助和补充。另外,心理咨询还有一项重要功能——潜能开发和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实现人生价值。
  4 心理咨询是立竿见影、一劳永逸的
  不敢去心理咨询是一种错误的观点,而期望心理咨询“手到病除”“豁然开朗”则是另一种错误理解。有些求詢者对于心理咨询的期望过高,把心理咨询神化,以为在一两次会话后就可能“药到病除”,咨询中表现出回避思考与探索,索要直接办法的行为,常常来访一两次,觉得效果不明显,直接放弃。
  每个来访者需要接受的咨询次数与时间,要结合来访者问题的严重程度、咨询师流派、来访者悟性与执行力等来确定。短的3到5次就可以结束咨询,长的3到5年才能帮助来访者获得良好的咨询效果。
  心理咨询效果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人的心理问题的产生的诱因具有多发性、情景性、不确定性、反复性等特点,一个人在遇到重大生活事件的刺激下,社会支持系统不能及时发挥作用,就有可能产生心理失衡。
  人本主义心理学相信,来访者都是有能力、有资源解决自己困扰和问题的。心理咨询的成效30%取决于咨询师,70%取决于来访者。让来访者掌握科学认知,理解咨询理念,了解咨询设置,明白咨询中需要承受的自我成长的痛苦,有助于减少来访者的疑惑与不切实际的期望,提升咨询效果。
  参考文献:
  [1]彭明芳.论影响大学生心理咨询实效性的因素及对策.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10).
  [2]薛亮,陆杨.学生心理咨询中阻抗的识别与应对.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总第291期).
  [3]MintzD.Meaning andmedication in the care of treatmentresistatients.American Journal ofPsychotherapy,2002,56:322377.
  作者简介:丁小芳(1986),女,汉族,湖北襄阳人,硕士,心理咨询教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333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