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现行环境监测体制构建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环境监测体制直接影响到我国环境管理质量,近几年环境污染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提高监测力度可有效提高环境保护效率。本文将结合现行制度特点,讨论强化人员队伍、更新保护机制、集成现有资源、社会监督宣传、完善法律问责、使用信息化系统等制度构建策略,为推进制度落实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环境监测;监测体制;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X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20)02-0-01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20.02.092
  Abstract:The applica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ystem direct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China’s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In recent year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as received widespread attention from all walks of life.Improving monitoring effort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rrent system,this article discusses system construction strategies such as strengthening the personnel team, updating protection mechanisms, integrating existing resources,social supervision and publicity,improving legal accountability,and using information systems to make referenc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ystem.
  Key words:Environmental monitoring;Monitoring system;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1 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环境监测能够利用物理、生物或化学等技术方法,根据我国现有法律要求,对目标范围进行长期跟踪检测,并以数据的形式汇总环境中各个指标要素的变化情况。做好环境监测工作能够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帮助,同时也是技术人员制定针对性环保策略的基础,如果缺少基础的监测数据支持,那么后续的环境保护技术将无处应用。落实环境监测工作已经成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发展与努力,目前我国已经有约70个城市完成了空气监测系统的构建,例如:淮河流域周边省份建立了废水废气自动检测系统,试点在运行后已经取得良好成绩[1]。
  2 推进我国现行环境监测体制的应用策略
  2.1 强化人员队伍
  我国环境保护意识觉醒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比较晚,无论是制度深化还是团队建设都不全面。同样的,环保执法机构与执法人员的执行能力比较弱,尤其是执法力度深化起来十分困难,导致环境执法时常常受到阻礙。为了确保环境监测体制的顺利推进,应尽快构建出高质量、高水平的人才队伍。首先,应对现有的环境保护人员队伍进行合理编制,确保人员的配置具有科学性,人员调度与岗位编制要保持一致性,这样才能够确保环境执法效果得到增强;另外对于环境执法机构中的基层人员要尽量精简,不能盲目扩充人数;要提高环境监管一线队伍的综合素质,只有环保队伍深入了解政策内容,才能帮助国家落实环境监管政策,满足规范化环境建设的要求,并不断推进环境执法进度,使其向着标准化、科学化、精准化方向发展。除此之外,还需要重视对现有环保队伍的培训工作,做好所有上岗人员的资格证筛选工作,制定专业的课程化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个人绩效成绩联系起来,提高人员工作积极性,并能够充分地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发挥出环境监测队伍的最大价值。
  2.2 更新保护机制
  从目前我国各地区实际环保监测工作情况来看,不同地区都存在着地方保护主义,这也是环境监管落实的重要阻碍,其严重制约了环境保护部门的正常执法办公,同时还限制了环境监管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因此必须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的桎梏。首先,要对环保机构的管理体制进行转变,各市环境保护部门作为本市政府的工作部门,应做好带头作用;另外,对于环保机构的人员应提高筛选力度,做到程序的公开、公平、公正[2]。
  2.3 集成现有资源
  环境保护具有复杂性、综合性、交互性、差异性,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环境保护形式也有一定区别,因此在推进监管制度时,要做好对现有资源的统一处理。结合不同地区的的环境情况,确保监测系统的运行与实际地理形势相吻合。例如:对于一些经济发展进度较快的区域可以使用相对开放的环境监管策略,通过社会宣传来调动群众参与环保监督工作的积极性;而对于经济发展较慢的地区可使用保守的监管方案,做好基础的监督普及工作,促使环保部门与政府做好配合工作。切忌以刻板的固化思维进行环境监管,相关人员应加强实地的调查研究,了解不同地区存在的差异情况,因地制宜开展环境监管工作。要形成统一的管理标准,如果不能保证监管制度的统一性,就很容易造成最终监测结果五花八门,所监测到的数据也缺乏参考价值,更无法形成应用的公信力。对此,应尽快落实对环境监测制度的垂直管理,提高各单位对制度应用的统一性,确保制度发挥出自身应有价值。从源头上增强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安全性、真实性。   2.4 社会监督宣传
  社会群众与各级媒体具有很强的舆论监督能力,因此想要充分落实环境监测制度,需要开发出群众与媒体的监督力量。社会群众、媒体以及社会上的各种组织单位都是环境权的应用主体,公众对于环境监督与监测可起到至关重要的推进作用。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群众的环保意识得到培养,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更加自律。在此基础上,相关部门还需要重视宣传工作,凸显公民监督的权利,维护制度应用时的公平性、公开性、真实性、透明化。与社会群众的监督形式相比,媒体更加具有导向性,在社会中具有更多的话语权,将这种优势应用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十分必要,媒体监督更加直接、准确、严格,而且媒体的宣传范围也比较广泛,可以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舆情分析,为相关单位及政府环保部门的工作奠定良好基础,营造健康的社会风气。例如:北京市为了调动公众参与度,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环境监管工作中,发行了《举报奖励规定》相关文件,并在实际运行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2.5 制定信息化体系
  2015年,“互联网+”概念被首次提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逐渐迈向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技术建立在计算机原理上,具有高效、高质、便捷等优势。将这种现代化技术应用在环境监测系统上也有良好成效。2019年,我国召开了全球范围内第一次以大数据为主题的国际博览会,体现出我国对大数据产业的重视,环境监测过程中会衍生出大量数据信息,构建统一化的信息处理系统可以将这些数据的价值充分开发出来。目前,我国已经开发出国家环境监测网络以及地区疾病监测系统。例如:淮河流域开始了环境与健康监测体系的构建,形成国、省、市、县四级的监测网络,但是。各级监测站和各行业监测站之间仍然缺乏整体的运行能力,组织性和整合性较差。所以需要对其进行系统的、专业的管理,对不同行业的监测應当作出系统性的整合,对各个地区进行调查,因地制宜地制定出环境与健康监测方案,逐步建立起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环境与健康监测体系[3]。
  3 结论
  综上所述,进一步完善环境监测制度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减少两者发展时产生的矛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生产给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严重负担,对此需要各级工作人员提高重视,结合地区实际污染分布情况制定监测策略,进一步控制污染源的扩散,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杨雄.探索新时期提升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水平的对策措施[J].青海环境,2019,29(02):83-86+92.
  [2]任洋.深化环境监测执法体制改革——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为背景[J].唐山学院学报,2018,31(04):97-104.
  [3]李志林,刘淑丽.第三方环境监测体制强弱危机分析-基于SWOT分析法[J].环境科技,2017,30(03):70-74.
  收稿日期:2019-12-17
  作者简介:仇开涛(1985-),男,汉族,本科学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环境工程、环境监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57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