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乡村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成效浅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探究式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伟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语文?“语”是口头语言,“文”是书面语言。因此,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文字的能力。语文探究式教学则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有效体验、探索和实践掌握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探究式教学模式则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形式,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让学生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发展都大有裨益。因而,探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影响探究式教学成效的因素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优秀的教学方法,但是在教学中也往往存在着一些矛盾,探究没能落实到位,过程中常伴有少数学生“撑门面”,多数学生做陪衬的现象,教学成效不高,导致探究式教学失去它本来的功效又是什么原因呢?
  (一)农村教育教学观念落后
  在多数农村学生中,他们对探究式学习的认识十分有限,部分学生依赖于以往的被动式接受学习方式,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师生互动性差,学生缺乏积极主动思考,这造就了学生思维局限,缺乏创造性;农村小学中部分教师观念滞后,学校师资力量不齐全,例如音乐、美术、体育教师还是相对比较少,缺乏教学经验,缺乏研究时间等,这就造成了学生无法全面发展。农村大部分家长只按自己的意愿和用自己的经验去教孩子,而不考虑家庭教育生态环境诸要素及家长自身言行的影响,忽视了儿童也是家庭中的重要一员,也是成长中的人,不能根据儿童成长所发生的变化调节教育方式、方法和要求,从而造成教育的低质和低效。
  (二)农村学生缺乏家庭教育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孩子除了在学校接受教育之外,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家里,家长的一言一行,以及家庭的教育理念会直接影响孩子。但是,农村的孩子常常缺乏家庭的关注,更是有的父母不知该如何关注,只能任之养之的现象,农村留守儿童很多,这些学生缺乏家庭教育,缺乏关爱,甚至部分家长自身素质欠缺,对孩子的学习情况重视程度不够,这就造成了学生性格缺失等心理问题,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在探究式课堂中参与度不高。
  (三)无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學习习惯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必备的素质,好习惯的养成是素质教育的归宿,素质只有化为习惯,才能终身受益。但是,大部分农村学生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学生无课前预习准备,无阅读习惯等,因而,学生知识储备匮乏,认知有限,在教学中常常跟不上教师的问题情境,这就造成了教师课堂中主动引导失败;现在的语文课要求要广泛阅读,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但是,缺乏爱好阅读的好习惯,靠老师的要求和督促,这样被动的学习方式造成了学生学习效率低下。
  (四)农村学生缺乏人文环境的熏陶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古代思想家看重人文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墨子说:“染与苍则苍, 染于黄则黄, 所入者变, 其色不变。”荀子也有类似的观点:“蓬生麻中, 不扶自直, 白沙在涅, 与之惧黑。学生个体素质的养成, 有赖于各种人文教育环境的引导、开发和优化选择,因此,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是重大的。真正的良好校园人文环境应由里到外的一致性,而不是表面上的“好”形象,里面确是凌乱不堪,好多乡村小学就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很多农村小学中存在教师教学水平不高,缺乏教学经验,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低,在这样的教学人文环境中,又如何能教出高质量的学生来呢?
  三、如何提高探究式教学成效
  (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观念是对教学活动的倾向性认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也应该体现先进性、时代性和发展性特点,语文探究式教学成效的提高有赖于学生、教师和家庭三方教育观念是否与时俱进,这对教学任务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与时俱进,树立探究教学理念。课堂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主动引导,重建学生观、知识观、教学观等,重建师生关系,重构课堂教学。正确把握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努力构建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语文教学需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巧,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加强家校沟通
  学生学习期间都要往返于家庭和学校之间,家庭和学校是他们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环境,因此,做好家校沟通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因素,只有孩子心理健康,才能更乐于学习,也才能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及行为习惯。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学校可以通过积极、正面的引导,促进家庭和学校的有效合作,从而达到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目的。
  (三)建设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
  马克思曾说过:环境是人改变的,但环境也能改变人。因此,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对转变教师整体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扩大社会影响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建设首先得在校园管理思想理念上要与时俱进,应体现出大气、正气和才气,只有良好的精神风貌驻存,校园人文环境才能良好。其二是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公平公正,奖罚分明,公开透明,畅通民主;规范制度是建设好校园人文环境的必要途径。其三是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形成浓厚的学术、文化氛围,注重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这是塑造良好校园人文环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校园人文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乡村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成效有赖于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的熏陶。
  总之,乡村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成效应结合乡村实际,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方法上的改进,应充分考虑学校、教师、学生和家庭的各方因素,这样才能从根源上有效提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17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