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虾稻共生生态模式与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虾有着较高的营养价值,当前人们对虾的需求量也在持续增加,为了更好的提升虾的养殖效益,降低虾的养殖成本,当前虾稻共生养殖模式在很多地区较为流行。本文将虾稻共生养殖作为研究对象,从虾稻共生生态模式分析出发,重点分析了虾稻共生养殖技术要点。
  【关键词】 虾稻共生;生态模式;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1073(2020)02-0105-106
  Ecological Model And Technology Of Shrimp And Rice Symbiosis
  WANG Haibo, WANG Jin
  (Huai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uai 'an, Jiangsu   223003)
  [Abstract] The shrimp has high nutritive value, and the demand of the prawns is increasing continuousl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breeding benefit of the shrimp, the breeding cost of the shrimp is reduced, and the current culture pattern of the shrimp rice is more popular in many areas. In this paper, the intergrowth culture of shrimp and rice is us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the main points of the intergrowth and culture of the shrimp and rice are analyzed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intergrowth ecological pattern of the shrimp and rice.
  [Key words] shrimp and rice symbiosis; ecological mode; technology; analysis
  我国是水稻生产大国,虾稻共生养殖模式在我国有着较为广阔的应用空间,特别是虾稻共生主要使用的是水稻农田闲置时期开展的养殖,不仅有助于提升稻田的整体使用效率,还可以降低虾的养殖成本。因此,对虾稻共生生态模式与技术进行分析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1  虾稻共生生态模式
  虾稻共生模式就是在种植的水稻稻田中养殖虾,实现对稻田水环境的充分利用,从当前虾稻共生养殖情况来看,可以取得水稻和虾的较好产量。同时,虾稻共生生态模式整体的风险较小,成本较低,见效迅速,整体的操作也非常简单,是当前水稻种植和虾养殖中值得推广的技术之一。在虾稻共生生态模式中,稻田为虾提供了较为充足的有机质和天然饵料,这些都是虾的重要食物来源。虾在养殖过程中,对于稻田内虫害和杂草有着明显的减少作用,也可以取得较为明显的松土效果,稻田在生长的过程中使用的农药数量会明显下降,农民整体的收益提升明显。
  2  虾稻共生养殖技术要点
  2.1  虾稻共生秧苗移植技术要点
  首先为开挖虾沟。虾沟通常情况下,布置在稻田田埂的内侧,距离稻田田耕3m的位置,同时需要在周边将环形沟挖出,沟宽一般控制在4m到6m之间,深度控制在1m到1.2m之间,坡比一般是1:3,若稻田面积相对较大,可以开挖成井字形或者田字形,部分情况下也可以开挖成目字形。
  其次是安装进水系统和排水系统。在进水的位置需要安装60目的筛绢漏斗网,从而有效防止在进水过程中杂鱼鲜虾及其卵进入到稻田当中,在出水口的位置將40目的筛绢漏斗网全部安装到位,防止出现虾被冲走。
  第三是选择使用秧盘开展稻种育苗。可以选择在每年四月份对所使用的角田进行育秧,同时,还需要使用薄膜进行覆盖,在每年5月份支出开展抛秧作业,可选择使用免耕抛秧法并进行薄水抛栽,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选择使用大棚,如果条件较差,可使用小棚进行薄膜覆盖,在每年的4月初开展集中育秧,然后在每月每年5月初开展机械作业,每柱之间的间距和每行的间距均为控制在0.6m到0.8m之间,这对于降低人工费用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
  2.2  稻田田间管理技术控制要点
  首先是烤田。在完成水稻移植之后的一个月左右,需开展烤田,在考田时不可以将水全部排干净,通常情况下将水位降低到可以将地面露出就可以,时间不能过长,如果虾表现出较为异常的表现,则需要及时进行注水,在考田完成之后,需要将水恢复到原有的水位上。
  其次是对水位进行控制,水位通常情况下需要控制在保证水稻正常生长的基础上,同时还需要对于虾的正常胜仗。在放养的初期阶段,稻田内水面在需要在正常水面15cm左右,随着虾体不断长大,对于活动的需求也会持续增加,同时水稻的杨花、灌浆及抽穗等均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这时应当将水位控制在30cm到45cm之间,特别是在抽穗后期,可以适当将水位降低,从而更好保证水稻根部发育充分。
  第三是进行施肥。在水稻移栽之后的一周、两周及三周的这三个时间节点上需进行施肥作业,可选择使用尿素,施肥量可控制在每亩地10公斤左右。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选择使用的废料不能对稻田内生长的虾有任何损伤,通常情况下不能选择使用氨肥,若需选择使用有机肥,可选择使用腐熟的有机肥,在进行追肥时,应当适当降低水位,但是需要确保虾在虾沟中全部集中。在具体追肥时,若选择使用的是发酵有机肥,其使用量应当控制在每亩地15公斤到20公斤,若选择使用的是尿素,则每亩地使用量应当控制在5公斤。为了更好降低施肥对虾带来的影响,在追肥过程中需要注意尽量减少肥料的使用,在具体施加的过程中,可选择使用分片撒肥和根外喷肥的方式。   第四是用药。在水稻生长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各种类型的农药,在选择农药时,应当尽量选择使用毒性较低、没有残留、效率较高的农药,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虾类对含磷类农药表现出明显的敏感性。因此,在喷洒农药时,应当适当增加稻田内水体的深度,从而有效降低药物的浓度,降低药害,同时,还可以选择使用在高度下降到虾沟之下后再选择使用药物,用药之后的八个小时之后,再将水位提升到应有的高度上。
  第五是割茬留桩。一般情况下,在每年的十月份收割水稻,在收割之前的一个星期选择使用断水措施,在完成了水稻的收割之后,再将水稻的水位提升到40cm到50cm左右,同时这个过程中还需进行适当追肥,这对于更好达到留桩返青的效果非常明显。
  2.3  苗种投放技术控制要点
  首先是消毒与培肥,在将虾苗投入之后的前半个月之内,对于水稻每亩地需要使用75公斤左右的百毒百解等解农药改善水质的药剂。
  其次是开展放养苗种。在每年五月的中旬,需完成水稻的移植,在完成移植的30d之内,可开展大规模的抱卵亲虾放养,每亩地投入的数量应当在10公斤左右,雄性和雌性的比例应当控制在1:3为最佳,在选择虾苗时,应当选择虾苗体质应当健壮,规格应当齐整,体长以在1.3cm左右为最佳。对于投放的虾苗应当一次性为最佳,规格与大小应当保证基本一致,在放养时,可以将虾苗提前放入到一定浓度的食盐水中进行浸泡,浸泡的时间应当以五分钟为最佳。
  第三是放养水草。为了提升虾的总体生长效果,可选择在环沟中加入伊乐藻,同时,在放入虾之前可以将高能 VC 葡萄糖提前放入到其中,这对于更好促进虾的生长有着非常明显的效果,对于水草种植的范围应当控制在总范围的25%左右,从而为虾营造出良好的栖身环境,这对于提升虾体的成活率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
  第四是饲养管理。在养殖的前期,每天均应当分两次进行喂养,在养殖的后期应当每天至少喂养一次,每次投入的数量应当控制在虾体重的4%左右,对于饵料的配比应当适当,粗细的挑选应当做到精细,对于动物性的饲料应当控制在40%为最佳,剩余的应当为植物性的饲料。如果出现了剩余较多的饵料的情况,则表明喂养量过大,对于每半个月左右,还应当向其中加入生石灰水,通常情况下,使用量应当控制在每亩地10公斤左右,确保整个稻田的PH数值控制在7到8之间,从而保证整个虾能够正常生长和脱壳。
  第五是微孔增氧。要在四周的环沟中进行微孔增氧,保证早开晚关,尤其是高温和中后期要多开,如果多开增氧机会达到增产的效果,尤其在10月的下旬~11月20日之间,掌握好微孔增氧可以促进青虾的食效,提高青虾产量。
  当前,很多当地的养殖户都采取留存亲虾的方式,进行自繁、自养、自育的方法来供应苗种。后期进行捕捞时,也是捕小留大,选择肥满结实、规格一致、体质健壮的当作亲虾。
  3  结束语
  综上分析,在未来虾的养殖和水稻的养殖中,选择使用虾稻共生养殖模式已经成为了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在具体养殖过程中,虾稻共生不仅可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以取得较好的生态效益,同时,养殖中需要把控的技术要点较多,这就需要技术人员全面从自身所面临的实际特点出发,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全面提升虾稻共生养殖效果。
  参考文献:
  [1] 梁 洁,庞 敏,李林静,高晓路,魏颖娟,陈芳武,袁泽春,唐汉军.          稻田与清水养殖模式下小龙虾肉的理化特性比较[J]. 湖南农      业科学,2018(05):79-81.
  [2] 李言水,沈紅星,焉 潮. 稻香虾肥“跃”雷池——龙感湖农场以       五大发展理念推进现代农业发展[J]. 中国农垦,2016(05):60-        62.
  [3] 余永飞. 发展稻田生态种养 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宜城市        大力推广“鳖、虾、稻”共生模式[J]. 渔业致富指南,2014(07):          29-31.
  (编辑:李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41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