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综合护理对青少年品行障碍患者不良心理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對青少年品行障碍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后对其不良心理的影响。 方法 方便选取2014年3月—2016年9月该院接收的青少年品行障碍患者88例,随机分两组予以护理,对照组用常规临床模式护理,研究组则以常规为基础,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对比两种护理方法对患者不良心理的影响。结果 护理前两组的SDS、SAS评分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的研究组SDS、SAS评分,较对照组低(t1=50.365、P1=0.001;t2=35.845,P2=0.001),数据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家长的护理满意度(95.45%)较对照组(75.00%)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11,P<0.05);研究组患者对相关健康知识了解情况(情绪调试93.18%、亲情交流93.18%、社会交往93.18%、自我认识90.91%、生活自理100.00%)明显要优于对照组(72.73%、56.82%、75.00%、49.91%、88.64%)(χ2=6.510,15.515,5.436,24.478,5.301,P<0.05)。 结论 临床上使用综合护护理方法对青少年品行障碍患者实施护理,可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值得予以使用。
  [关键词] 综合护理;品行障碍;青少年;不良心理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9)02(b)-0138-04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on the Bad Psychology of Adolescents with Behavior Disorder
  XU Qiu-hua
  Department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ology, Xianyue Hospital, Xiamen, Fujian Province, 36100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on patients with adolescents with maladjustment. Methods 88 patients with juvenile conduct disorder received from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4 to September 2016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for nursing.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clinical model, and the research group was based on routine practice to implement comprehensive nursing measures. Compare the effects of the two methods of care on the patient's bad psychology. Results The SDS and SAS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were not significant (P>0.05). The SDS and SAS scores of the study group after treatment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1=50.365, P1=0.001; t2=35.845, P2=0.001). There was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ata(P<0.05); the parents of the study group satisfaction of nursing (95.45%)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5.00%), and the statistical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χ2=7.311, P<0.05). The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informed about the relevant health knowledge (emotion regulation of 93.18%, 93.18% of family exchanges, 93.18% of social interactions, 90.91% of self-awareness, and 100.00% of self-care were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72.73%, 56.82%, 75.00%, 49.91%, 88.64%) (χ2=6.510, 15.515, 5.436, 24.478, 5.301,P<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care methods in the treatment of adolescents with maladaptive care can improve the patient's unhealthy mental state and is worthy of use.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nursing; Conduct disorder; Adolescents; Bad psychology   品行障碍(conduct disorder)指的是儿童、青少年(年龄<18岁)出现反复、持久违反与之年龄相适应道德准则、社会规范的标准,对他人、公众利益造成损害的一类行为,不仅对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同时也会对整个社会的秩序造成很大影响。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近些年来,青少年品行障碍疾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临床上对该疾病的治疗需予以十分的重视[1]。平行障碍患者通常具有烦躁、焦虑、抑郁、绝望等的不良负面心理,有些甚至具有自杀倾向,这些不良消极情绪不仅会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身体恢复造成很大影响,同时也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很大的伤害,所以临床上必须在治疗的过程中重视相对应护理措施的实施[2]。该文方便选取了该院2014年3月—2016年9月收治的88例青少年品行障碍者,应用综合护理措施,观察对不良心理状况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88例青少年品性障碍患者,经电脑随机方式抽取后,共分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44例。对照组中,患者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龄14~18岁,平均(16.02±0.71)岁,家庭情况:家庭和睦14例、父母离异30例。文化程度:小学18例、初中20例、高中6例;研究组患者男性25例、女性19例,年龄13~18岁,平均(15.55±0.83)岁,家庭情况:家庭和睦13例、父母离异31例。文化程度:小学17例、初中19例、高中8例。对比青少年患者基本资料信息,发生数据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以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3)[3]作为诊断保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②该次研究中所有患者、患者家属均为自愿参加,该次研究所选病例是否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排除标准:①不予以护理配合的患者;②患者家属表示不同意参与的。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对青少年品行障碍者行常规护理。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及时行常规各项身体相关指标检查,为其指定合理的日常膳食计划,让患者更加科学合理饮食,同时向青少年患者进行主治医师、责任护士、病房环境介绍,减轻患者对医院的陌生感,日常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情绪进行观察,实施适当的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开导与安抚等。
  研究组:在常规措施上实施综合护理服务干预。
  ①临床心理护理支持:护理人员需在患者住院接受治療期间将其存在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找出,进行分析与整理,以此为根据指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多与患者接触,鼓励其交流谈话,在谈话的过程中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心中所想,以此为根据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建议、语言鼓励以及开导,让患者逐渐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感和依赖感,更愿意意义倾诉。
  ②家庭环境的了解和掌握:护理人员应在患者接受临床治疗期间,对其具体的家庭背景情况进行了解、掌握,从家庭环境入手对患者产生品性障碍疾病的原因进行仔细分析,从该角度出发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并帮助患者进行人际关系建设,鼓励其积极主动的接触人群、交朋友,展现出具有支持性的治疗环境;
  ③健康教育指导:在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行为、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寻找出患者错误的认知观点,向其进行品性障碍疾病相关知识内容介绍,让患者加深对自身疾病的印象,纠正错误的思想观念,愿意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心态接受临床治疗、护理。
  ④患者行为矫正护理:在患者出现不良行为时,护理人员应帮助其进行及时的矫正,对于具有正确性的行为,护理人员应给予适当的奖励措施进行鼓励,以此来对正确行为进行强化。同时,护理人员应在护理期间帮助患者进行自身前潜能、优点的挖掘,从而帮助患者更好的进行人格重塑。
  ⑤鼓励家庭护理的实施:品行障碍疾病的治疗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除临床上实施治疗护理外,家庭护理的实施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临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父亲在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具有母亲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而父母不良行为的出现也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很多品性障碍患者的家庭环境相对较差,若想帮助患者更好的进行治疗,就必须要更好的实施家庭护理模式,改变患者对家庭既定的印象。家长应在日常生活中对患者的行为进行细心的观察,在其实施正向行为后,哪怕是好心做了坏事,也应在纠正的过程中给予些肯定的鼓励,不可未看清事情的经过便不分青红皂白的进行责骂,而是要对患者的动机进行仔细探查,并在适当的时机予以鼓励和教育。同时,品行障碍患者多数具有较为旺盛的精力,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邀请其共同完成些具有竞技性质体育锻炼,这种方式既能够帮助患者将过剩的体能进行消耗,同时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使亲子之间的感情增强,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更有利于临床治疗效果的明显提高。
  ⑥鼓励情绪发泄: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在遇到问题时将心中的愤怒、不满、委屈等的情绪向其最信任的人予以倾诉,这个人可以是父母,也可以是老师、朋友,让患者了解到经他人的安慰、鼓励后,情绪会得到良好的缓解,逐渐归于平和。或者可以到正规的心理咨询处进行心理咨询,让心理医生帮助其更好的解决心理问题。另外,护理人员也可鼓励患者向他人写信、电话联系或是记日记等的方法进行情绪宣泄,能够得到较好的应用效果。
  ⑦意识控制:护理人员应让患者学会进行自我意识调节,多数患者在产生冲突的环境中很容易发怒,特别是在对方先犯错的情况下,此时便要让自己的意识保持清醒,在心中反复提醒自己绝对不能发火、不能动手,可进行阿拉伯数字默念,想想老师与父母教导过的话,告知自己别冲动,从而不断减少、消除愤怒的情绪。
  ⑧注意力转移:在患者的情绪被激怒时,护理人员应帮助或教会其予以注意转移,让患者马上去关注自己十分感兴趣的人或事,从而使愤怒的情绪逐渐消除,以降低患者因想不开而产生报复的心理,将不开心的事快速忘记。   ⑨情绪升华:情绪升华即为一种意识替代,让患者将容易发怒的情绪进行转移,可将这种情绪转化为一种力量,让其知道愤怒解决不良任何事情,不如尽力做好手中的事,不断学习各种知识与本事,提高自己的能力,用自身所拥有的能力去解决问题,从而实现自身、社会价值。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青少年患者护理前后SDS、SAS评分情况,同时比较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情况,以及患者对健康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情况,将所得到的数据整理后详细临床记录。
  SDS判定标准[4]: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抑郁情况进行评分,以53分为分界线,分数值在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中度抑郁、>72分重度抑郁,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抑郁程度越严重。
  SAS判定标准[5]: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焦虑症状进行评分,50分为线,分数50~59分之间为轻度焦虑、60~69分中度焦虑、>69分重度焦虑,分数越高患者,说明焦虑情况越严重。
  护理满意度判定标准:经调查问卷方式,了解患者家属对综合护理的满意度,共有很满意、较为满意、并不满意3个等级。
  1.4 统计方法
  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n(%)]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x±s)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DS及SAS评分比较
  在护理前,两组的SAS、S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的研究组SDS、SAS评分,则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满意程度比较
  研究组中,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5.45%,对照组为75.00%,研究组明显较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2。
  2.3 两组对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
  研究组患者在社会交往、自我认识、情绪调试、亲情交流以及生活自理方面的了解程度要较对照组更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青少年品行障碍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患者的主要表现为打架、偷盗、逃学、攻击他人、撒谎以及欺诈等一系列问题,该疾病已不仅仅是单纯的临床问题,已经属于一种较为广泛的社会问题,与同龄的青少年相比,品行障碍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根据相关调查结果表明,家庭不健全、对亲情的缺失、父母溺爱、不良社会环境影响等因素的出现,均有可能导致青少年品行障碍疾病的发生,这些因素的存在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对整个社会的报复欲望,从而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存在[6]。所以有关青少年品行障碍患者的不良心理问题,不仅要引起临床上的重视,同时也要引起社会和家庭的高度关注,多方影响,帮助患者更好的接收临床治疗,改善不良行为,使治疗预后效果得到明显提高。临床护理措施实施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使用综合护理模式,其应用效果会更加明显,同单纯常规护理模式相比,综合护理措施的护理内容更加具体且全面、更具有针对性,护理人员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会更加注重观察患者的行为、心理状态变化情况,在交流沟通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情感上的呵护、不良行为矫正,使患者在潜移默化之间对自身的正性情感进行强化,同时对错误的认知观念进行改变、更好予以不良行为纠正,再加上护理人员的鼓励与安抚,患者会逐渐对自身的积极情绪进行培养,转变更加积极心态面对人或事[7]。根据该文研究资料显示,多数患者均来自单亲家庭,可见不良家庭患者对青少年品行障碍疾病的发生具有较大的影响,所以护理人员对患者家属实施家庭护理指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患者家属在日常生活中多对患者的行为进行观察,而不是不问是非的一味责骂来提升患者的叛逆心理,很多时候行为鼓励更能够帮助患者提高治疗效果;另外,身体锻炼、体育运动是一种很好的心理情绪发泄方式,患者家属邀请患者一同进行体育运动能够帮助其更好的进行压力释放,同时也能够提升青少年患者对家属的好感度、依赖感。根据该文研究结果显示,在进行综合护理后,患者的SDS与SAS评分明显降低、对情绪调试、社会交往、自我认识、亲情交流、生活自理等方面的健康教育了解认知明显提高,且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由此可说明应用综合护理措施予以青少年品行障碍疾病护理的效果更加明显,能够让患者更好的融入学校、家庭及社会当中,患者在提高对自己的认知后便能够更加冷静理智,学会情绪调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降低依赖感,能够更好的同亲人朋友交流及情感培养;根据相关学者[5]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青少年品行障碍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患者的SAS评分为(42.08±1.45)分、SDS(42.28±1.02)分,均较护理前的(54.82±2.32)分、(62.51±1.28)分更低,说明干预干预在青少年品行障碍患者心态改善方面的使用效果良好。此该结果同该文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该文中的患者护理后的SDS评分为(42.27±1.01)分、SAS评分为(42.08±1.45),相较于护理前的(62.51±1.28)分、(54.82±2.12)分亦均更低,由此便可说明综合护理干预的实施能够使青少年平行障碍患者的不良心态得以良好的改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对青少年品行障碍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模式,能够很好的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的消極不良情绪,提高面对生活的积极性,同时,该种护理措施能够提高青少年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可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吴琼, 张小崔,董戴凤,等. 品行障碍青少年静息态fMRI低频振幅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7, 26(4):316-320.
  [2] 孙小强,于伟霞,袁术文,等.品行障碍青少年疼痛共情异常的脑激活特征[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6, 24(5):771-774.
  [3] 朱锦烨. 江门市6~16岁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障碍流行病学调查[J]. 精神医学杂志, 2016, 29(1):16-18.
  [4] 荣月芳, 俞杰, 缪二梅. 延续护理干预对学龄期慢性抽动障碍患儿行为问题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 2017, 32(24):2291-2293.
  [5] 王美芳, 王学思, 杨肖肖,等. 父母拒绝与儿童青少年心理适应的关系:另一方父母接受的调节作用[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 25(2):337-341.
  [6] 张静, 黄炳升, 张家宁,等. 品行障碍脑功能结构成像研究进展[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7, 33(5):782-786.
  [7] 宋平, 杨波. 不同类型品行障碍的发展特点及其干预[J]. 精神医学杂志, 2016, 29(2):146-150.
  (收稿日期:2018-11-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7024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