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设计有效问题引领小学数学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有关问题的引导不仅能够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还能极大程度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针对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在设计有效问题方面还存在着进步的空间,需要相关的教学工作者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突出有效的问题。
  【关键词】有效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  逻辑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作为小学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其课程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强调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还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通过有效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进行比较和分析,这在很大的程度上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养成。而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问题的提出技巧,以及提出有效问题的必要性就成为了我们关注的焦点。
   一、“问题引领”的有关理解
   “问题引领”主要是指以教学目标为核心所进行的思考,也就是指通过恰当问题提出促进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应该运用什么样的问题来进行教学,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最终完成教学任务。而对于“问题引领”,我们可以进行如下的分析。
   首先,如果我们就知识本身来进行分析的话,就是我们应该通过什么问题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这里的知识即包括一节或者是几节课的内容,也可能是一学期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问题化”正是这个道理,但是我们在提问时,必须能够充分的反应教学的重点,
   其次,是由知识到思维的过渡,即通过问题的提出来引导学生更清晰、深入的思考数学知识背后所蕴含的思想和方法。虽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思维相比较于知识更加抽象,但我们依然应该给与足够的重视,因为思维决定了数学教学的深度。实际上,掌握了数学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去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和矛盾。
   二、做好小学数学教学问题设计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主要是围绕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进行的,即要求学生能够在理解数学的相关概念的基础之上,能够熟练的运用公式和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数学问题。而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其自身的与数学有关的基础知识并不强,所以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就成为了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方式。这一教学方式在一些偏远的地区尤为明显,由于身处偏远地区的教师其自身的思想观念和教学方法相对比较落后,这就使得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成为了教师教学的主要方法,教师在数学的教学课堂上直接对学生进行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讲解,这大大的影响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难以真正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其成绩也就很难提高。所以做好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相关问题的设计,对于丰富教学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证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现状
   1.提问方式单一,缺乏创新性
   想要达到很好的数学教学效果首先应该使数学教学课堂变得活跃,教学内容丰富有趣,而对于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依赖课本的现象,特别是对于问题的设计更是硬套课本,这就使得教师问题的提出不能很好的引发学生的思考,其思维也不能很好的发散,那么提出的问题也就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和价值。
   2.没有从学生需求的角度设计问题
   在当前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问问是为了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这就使得教师的注意力往往过多的集中于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对学生自身学习需求的满足。教师问题的设计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能力相脱节,不能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这样的情况下,设计的问题不仅无法保证教学的效果,更严重的是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
   3.问题的设计脱离实际
   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往往存在着“贪多”的现象,就是说教师为了向学生传达更多的知识点,而过多的引入教学内容,并通过提问问题的方式加快学生的理解与吸收。然而,教师的初衷是好的,但事实证明这种做法不仅不会起到拓宽学生知识面的作用,反而会适得其反。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蕴含的信息量过于庞大,内容涉及过于广泛,这都会使得学生抓不住学习的重点,或出现教学条理不清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数学教师的教学是很难进行的。
   四、如何通过设计有效问题引领数学教学
   1.有针对性的创造问题情境
   小学数学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这既是数学的一个特点,同时也是学生容易失去学习兴趣的原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根据不同的学习情境,为学生创造一个问题情境,以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思考和分析问题。如关于简单的加减法计算时,教師可以通过模拟分配糖果的方式来进行教学。通过这种真实的模拟来引导学生思考,进而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2.源于课本知识,而又高于课本知识
   想要设计出有效的问题,就需要教师在充分熟悉教材的基础上,了解教材编写者的编写意图,同时结合自身教学的现状,设计出高于课本知识的问题,从而使教学的内容更有层次感,教学的效果更有明显。如在进行三角形和长方形等相关图形的认知上,不能仅仅的依靠于课本的讲解,通过课本的实际案例讲出其概念的意义,而是要从生活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形状,如红旗的形状、红领巾的形状等,通过引导学生有目的的发现,来更好的掌握数学概念。
   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作为小学的数学教师应该要明确师生的角色和位置,即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我们所进行的一切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使学生掌握知识和学以致用。所以,在设计有效问题时,就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所学到的知识难免会存在异议,对此我们要正视这样的矛盾,并加以科学的引导。
   总之,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的设计对于丰富教学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证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依然存在着提问方式单一,没有从学生需求的角度设计问题以及设计的问题或多或少的脱离实际等问题。想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相关的教学工作者在设计问题时能够在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紧紧围绕着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创造问题情境。同时其问题的提出还要做到源于课本知识,而又高于课本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曾建桐.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认知分析、模拟及其教学启示:以“异分母相加”问题为例[J ].西部素质教育,2016,(222):154.
  [2 ]陈铁军.“融错”,让课堂精彩纷呈——浅谈数学教学中“融错”理念的思考和实践感悟[J ].小学教学研究,2018,(31).
  [3 ]黄雪菲.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479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