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医学生创新创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慧范 卢明 赵芸 李鹏 叶思琪

  【摘要】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提出,健康医疗创新创业备受关注,同时可为医学生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但医学是生命学科,学科任务重、学习难度大、专业性强,繁重的课业负担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就医学生创新创业面临的挑战及机遇进行阐述,并就如何提高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出建议。
  【关键词】医学生创新创业机遇挑战创新泛指“创新成果被商业化的价值实现过程”,创业则特指“建企业的过程”,前者不一定涉及企业组织制度的建设;而后者则必然涉及企业组织制度的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宏伟目标的客观要求。创新与创业是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创新支撑着创业,是创业的基础和核心;创业是行为创新,是创新的行动化和体现形式。
  大学生最重要的创业活动之一是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大赛,中国大学生创业竞赛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末,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了首届“创业计划大赛”,中国高校创业大赛的帷幕就此拉开。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我国当前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急需大批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大学生创新创业成为缓解当前就业压力的关键。以创业带动就业,不仅解决大学毕业生自身就业问题,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其他大学生就业。本文着重分析医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医学生创新创业面临的挑战
  (一)学校层面
  1.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未深入医学院校教学体系
  西方国家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早,已取得显著成效,这与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成熟的教育模式密不可分。第一,国外把创新创业教育视为正规教育的核心,贯穿于整个学生的教育始终。第二,设立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机构,由专职机构组织培养强大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第三,形成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结构体系和教学研究体系,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第四,组织专业教师研究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并将自己的创新成果转变为实践,并创造社会价值。国内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晚,医学院校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发展较为缓慢。目前,大部分医学院校将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为选修课或毕业生就业指导课,课时较少,这与医学专业本身的性质及学校对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视度有关。医学对专业性、严谨性、规范性要求较高,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还要求至少有1年的临床科室学习,紧密的专业课程设置,使创新创业相关课程难以兼顾。此外,医学院校在人才培养设计时更多关注培养出适合当前岗位需要的医学人才,如各大医院需要的临床医生、护士等,未将创业教育提高到一定的高度。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度不够,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受到影响。
  2.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网络资源共享平台缺乏或未发挥充分作用
  大多医学院校尚未搭建出成规模的以创新创业教育为范本的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导致大量创新创业学习资料不能及时输送给学生。学校是顶层设计的调控者,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学习氛围需要依赖学校顶层课程的设置和师资的合理配置。此外,医学生创业缺乏资金来源,医学院校的更多资金用于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用于创新创业课题研究的资金甚少,不利于教师和学生在创新创业领域进行深入探索。此外,学校创新创业激励措施缺乏,医学院校更多以学生的专业成绩来评奖评优,导致学生主要重视专业知识学习,为了考高分而忽视创新和实践活动。
  (二)教师层面
  1.教师创新创业意识缺乏
  医学院校的老师多为专业老师,他们的研究领域主要与医学相关,传授给学生的也主要是医学知识。医学理论知识需要记忆和理解,课程内容多、课时少、时间紧,老师的授课方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主的单方面输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较少。长此以往,学生更多关注如何记忆知识,难以形成自主思考的习惯,缺乏思考,便难以有创新。此外,创新创业教育于近年来才迅速崛起,大部分教师未接受过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导致教师创新创业意识缺乏。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教师创新创业意识缺乏,会严重阻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2.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教师的引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稳固根基,也是培养和提升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保障。医学院校不乏资深专家,但专家们更倾向于培养学生的基础医学知识,往往引导学生进入好的医院工作,不重视学生自主创业,因此培养的学生更多被动的适应社会,缺乏创新思维。
  (三)学生层面
  1.创新创业意识淡薄
  创新创业意识淡薄是诸多医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本科医学生更多注重课本知识的学习。这与学校评奖评优保研政策有关,学校评奖评优保研主要依据学生的专业课成绩,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所占的比重较低。一些大学生虽有创业激情,但缺乏毅力和实践,地方高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开展创业活动缺乏基础,且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及条件学习较少,种种因素阻碍了地方高校学生开展创业活动。部分学生虽有创业激情,但缺乏经验和毅力,往往在受挫后不能坚持。此外,更多医学生的职业规划是进一个好医院,做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选择创业的医学生较少。
  2.创新创业能力薄弱
  医学生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几乎没有多余时间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培训及创新创业大赛,导致创新创业能力薄弱。很多学生即使知道创新創业比赛,但要么觉得自己没有好的想法和创业项目,或是没有兴趣参加,或者是没找到合适的成员,或者认为跟自己没多大关系;高校老师也存在类似的观念,一方面,觉得自己缺乏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另一方面,不愿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大部分医学生在参加创新创业比赛时更多的是有创意,缺乏市场分析和财务预算方面的相关知识,很难完整的完成一个创业计划书的撰写,大部分学生表示不知道如何做市场分析和财务预算等。   二、医学生创新创业迎来的机遇
  1.政策机遇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及老龄化加深,大健康逐渐成为国家和百姓关注的焦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正是为解决百姓健康问题而提出的战略规划。从中可以剖析出诸多机遇,例如,如何结合专业知识进行疾病预防与筛查;目前需要什么样的养老模式;如何将健康从小學开始融入学生的意识中;如何提高全民营养等。医学生有专业的医学知识为支撑,更容易洞察当前存在的健康问题,在该领域创业占据一定优势。
  2.环境机遇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积极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电子商务和物流迅猛发展,淘宝、微信等电商平台日渐成熟,“互联网+”产业发展迅速,为个人创业提供了便捷渠道。医学生是大学生中的一员,若能在新时代的创业浪潮中跨专业整合资源,实现共建共享,互利共赢,我们就能在滚滚创业热潮中找到一席之地。
  3.自身条件优势
  医学是生命科学,医学院校的教育模式培养了医学生严谨、科学、规范的思维模式,同时医学生有专业知识背景,具有其他人替代不了的技术壁垒。医学生若结合当前政策和社会需求寻找到好的切入点,并通过创新探索更好的解决方案,则有机会成功创业,进而带动就业。
  三、提高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建议
  1.合理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学校应把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到一定高度,合理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地方高校有必要组建一支具备创新创业指导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进行专业化的指导,引导学生改变创新创业培训,仅是为参加创业计划大赛的理念。学校应分配一定资金支持该团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和案例研究,以此加强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和能力。医学院校可组织创业成功的学生来分享经验,也可邀请创业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来授课培训,开拓学生的视野和眼界,激发学生创业热情。学校相关工作人员可积极促进学校和企业合作,一则学生可以与企业的专业人士讨论自己的创意,针对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辅导;二则学生的创新成果可通过企业基地落实到实践中,并帮助学生积累经验。
  2.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和意识
  大学生创业要想获得持久的发展,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创业意识,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更要重视项目的质量而不是数量。医学有一定的专科性,教师可根据医学专业的性质,引导学生从专业相关领域进行创新,如研发新材料、申报专利等。学校应健全创新创业参赛评价机制,让学生在创新创业活动中找到价值感和成就感。
  四、结语
  医学的发展是人类生存和健康维护的重要保障。医学生不仅要学习繁重的理论知识,还要进行至少1年的临床实践技能培训,在此条件下,如何在不剥夺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时间的前提下,合理设置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仍是未来值得研究的课题。医学是自然科学,没有创新,医学就难以发展。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将创新思维贯穿学生学习始终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医学生在创新创业大潮中有机遇也有挑战,我们应该以积极、开放的学习心态,迎接挑战,抓住机遇。
  参考文献:
  [1]黄本笑,黄芮.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文献综述[J].生产力研究,2014,(01) :140.
  [2]姜慧,殷惠光,徐孝昶.高校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3) :27.
  [3]刘碧强.英国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启示[J].高校教育管理,2014,(01) :109.
  [4]梁会青,翁立婷.中美大学生创业竞赛比较[J].世界教育信息,2018,(01) :26.
  [5]陈柯柯,宋杨.创新创业典型培育引领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以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团委创新创业典型培养为例[J].中文信息,2017,(11).
  [6]黄炳超,刘柔妙,侯思敏.基于SWOT分析的地方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08) :16.
  基金项目:昆明医科大学2017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课题(J121040060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690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