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安全责任视角的本质安全演化原则与内涵特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从企业员工安全责任视角出发,总结了本质安全的演化过程,及其过程的风险最小化和简化系统等本质安全管理原则,并提炼了本质安全的基本内涵特征,强调了本质安全是以人为本的目标和方法的统一理论;提出只有企业从系统内在预防和控制上入手,长此以往地绝对杜绝安全事故隐患风险,建立本质安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培育本质安全文化和保障环境,才有可能从根本上保障员工的生命和身心安全,才有可能实现本质安全的根本目标。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员工安全责任;本质安全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企业对员工的责任,最根本的莫过于安全责任。保障员工生命和生存安全,以及生理和心理安全,是企业穩健发展和不断成长的基础,更是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组织需要承担的基本义务。如何从根本上改变国家电网企业每年出现上百人的人身伤亡事故现状,实现本质安全管理的目标,根本途径在于以员工为本,发动员工,服务员工,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安全供电与客户的安全用电,才能长期稳健地保障企业员工和社会大众乐业安居,幸福生活。
  1本质安全定义与演化过程
  本质安全是通过管理,对系统中的人、技术、设备等要素进行优化组合,经过持续改进,逐步培养系统本身内在的、根本的、长期的、自然的安全稳定方式。本质安全管理在国内外发展的历史并不长,但是却引起了很大的影响,其根本原因在于追求内在绝对安全的理念符合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1.1本质安全理念与演化过程
  本质安全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宇航技术行业。在60年代本质安全理念和技术开始主要用于电器设备或装置,特别是防爆防火设备设施。但是,本质安全管理理念很久后才在1977年,由柯乐慈的学术报告中被初次提出。
  上世纪末以来,世界发达国家对本质安全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实践。本质安全目标根本在于实现即使出现失误,也能够自动防止事故。狭义的本质安全停留在单一的设备和工艺安全管理,包括设计和流程以及事后补救及原因追溯等。更为广义的安全不仅注重系统整体安全,注重从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控制和完整因素排查。截至目前,本质安全研究超越了以往的产业领域和军工应用,特别是随着传统高危险行业的安全需求越来越高,本质安全不仅跨领域应用到几乎所有的企业作业环境和所有产业,而且包括安全设计、管理、战略、政策与制度都内在地嵌入了本质安全的理念,甚至包括日常生活服务行业,也开始注重从根本上保证安全工作与生活。
  1.2中国本质安全管理现状
  中国本质安全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左右的电气控制作业环境和军工等生产企业。与国外类似,起初的本质安全主要是关于本质安全型电气等设备的安全管理和方法及设计。后来更为广泛的本质安全管理涵盖了设备设施、技术工艺和管理等系统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事故发生的功能,并且强调人是其中的核心方法和目标。其中国内发行的《安全科学技术百科全书》,定义本质安全为通过设备自身的安全设计,进而防止人为失误及其事故损失。
  国内学术界对本质安全的研究近几年刚刚有所兴盛,理论和实践人士,都承认本质安全的技术系统能够有效预防风险。在研究领域,本质安全研究开始向系统的内在本质安全发展,这个过程中包括本质安全系统的要素结构和相互关系以及目标功能。
  2本质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
  2.1本质安全理论中的基本概念
  本质是指事物中存在的永久的不可分离的内在要素、质量或属性。本质安全管理需要基于事物自身特性与规律,通过消除或减少工艺与设备中存在的各类隐患,从根本上避免危险而非控制危险。实现本质安全取决于生产所用材料的基本特性、工艺操作条件以及与工艺自身密切联系的其他相关特性,特别是人的要素。
  安全与危险是相对的概念,安全是指生产系统中人员免遭不可承受危险的伤害。危险是指可能对人、环境或财产造成损害的潜在的物理或化学特性,或是生产所用物质及其使用条件本身所固有的特性,是系统中存在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的可能性。不同于以往安全管理依赖于附加的安全系统,本质安全管理强调从根源上消除或减小生产过程中的危险与隐患,甚至自我控制故障和事故。
  与安全相对的概念还有缺陷、隐患与事故。事故是由于客观上某些不安全因素,包括缺陷和隐患,随着时间发展,由于人为的违章操作,造成缺陷和隐患显现,直至变成事故。事故致因理论认为,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环境的不安全条件;二是物料或者机器的不安全状态;三是人的不安全心理与行为;四是管理理念和方法的缺陷。
  因此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系统角度出发,建立基于员工自身的本质安全化管理机制,需要在生产运作过程中发挥生产力最重要的要素,也就是人的积极作用和主观能动性,由此才可能达到最大化的风险防控程度。
  2.2本质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
  本质安全只是一种理想目标状态。本质安全是对于系统中的某种危险或多种危险,通过本质安全方法的处理,使系统不断地趋向安全的持续完善过程,本质安全也是一个人们追求系统危险性趋于0的过程,是一种向理想化状态不断逼近的过程,该过程基本原则为:
  一是风险最小化与简化系统原则。主要反映在减少危险物质库存量或使用最少量的危险物质。优化工艺设计,促进工艺与设备的经济性和安全性。一般说来,系统内在危险隐患越少,发生事故概率越小。要想风险小,系统就需要简单。
  二是替代优化与缓和风险原则。用危险性小的物质或工艺替代高危险的物质或工艺,其中包括设备的替代。采用安全性高的材料物质和设备,改善工艺,特别是在进行危险作业时,采用相对更加安全的工艺条件及设备设施,为一旦出现事故赢得人员逃离或疏散的时间。
  3本质安全管理的特征
  本质安全管理强调对事故的根源控制和提前预防,其主要特征如下:   3.1追求绝对安全与长期稳定的理念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安全是保障人们生存和正常生活与工作状态的基础。追求绝对安全和安全第一的理念,通过理念带动行为,这样保障企业安全管理的各项措施在良好理念的拉动下,在长期的生产作业中,能够落实到实际。本质安全目标的实现,是在一点一滴的落实中,明确安全管理的基本职能和建立安全保障系统,在履行安全职能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安全系统与保障机制,而不仅仅是日常人员的安全行为和状态。
  3.2重在建立系统预防事故与内在控制体系
  以往的安全管理大都为事后补救性或者事后惩罚型,没有把“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的理念贯彻下去,本质安全强调从原因链条分析不安全行为的背后有很多原因,把安全影响要素能够明确且考虑在前,建立安全事故识别、分类和深入的分析知识挖掘技术。确定事故的调查程序,利用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把大中小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知识共享化”,最终消除管理体系的缺陷。亡羊补牢式的安全管理,一定是最差的安全管理。
  3.3持续改进逐步形成安全管理体制与机制
  以往的安全管理方法侧重于控制事故发生的频率来减少事故,本质安全强调通过分析事故的发生频率和事故的严重程度,对风险进行评估,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建立起科学的安全管理体制和具体运行保障机制,才会真正降低或消除风险。
  现实中安全管理者往往对领导和政府负责,而不是通过建立安全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从根本上对安全管理对象和员工身心负责,因此这不是本质安全管理。本质安全管理体制要求目标要面向员工的身心安全,主要包括安全主体、关系、结构和功能。安全管理机制主要包括安全管理目标要素、流程和基本原则。现实安全管理中专职安全员和兼职安全员结合的方式,往往最有效。这也是为什么本质安全最强调人的作用和保护人安全是根本目标。
  3.4培育安全文化与环境
  本质安全相对传统安全管理,更注重员工安全行为与心理状态如何与环境协同。期望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减少员工的不安全行为,杜绝事故的发生。改善那些使员工产生不安全行为的自然环境和心理环境是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任务。比较普遍使用的“现场5s”管理中就强调,安全管理可以通过分析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原因,开发制定控制措施或系统,并把这些系统要求传达给业务部门和每位人员以及监测和持续改进实施,可以向本质安全目标逼近。
  4結束语
  本质安全的理论和本质安全化的思想方法需要进一步与现代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相结合,这样才有可能建立健全以人为本的企业本质安全管理制度,才有可能发挥好人的作用和保护好人的身心安全,才有可能实现方法与目的统一。本质安全追求绝对安全的理想目标理念和系统安全预防保障机制,相辅相成,在理想目标的召唤下,企业安全管理就有可能提升境界,就有可能真正地为员工建立起来安全屏障和安全环境,就有可能发动起来整体员工从自身身心安全和企业安全的内外角度考虑并认真思考安全问题,逐步形成安全第一的认知和理性安全工作行为,长此以往,就会培育出企业独特的安全文化,并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稳健经营和基业长青。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8712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