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综合体育教学实际情况推陈出新,从体育教学问题入手,以改变体育教学现状,提高高校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并促使学生养成一种健康合理的体育意识。为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本文将提出一些改革策略,努力提高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水平以及教学质量。
  关键词:普通高校  课程改革  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1(a)-0065-02
  据《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大学生身体素质甚至还不如中学生。这样的结果显示,多少令人感到惊讶。大学生相比较于中学生,学习环境相对宽松,没有了升学压力,普通高校安放着体育设施器材与场馆,大学生有着充分的体育上课时间以及大量的锻炼闲暇时间。然而,现实情况来看,普通高校学生体质不升反降,唯独可以做出的解释是,普通高校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整体淡薄,体育教学引领过程中的不足以及引导体育锻炼习惯的失位。针对于此,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现状
  1.1 强制体育达标标准的降低
  大学生耐力素质持续降低,在武汉、西安、南京等多所高校运动会取消了女子3000m和男子5000m项目。原因是现在学生体质下降明显,校方害怕发生猝死现象。部分长跑的取消反映了大学生针对耐力的锻炼几乎是空白的。从另一方面来讲则是强制体育达标标准的骤降。以女子800m为例,现在是3min50s合格,然而十几年前的标准线仅为3min30s。当下大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存在“缺钙”现象,高校仍未把体育教育当成学生锻炼乃至成为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砥砺品质的重要手段。
  1.2 学生缺乏学习意识和欲望
  体育课程不同其他课程,开放的空间、多样的体育设施,这是一个令人身心愉悦的宽泛空间,陈旧单一的教学内容,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很难达到想要的教学效果。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高校体育教师仍采用较为传统的单向授课演示以及习惯性让学生进行自由活动,这与新课改的理念是不相适应的。
  1.3 体育教学评价活动的缺失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必要补充,合理及时的教学反馈与评价机制,能真实反映体育教学现存问题,有利于教学问题的修正与完善。但是,当前许多高校在体育教学方面都存在教学评价方法单一、评价方式不科学等问题。仅依靠学习成绩,是具有很大弊端的,体育教师对授课过程中学生学习过程、进步情况、体育情感养成不太重视,这根本不利于学生自觉参与体育意识的培养。
  1.4 缺少明确的教学目标
  现如今普通高校体育教师普遍存在着一个偏见误解,学生大量的自由活动时间与自主练习是开放的体育教学。高校开设体育教育课程主要针对的是没有了升学压力的成年人,促使其养成合理科学的体育思维和锻炼习惯意识的過程,通过自由练习的方法进行教学无疑存在着弊端。除此之外,我国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师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体育达标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传授完一定的内容之后就让学生自由活动,导致高校体育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没有实质的提高,同时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意识,严重影响到高校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的发展。
  2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对策
  2.1 从“有体育活动”向“有效体育活动”的转变
  近年来,在国家强力政策的推动下,学校体育在保证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时间方面取得了明显成绩。但学生身体活动水平严重偏低的现实表明,学校需要重新硬性的规定运动成绩达标标准,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进行时间量化考核;需要从学校“有体育活动”向“有效体育活动”的工作思路转变,即要提升体育活动时间中中高强度运动时间的比例。并且学校在这个过程中,务必需要保证体育器材设施应有尽有,保证学生可以在一个充足硬件设施的供给下进行体育参与。
  2.2 以兴趣培养为导向
  学生对体育项目是否存在欲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学生中间的形象与地位。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将自己塑造成独立单向的教者,机械而被动地执行教学大纲,将体育知识与技能灌输给学生。体育教学是一个老师教与学生学的双向沟通环节,仅仅单纯的传授,学生本身对于体育锻炼是无法从心底产生热爱之情。因此,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养成一种终身体育体育意识的习惯,教师就要重视自身良好形象的塑造,改善师生关系,要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活力与魅力,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带动学生,激发起学生对体育的热爱,让学生爱上体育运动。
  2.3 以习惯养成为目标
  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体育锻炼的意识,是展现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奠定学生终身体育能力,有着重要的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当今高校生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改善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手段、方法,建立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科学评价体系,调动学生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把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技术的教学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多种手段,逐步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习惯。
  2.4 明确体育课的实施计划与目的
  为避免体育自身魅力的消失。体育教学活动容不得荒疏,养成锻炼的习惯,每天达到一定的运动量,保持健康体质,是关乎人的大事,强国之根基。体育教学不单是学生得到运动的机会,更是一种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懂得运动机理,掌握运动要领与竞技的规则,运动的准备与恢复以及运动过程中心率增减的规律为目的,必须解决学生课上学生角落里偷闲的问题。教学主管需要规范的认真审阅体育教学计划与方案,努力制定一份合理实用的体育教学计划。
  2.5 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
  为顺应课程改革的大方向,体育教学应作为体育课程的开发与体验过程,更应该提供开放的课程、开放的空间、灵活的上课方式,努力让学生进行主动习得的探索。作为一名体育教学者,进行专业扎实的基本功选拔,是体育教学顺利进行的必经之路,同时为避免教师只为完成教学日程,高校必须建立实施教师专业评审制度,参照学生的体质情况、体育参与的积极程度对体育教学工作及时作出反馈。
  3  结语
  尽管专业化精细化的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是推进高校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和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支撑,但不是唯一支撑。高校学生规范性的合理化体育参与和体质健康水平的持续向好,需要全社会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长远来看,建立政府主导下的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体育锻炼参与促进机制,是提升高校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未来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 胡俊.简析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田径,2019(7):58-59.
  [2] 汤伟华.体育教学改革与学生健身方法的探究[J].知识经济,2019(19):134-135.
  [3] 邢媛满.人才培养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中国农村教育,2019(18):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625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