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课证融合”的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以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为例,以“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方向,以汽车修理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研究对象,从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等方面研究融证入课,以求达到“课证”的零接触,毕业和就业的零过渡。
  关键词:课证融合;汽车底盘;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U47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j.cnki.njwx.2020.01.059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自国家实行“1+X”证书制度以来,该课程也在积极地进行改革,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本课程是我院2017年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立项建设项目,有前期的研究基础,并且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基于“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课证融合”是个新提法,一谈到证,往往让人想起职业资格证书,但这次国家倡导的“课证融合”中的“证”指的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字眼虽然差别不大,但是意义相差甚远。“课”可以代表专业人才培養,也可以代表专业课程;“证”可以代表职业岗位要求,也可以代表职业技能。所不同的是宏观和微观的区别。而现在的“课证融合”就是要求把职业技能贯穿到人才培养中去,使学生在学校中就感受企业的工作模式,是拿企业的工作标准来教授学生,真正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接触。
  2 教学现状分析
  2.1 教材内容陈旧,以知识体系为主,与实际工作有差距
  现在的教材大多是章节式理论教材,虽然内容上有些变化,但是根本上还是没有太大变化,与企业的要求相差甚远。特别是对于汽车类课程,汽车生产企业日新月异的变化需要与之对应的教材也要不断的变化,但实际情况是教材建设远落后于企业的岗位要求。这里面有学校的原因,也有企业的原因,比如,企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垄断,凡是没有公开的技术都是企业本身的技术,凡是公开的技术都是大家共知的技术,也就是不具有前沿性的技术,拿这些共知的技术来教授学生,毕业就失业。
  2.2 教学方法单一,实践技能培养未落到实处
  现在学校的实践实训课程,出于种种原因的考虑,其硬件和软件建设无法与企业相比,有些院校用的实训设备甚至是几十年前的旧设备,更新换代严重滞后,造成了学生在校所实习的项目到了企业里用不上,学校和企业脱离。再一点就是,学校处于安全等问题的考虑,有些实训项目压根就不开展,造成了学生眼光浅、视野窄。
  2.3 考核方式单一,未能发挥出考试的作用
  虽然现在很多学校,很多课程一直在积极倡导全方位多角度考察学生,但是落实到实处,这样的考察方式往往得不到实现,一张试卷考察“终身”的情况仍然存在,究其原因不外乎,要么怕麻烦,要么没效果,特别是实践实训课程,单一考核的方式尤为突出。
  3 教学改革
  3.1 开发职业岗位标准和论证职业考证项目
  在国家大的框架下开发适合自己学校和自己学生的职业岗位标准,对照职业岗位标准,碎片化的教授学生,让学生在任务中把一个个知识点掌握住。充分论证职业考核项目,充分听取企业一线技师的意见和建议,把一个个企业要求的项目拿到课堂教授,必要时候邀请企业专家授课,目的就是让课程更加接近职业岗位。
  3.2 设计符合职业岗位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入企业岗位的元素,在学期之初就用企业岗位要求来要求学生,按照企业岗位教授课程,让学生入学就入企,既有企业的实践标准,又有学校的理论基础,让学生一毕业就是一个合格的企业人。
  3.3 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工作对接
  在课程内容上,根据企业岗位的要求做大刀阔斧的改革,企业需要的课程内容留下,企业不需要的课程内容可以作为拓展知识留给学生。打破原来章节式授课,引入6S课程体系,根据任务:解析—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六个步骤安排课程,让每个学生真正体验企业的工作流程。
  3.4 改革考核方式,变终结性考核为过程性考核
  摒除一卷定终身的考核方式,把终结性考核变为过程性考核,加入对学生非专业素质的考核,即将学生的平时表现(10%)、作业和小测试(10%)、基础理论考试(40%)和实践技能操作(40%)相结合,以考促练,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冬梅,汤天啊.基于“课证融合”模式高职外贸单证教学改革初探[J].现代企业教育,2011(10).
  [2]刘萍.基于“课证融合”的外贸单证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2016(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349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