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设计方法演化及其阶段特征辨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娇 王健

  摘 要:设计方法伴随设计发展的历史,始终处于不断运动与演化的过程,呈现出主动非自觉的远古无意识阶段、感性经验与简单推理的古典手工艺阶段、标准化与效率性的现代工业化阶段、计划准确与交流迅速的信息技术性阶段。厘清设计方法演化过程及各阶段相应特征,能够确定设计方法发展的历史定位,总结阶段得失,把握未来方向。
  关键词:设计方法;演化阶段;阶段特征
  1 设计方法演化概述
  1.1 设计方法
  设计是通过绝对主观意识对相对客观存在的适应而创造人工物的科学。[1]设计以人类的产生、劳动的出现为起点,同人类的历史一样漫长。设计包罗万象,大到城市规划,小到服装饰品,人造的任何对象都是设计。也就是说,设计是人们将自我认识赋予所处自然、创造人为事物的普遍活动与行为。[2]
  设计方法是用于解决设计问题的思维方式、设计程序、操作手段的体系,是合目的性、实践性、规律性特征为一体的一般性方法。设计方法伴随设计产生与实现的全过程。如果将设计对应为一门具体学科,那么设计方法则是比其更高一层次的哲学学科,是研究具体学科的学科。设计方法以观念引导设计,设计的发展促进设计方法进化。
  1.2 设计方法演化
  世界上的任何客观事物都处于不断发展转变中。设计方法同样遵循这个规律,从简单低级到复杂高级,与生物进化的适者生存法则一样经历各个阶段的出现—发展—消亡反复循环的进程。纵观设计方法,其呈现出不同阶段并各具相应特征。本文以远古阶段、手工艺阶段、工业化阶段、信息性阶段进行分期。远古阶段充满主观感知与无边想象的神秘感,设计方法处于直觉思维控制下的主动无意识状态;手工业阶段具有鲜明的独特性与古典主义气质,设计方法依据感性经验、理性思辨与简单逻辑推理;工业化阶段应用大机械统一批量产出标准化和可复制性设计,设计方法强调效率性与系统化;信息性阶段兼具结构造型复杂与制造组合精度,运用虚拟现实、思维模型等信息处理与传播方式,使设计方法计划准确、交流快速。[3]
  设计方法在各阶段期间平稳量变演化,在阶段转变处产生激烈质变飞跃。从初始未解的设计符号,到匠人口口相传的设计语言,直至现代科学化、专业化的学科知识体系,设计方法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至今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偶然静态的、感性经验的,转变为精确普适的、理性科学的。本文旨在总结设计方法的演化及其特征,反思存在问题,探讨未来方向。
  2 设计方法演化阶段特征
  2.1 物我同一的远古无意识阶段
  远古是以文明国家和文字记载为分界的历史概念。远古时期设计的目的是满足人类生存与物质需求。从开始制造最初级简单的设计对象石器工具为起点,随之以后的一切造物活动,无不传达着关于设计方法的信息。
  远古阶段,在直觉思维规律的导引下产生了混沌未开、物我不分的直接顿悟式、感知或然性、主动非自觉的设计方法,决定了远古人类设计活动的“无意”和“自在”,在“崇拜鬼神”“万物有灵”的时代,具有一定神秘色彩,充满主观感知与无边想象的飞跃与升华。
  2.2 感性经验的古典手工艺阶段
  存在于工业革命爆发之前,与农业社会历史时段基本重叠。双手作为人类天然擅长的“工具”,作用于人类的整体建设及社会发展进程。该阶段设计发展速度缓慢,人们的需求相对稳定,现代科学技术尚未兴起,且并未促进设计应用。设计革新力度不大,设计形态相对稳定。
  手工艺阶段使用的设计方法、技术手段、操作工具都相对简单,人们主要通过手工和一些简单的器械进行设计。设计于各种作坊中实现,以师徒传承的方式,沿袭一脉相承的设计方法与操作技巧,手法、材料、工藝统一。以装饰为主要表现手法,对传统纹样进行有序排列。手工艺阶段产出的设计量小且具个性化,设计的目的与宗旨是服务小众,并未产生服务大众的设计观念。[4]手工艺阶段设计方法主要依靠设计主体的宏观经验,根据感性判断与简单推理,对设计外观表象笼统地作出主观臆断性粗浅的猜测与描述,缺少客观依据与严谨论证,没有揭示设计的本质与规律,并未提升为标准化科学理论体系。
  2.3 理性机械的现代工业化阶段
  手工艺阶段到工业化阶段的转变,因工业革命爆发而极其迅速。手工艺设计逐渐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摒弃特殊性的个人主义,走向标准化的新秩序。它们产量巨大、不够精美、价格低廉、为多数人所用。造型多为简洁的几何形式,表面平直,边缘清晰,具有机械美的装饰风格。工业机械化的设计实现方式同时促进了设计方法的重大转变。
  工业化阶段的设计方法,迅速以手工艺阶段的单凭感性经验转变为以严谨的理性、科学的机械、客观的分析为基础。机器本身就是人类设计的产物,人类开始间接进行设计。大量工业化设计涌入人们生活,满足大众消费需求,与手工艺阶段的形式大于功能相反,功能成为首要条件,形式次之。设计先要好用,再要美观。[5]工业化阶段从工匠中产生了专业的设计师和工程师,除参加施工外,他们运用平面、立面、剖面和细部的大致图样的绘制、模型的制作、几何和数学的构图规则的指导等科学设计方法,对设计水平的提高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工业化阶段设计是由多人协调、科学操作的一项有组织的活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追求设计质量规格的标准、规范和效率,反对设计为少数贵族服务,强调设计的社会性和大众性,为即将到来的互联网信息时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4 综合系统的信息技术性阶段
  设计集中物化了电子计算机、大数据、虚拟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一切重要成就。“信息”这个词极具时代特色,同时预示着崭新设计方法的开端。电脑制图、实体模型、虚拟现实等方法实现了更高级、更复杂的设计过程与结果。计算机不光是一种制图工具或工业制造控制器,而是转变为系统理论指导设计应用的新工具与新媒介。设计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节约劳动力成本,减少人工操作出现的偏差,保障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信息化工具与技术性手段使设计更加多元、便捷、创新。   信息技术性阶段的设计方法是优选多解的,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能够得出多种符合设计要求的结果。这种设计方法决定了信息技术性设计不可能遵循同一个构型法则与形式规律,也必然决定了信息技术性阶段的设计审美判断需要以结构逻辑的合理性为基准,接纳多元化表达方式。设计复杂性趋势也已成为信息技术性阶段最鲜明的特征。[6]信息技术性阶段更加关注加工与组装的精确性,改变了传统构件生产模式,各个专业的设计师与工程师只需要与数字模型之间建立信息传输口,并通过模型的仿真结果进行自我检测和自我调整,再将每一个构件信息传输到数字制造设备中进行生产,从而实现定制化构件综合设计。
  远古阶段尚无专有的设计工具或独立的设计方法;手工艺阶段仅凭人们大脑的想象配合经验性手工工作完成设计;工业化阶段通过绘制图纸,如方案草图、总体施工图、节点大样图等进行设计;信息性阶段借助三维技术确定设计目标整体效果,修改调整各个结构的输入和输出,操作编辑设计元素,用精密的数据处理多样复杂的设计形态,是以往设计阶段不能达到的。
  3 研究总结与理论不足
  设计方法从远古或然顿悟式与主动非自觉,过渡到手工艺阶段感性宏观经验与简单逻辑推理,跃然成工业化阶段科学理性机械与标准化新秩序,再发展为当下的信息性阶段多解便捷与精密创新,是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功能、经验与实证、直觉与逻辑不断博弈的过程,同时促使设计方法产生螺旋上升趋势的演化。在极为漫长、复杂但层次清晰的关于设计方法演化的研究外,研究重点还应扩展至诱发演化的客观、主观因素,具体非连续的激进转化与既定阶段的渐进发展描述,演化过程中自然、经济、社会等大背景下设计主体与设计客体的身份定位与劳动参与等问题,以历史维度为依托,解剖与透视设计方法,使之研究更为丰富和清晰。
  参考文献:
  [1] 赫伯特·A·西蒙(美).人工科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112.
  [2] 郑建启.艺术设计方法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27.
  [3] 蒋晓燕.现代建设工程演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62.
  [4] 杨一凡.英国19世纪手工艺运动中实践问题研究[D].东南大学,2013:98.
  [5] 曹琼晓.试论工业革命对传统设计走向现代设计的促进作用[J].大众文艺,2011(19):72.
  [6] 郑杨硕.信息交互设计方式的历史演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120.
  作者简介:张娇(1982—),女,讲师,研究方向:设计史,科技哲学。
  王健(1967—),女,博士生導师,研究方向:技术史,科技哲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448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