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型杀菌剂氟唑菌酰羟胺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为明确氟唑菌酰羟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验证丙硫菌唑新上市产品的防效和稳定性,进行了新型杀菌剂氟唑菌酰羟胺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氟唑菌酰羟胺和丙硫菌唑对小麦赤霉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扬花期2次用药以30%丙硫菌唑油悬浮剂750 mL/hm2处理病指防效最高,达88.26%,氟唑菌酰羟胺次之;氟唑菌酰羟胺扬花期1次用药病穗率和病指防效低于2次用药,扬花初期和扬花盛期用药防效无明显差异,对赤霉病菌及其他次要病害的保护时间较长,可作为赤霉病防治替代或备选药剂。
   关键词:氟唑菌酰羟胺;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35.121.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0)03-0130-03
  小麦赤霉病是麦作生产中最重要的生物灾害,直接导致谷物产量减少,更为严重的是其病原物代谢产生的多种毒素危害食品安全,使收获的小麦籽粒加工的面粉商品性降低或丧失[1]。化学防治是目前控制病害流行的主要手段[2-3],垦区已经把推广氰烯菌酯、戊唑醇、丙硫菌唑等杀菌剂作为病害治理的主要措施,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生产上还是存在可选择的药剂品种少,可轮用、混用杀菌剂品种不多的问题。氟唑菌酰羟胺是近年开发的吡唑-4-酰胺类杀菌剂,是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uccinate deHydrogenase inhibitors,简称SDHI)新成员,作用于真菌呼吸链复合体Ⅲ而起杀菌作用,与其他SDHI类杀菌剂不同的是,该药剂在杀菌谱上有突破,对镰刀菌具有很高活性,能防治由此引发的病害[4]。此外,丙硫菌唑首次在国内登记上市,该药剂是前几年垦区赤霉病药效筛选试验中防效比较理想的杀菌剂品种,因此,为了验证氟唑菌酰羟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价值与应用技术及丙硫菌唑新上市产品的防效和稳定性,江苏农垦在多家农场开展联合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药剂
  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SC),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提供;30%丙硫菌唑油悬浮剂(OD),安徽久易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25%氰烯菌酯SC,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43%戊唑醇SC,盐城利民农化有限公司生产。
  1.2 试验对象和试验田情况
  防治对象为小麦赤霉病病原菌(Fusarium graminearum);供试作物为高感赤霉病品种。试验地前茬为水稻,管理水平中等,长势平衡。
  1.3 试验方法
  1.3.1 田间药效试验 药效试验于2019年在江苏省农垦多个农场实施,按照NY/Y 1464.15—2017《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第15部分: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要求进行。试验共设10个处理(含空白对照),药剂与处理详见表1。不同处理重复4次,小区面积20 m2,随机区组排列。采用市下牌 SX-MD5DA 型电动喷雾器进行喷雾,用水量 450 L/hm2,分别于扬花初期和扬花盛期2次喷药。
  1.3.2 调查方法 药后25 d左右,待空白对照充分发病不再明显增加时调查病穗数、严重度,由于今年对照发病普遍较轻,为降低误差,调查采取全样本调查。
  分级标准为0级:无病;1级:病穗面积占穗总面积的1/4以下;3级:病穗面积占穗总面积的1/4~<1/2;5级:病穗面积占穗总面积的 1/2~3/4;7级:病穗面积占穗总面积的3/4以上。
  1.3.3 药效计算方法 病穗率=发病总穗数/调查总穗数×100%;病情指数=∑(各级病穗数×相对级数值)×100/(调查总穗数×7);
  防治效果=(1-PT/CK)×100%;
  式中:CK为对照药后病穗率或病情指数,PT为处理药后病穗率或病情指数。
  1.4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在DPS 7.05软件中采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穗率防效
  从表1可以看出,2019年赤霉病发病率普遍较轻,对照处理除了新洋农场发病率超过10%,其他几个农场自然发病率均在4%以下,这也给最终数据调查带来难度。
  从表2可以看出,扬花初期和扬花盛期2次用药,20%氟唑菌酰羟胺SC不同剂量处理间病穗率防效差异不显著,在70.24%~78.07%之间;30%丙硫菌唑OD 750 mL/hm2 处理防效最好,病穗率防效高达85.69%,25%氰烯菌酯SC 1 500 mL/hm2防效为76.64%;氟唑菌酰羟胺减量后与戊唑醇混用防效高于单用处理,达82.30%。扬花初期1次用药,不同处理病穗率防效均低于2次用药处理;20%氟唑菌酰羟胺SC 900 mL/hm2扬花初期或扬花盛期用药防效差异不显著,均为59%左右,防效低于2次用药处理,但差异不显著,表明氟唑菌酰羟胺持效期较长。
  2.2 病指防效
  从表3、表4可见,比较不同药剂处理病指防效,扬花初期、扬花盛期2次用药,20%氟唑菌酰羟胺SC处理随着用量增加,病指防效不断上升,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其中20%氟唑菌酰羟胺SC 1 050 mL/hm2 处理防效最高,达81.25%。2次用藥病指防效超过85%的处理有20%氟唑菌酰羟胺SC 600 mL/hm2+43%戊唑醇SC 300 mL/hm2 和30%丙硫菌唑OD 750 mL/hm2,其中仍以30%丙硫菌唑OD 750 mL/hm2处理防效最高,达88.26%,此外,20%氟唑菌酰羟胺1 050 mL/hm2、20%氟唑菌酰羟胺 900 mL/hm2和25%氰烯菌酯SC 1 500 mL/hm2处理防效均在80%以上。扬花初期1次用药,不同处理病指防效仍不及2次用药处理。氟唑菌酰羟胺扬花初期或盛期1次用药防效显著低于2次用药处理,扬花初期和扬花盛期用药病指防效差异不显著。   3 讨论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氟唑菌酰羟胺、丙硫菌唑和氰烯菌酯对小麦赤霉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扬花期2次用药对赤霉病的病指防效均能达80%以上,其中丙硫菌唑的防效最高也最稳定。扬花期1次用药病穗率和病指防效均不如2次用药,氟唑菌酰羟胺扬花初期和扬花盛期用药防效无明显差异,通过后期观察,所有氟唑菌酰羟胺处理麦穗都发亮,说明该药剂持效期相对较长、杀菌谱相对较广,对赤霉病菌及其他次要病害的保护时间长。
  氟唑菌酰羟胺 (pydiflumetofen) 是一种新型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 类杀菌剂,其主要通过影响病原菌的呼吸链电子传导系统,阻碍其能量代谢,从而抑制病原菌的生长,该药剂高效、杀菌谱广,对叶斑病菌和小麦白粉病菌活性最高[5-6]。因此,小麦实际生产中,喷施氟唑菌酰羟胺可以同时防治小麦白粉病、叶斑病和赤霉病,本试验结果表明,氟唑菌酰羟胺单用效果不突出,建议与其他三唑类药剂如戊唑醇进行混用,以提高防治效果。
  本试验初步明确了氟唑菌酰羟胺和丙硫菌唑对小麦赤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生产上可把此类药剂作为赤霉病防治的替代药剂或备选药剂。但由于2019年江苏垦区赤霉病发病普遍较轻,仅管扩大样本容量调查可以降低不同处理间误差,但要充分验证氟唑菌酰羟胺等药剂的活性和特点,还须在赤霉病重发年份重复试验验证。
  参考文献:
  [1]史建荣,刘 馨,仇剑波,等. 小麦中镰刀菌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污染现状与防控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18):3641-3654.
  [2]李恒奎,周明国,王建新,等. 氰烯菌酯防治小麦赤霉病及治理多菌灵抗药性研究[J]. 农药,2006,45(2):92-94,103.
  [3]周明國. 中国植物病害化学防治研究(第7卷)[M].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4]邓红霞,钱跃言. 新型杀菌剂氟唑菌酰羟胺研究进展[J]. 浙江化工,2017,48(11):31-33.
  [5]向礼波,杨立军,薛敏峰,等. 禾谷镰孢菌对氟唑菌酰羟胺敏感性基线的建立及药剂田间防效[J]. 农药学学报,2018,20(4):445-451.
  [6]张一宾.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isofetamid的开发[J]. 世界农药,2014,36(3):30-3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40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