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培养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课程标准十分注重发展学生的心理品质。培养健康心理素质已成为学校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现阶段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领域目标贯穿于义务教育的每一个阶段,促进初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从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挖掘体育活动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认知能力、树立学生学好体育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不断优化体育教学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培养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旨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得以充分发展。
  关键词:培养  心理健康  心理素质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1(b)-0136-02
  1  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
  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光荣任务和使命。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带动学生、感召学生,将学生对自己的信赖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老师的言传身教。体育教师要抓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加强自身修养,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加深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与认识,同时要不断发挥自己的智慧,结合教学内容制定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并进行具有实效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社会适应能力的一代新人。
  体育教师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要举止大方,谈吐文明,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迁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应注意寓情于教,以身作则、以情感人、师生情感交流。教师一句不经意的鼓励、一个肯定的眼神,都可能成为学生扬帆远航的动力。相反的,教师情绪失控往往会导致师生关系紧张,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失去学习体育课的兴趣;要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的理念,刻苦学习,努力工作,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激励学生,用自己的美好心灵去感化孩子,让学生在宽松、友爱的氛围中快乐学习、主动锻炼,使学生满怀信心地投入到教学全过程,不断提高自我锻炼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挖掘体育活动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
  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体育课学习,不仅能塑造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锻炼健美的体格,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品德,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等。因此,教师要不断挖掘教学内容或体育活动中蕴含的教育因素,科学合理地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例如:通过举行长跑活动,培养学生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的精神以及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的必胜信念;利用每节课的课前常规时机,加强对学生文明教育、遵守纪律教育、安全教育及团结协作教育等;组织学生听口令起跑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沉着、冷静、注意力集中及快速反应等优秀品质。又如:排球、篮球、足球等团体项目,需要每个队员之间的团结协作,合作配合,同学们从中既能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又能提高学生间人际交往的能力,加上球类运动对抗性强,双方比赛以得分多少判断胜负,这对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规则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在进行篮球比赛中,当双方在距离比赛时间结束前的几秒时间,面临着比分相差1分的情况下,领先的一方如何将优势保持到比赛结束,而落后的一方如何巧妙运用战术、技术,将劣势转为优势,并转败为胜,此时此刻双方的队员承受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只要经历这种情形的考验,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必将得到提升,有效地实现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3  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认知能力
  正确的自我认知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
  由于不同的运动项目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田径、球类、体操、武术等项目对学生的身体条件和身体素质等要求,就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其练习的效果也就不尽相同。在此情况下,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教会他们客观而正确地认知和评价自己在练习中的表现及取得的进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进一步明确运动成绩的取得及身体素质的增强,除了运动天赋外,更重要的是要靠平时刻苦训练得来的。例如:肥胖型与瘦小型的学生同样进行耐久跑,或引体向上或立定跳远,或投掷实心球等练习,无论是测试成绩,还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训练,他们最终的成绩或进步的幅度肯定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例如:进行投掷实心球练习,肥胖与瘦小的学生在训练程度都一样的基础上,体重大的同学肯定不如体重轻的同学。一样的前提条件下,这2个同学练双手头后向前掷实心球,同样的努力,在动作技术和爆发力都差不多的情况下,体重大的同学很有可能成绩就比体重轻的同学好。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不断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通过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弥补自身的不足,促进自身综合素质得以全面发展。
  4  树立学生学好体育的自信心
  根据自我效能理论的观点,学生在学习中一旦取得成功,必能促使自己向更高的目标递进,其产生的成功期望值就会得以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越高,效果就会越好。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可采用分层教学法进行教学,把能力水平差不多的学生分在一组,教师根据学生的运动能力、基本素质或体能状况,为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能更多的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喜悦。而这个分层不是固定的,是一个动态的分层,学生根据自己动作技术的掌握情况在达到目标后,可以向另一个更高的目标发起挑战。这样,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能力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并且可以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他们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此外,对于动作技术难度较高的项目,教师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克服小困难开始,逐步提高难度,从而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当学生通过努力并顺利完成任务时,教师要及时给予一定的鼓励,并提醒和指出微小的不足,既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又不会让学生自傲,从而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使学生从成功中逐步建立起必胜的信心。例如:在排球垫球教学中,可让学生进行“徒手领会、自抛自垫、两人一抛一垫、对垫”等分解练习,鼓励学生大胆、主动尝试接球,让学生逐步完成动作技术,掌握其动作要领,从而增强了学好体育的自信心。
  5  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
  竞争意识是现代社会对人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有竞争才有动力。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内容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加强对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及意志品质等的引导与教育,通过组织开展多樣化的教学比赛和趣味性比赛,不断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促进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例如:组织学生进行“50m接力赛”,教育学生在遵守规则的基础上,要通过小组的共同努力、共同配合,才能取得辉煌的成绩,同时要树立公平竞争意识,不能出现抢跑等犯规现象,而应发挥每个同学的运动潜能,树立责任意识,积极向上,善于合作,勇于拼搏。对取得胜利的小组,教师要加强“胜不骄”教育,引导学生戒骄戒躁,向更高的目标递进,对“失败”的小组,在肯定其表现与成绩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寻找差距,分析失败原因,鼓励他们勇于面对失败,迎接新的挑战,并在下轮比赛中力获佳绩。如此一来,学生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就能坦然面对成功与失败,进而培养他们顽强的意志品质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促进学生的心理更加健全,人格更加完善,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6  不断优化体育教学环境
  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对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作为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合理有效的体育教学环境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性,除了构建一种民主、和谐型的师生关系外,教师还要认真布置好体育课的场地和器材,通过巡视,精心设计,合理布局,排除一切安全隐患。例如:干净整洁的篮球场,生机盎然的足球场,色彩鲜明的塑胶跑道,错落有致的器材排列,井然有序的场地布置……无不给每个学生带来了一种主动学习的欲望,让他们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主动地参与体育课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尤其教师那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精心有效的备课、运用自如的教材、了解充分的学情,更是为学生的体育学习创设了积极活跃的教学环境,置身于这样的体育教学环境中,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主动求知的热情,更加积极地参与各项体育学习,这对促进学生体能,增强学生的体质及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当然,学校要结合本校的实际,加大资金投入,不断优化体育场地、设施等教学环境,认真上好每一节体育课,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总之,教师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的紧密结合,发挥自身在教育教学中的人格魅力,积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教学活动,不断增进学生身体健康,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从而以强健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去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本领,切实提高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林水儿.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科技信息,2018(5):11-12.
  [2] 李有伟.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与实践[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9(12):29-30.
  [3] 丰慧.聋校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运动,2017(5):62.
  [4] 雷亚红.让心灵之花绽放[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8(4):35-3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76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