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核心素养视野下项目学习的思考与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白利霞

  摘要:在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下,项目学习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手段为各国所重视。项目学习通过项目确定、项目实施、完成作品、评价与反思等阶段操作使学生学会自力更生、激发内生学习动力、提高社会化协作能力和创造性,从而全面提升学习效果,养成自主自信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项目学习,同样也是我国当前课改的趋势。
  关键词:核心素养;项目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20)02-0114-03
  一、引言
  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质量要求与之前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许多新型产业要求劳动者需具备更高的能力与素养。以往以学科知识体系为核心的人才素养培养理念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基于人的全面素质和整体发展的新视野,新時期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了新要求。
  各国在学生核心素养制定方面有明晰的价值取向。一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教育必须承担培育、塑造学生能力与品行的责任,并最终使每个人实现才华、发挥潜能,并保持身心健康。二是个人也要承担对社会的义务和责任,通过各自的贡献找到自己的定位,获得生命的意义。
  二、美国、新加坡及我国核心素养的内涵
  (一)美国西弗吉尼亚州(西弗吉尼亚教育委员会,2008年)对21世纪技能的定义包括以下维度[1]:
  (二)新加坡学生核心素养是核心价值观为中心,拓展出与自我相关和未来社会需要的同心圆型素养模型[2]
  (三)我国对新时期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内容也进行了审慎的研究
  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3]。历经近3年的课题研讨,2016年9月,研究成果最终发布。发布会上公布了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基本结构及内涵。核心素养总体分为三个方面:社会参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综合表现出六大素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具体细化为社会责任等十八个要点[4]。各素养间相互依存、互相补充、共同促进,是学生内在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
  以上维度的划分均体现出核心素养的综合取向。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素养仅靠学习各个独立的学科知识无法做到全面培养,而需要通过多学科、多种能力的综合作用、通过学生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得以提升。这就意味着,必须创设真实合理的任务情境,由此而推动的教学和课程改革,从人的整体能力出发,力求融合各个学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三、项目学习(project based learning)
  (一)定义
  美国巴克教育研究所这样定义项目学习:学习者围绕一个真实的问题或项目,自由选择和利用学习资源,在实践中探索具体的知识,发展批判性思维、获得综合能力的学习[5]16。
  项目学习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为背景,以真实生活中的问题或任务为导向,引导学生围绕项目思考、分析、讨论问题、调查研究、共同合作完成作品。力图打破教师、课本、课堂三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项目里来,构建学习共同体。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可以更好地理解一个主题,更深入地学习,更高层次地阅读,以及具有更强的学习动机,从而获得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背景
  项目学习早期的理论蓝本来自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约翰·杜威“做中学,学中做”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实用主义强调教学的中心是学生,学习过程是学生知识主动建构的过程。美国教育家克伯屈(W.H.Kilpatrick)发展了约翰·杜威这一理论。1918年他在《项目教学:在教育过程中有目的的活动的应用》一文中首次提到“项目”一词。他强调学习者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认为学习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发生的、需要学习者全身心投入的、有计划的行动”。这些项目应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出发点,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设计。1969年,美国神经病学专家Barrows提出了“项目学习”这个概念,他认为医学理论要以医学问题的解决为中心,应具有实践性,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医学教学,从而将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中心”的学习模式。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将项目学习作为主攻方向。由于其教学价值的实用性、多学科性质和综合素养提升取向,因此被广泛推广。许多教育改革运动——综合课程、美国STEM教育等,都以“项目学习”理念为参照点。
  1987年成立的美国巴克教育研究所一直致力于项目学习的研究,通过向教师展示如何在所有年级和学科领域使用项目学习,帮助教师实践这种方法并提供指导。巴克教育研究所还做了大量相关的研究项目,如项目学习与学生成就等。研究成果通过网站供全球教师参考。之后,不仅大学和中小学采用该教育模式,许多企业与政府机构也纷纷开始学习如何借鉴该模式。在这种思潮下,我国的很多学校也开始学习、应用,改革传统课程和教学方法,并涌现出大量有关项目学习应用在不同学科的学术成果。
  (三)项目学习的特征说明及与核心素养培养之间的关系
  1.通过计划和组织使学生学会自力更生
  项目学习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必须及时完成。第一阶段:项目确定。本阶段确定项目名称、项目组成员、项目目标和受众群体。这是项目学习的开始。教师作为指导,学生作为项目的小组成员,大家共同确定一个难度适宜、学生也感兴趣的项目及目标。然后选择与他们分享项目的目标受众,有可能是学生的同龄人、校长或他们的父母。受众必须是真实、适当的。第二阶段:项目实施。根据已确定好的项目或问题,学生集思广益,讨论想法,并搜集所需的材料,制定相关的计划及时间表,并明确分工。遇到问题,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实施过程有可能脱离传统的课堂,校内外结合开展。第三阶段:完成作品。针对本项目或问题,要求最后呈现一份完整的作品,作品可以有多种形式,如报告、广告板、视频、博客或者几种形式的结合。第四阶段:评价及反思。评价分为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由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组成,扩展了评价的主体和外延。评价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对话分析、档案袋、自我反思、发展量表、他人反馈、作业测评等,确保评价的全面性,有助于多角度阐明学生知识、技能、态度、兴趣、行为、思维、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进步情况。   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感、独立性和纪律性在项目学习过程中被逐渐培养起来。学生自己设计的组织结构、生成性目标引导他们专注于项目任务,并通过工作会议来报告项目的进展情况。当教师让孩子们自己做决定时,他们学到了很多自我管理的技巧,如学会有效管理自己的时间。过程中学生很有可能犯错,他们也会反思。这使他们能够变得更加独立和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问题得以解决,学生体验到自己努力的成果。这对学生独立性的培养、自主的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养成有深刻的意义。
  2.社会化学习提高协作能力
  项目学习中学生在实践中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并熟练掌握21世纪的沟通、谈判和协作技能。当学生在这些项目上工作时他们必须贡献各自的想法并倾听其他人的想法。学生倾听能力的提高又从侧面促进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公开展示作品有利于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它传达出一种信息:项目学习过程中的各项工作是有现实意义的,是被教师、家长和学校所重视的。这有助于学生的社会评价标准的形成和对学习目标的认同。项目结束时,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他们不仅评价知识学习和技能获得方面,还会评价社会交往、团队合作情况。此时他们会反思自己的沟通技巧、分工合作、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些技能的持续使用和实践会使学生越来越擅长这些方面。而这些技能是学生核心素养结构中个人与社会部分中的重要组成,是学生在未来社会中取得成功的关键。
  3.差异化学习激发内在学习动力
  主動学习过程中,学生有更大的空间展现出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偏好。他们会选择独特的方式展示项目学习的作品。一个喜欢反思的孩子可以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他的学习,与同龄人分享。其他人可以阅读日记,给出回应。一个擅长以逻辑分析、数学图表方式思考问题的学生可以建一个问题解决思路表或者图示的作品,分享给其他人。学生也可以选择他们喜欢的学习环境:课堂上、图书馆、校外的讲座等。英国教育捐助基金会(EEF)和英国杜伦大学共同主持的关于项目学习评估报告和执行摘要的研究中发现:“从对学校的观察和反馈中,我们发现项目学习被认为是值得的,可以提高学生的技能,包括分数的提高、沟通、团队合作和自主学习”。
  教师在项目学习过程中起辅助的作用。他们定期跟踪,与学生讨论,给予各方面的支持。当发现学生遇到困难,或不具备完成任务的知识和能力时,会针对性地辅导,弥合学生知识和技能上的差距,以确保学生能充分地拓展思路、提升技能,使任务易于实现。辅助是暂时的,当学生获得熟练的技能时,教师退到旁边观察。学生收获了自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利用更多技术提高创造力
  在作品展示阶段,学生可以使用多种技术呈现他们的学习成果。受众可能看到一个博客,一个视频,一个照片故事,一组漫画或思维导图等等。电子信息技术使用的过程是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快速提升的过程。他们的认知结构得以拓展,对信息的检索和使用效率得以提高。而且通过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他们的想法得以实现,最终呈现出完整的作品。这本身就是创造。对信息技术的熟练使用是这个时代每个国家人才核心素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而项目学习提供了学生这方面素养提升的机会。
  四、结语
  当传统的学习策略专注于理论、例子和练习时,很多所学知识流于课本,无法与实际生活对接,这与项目学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素养本位为核心的项目学习以真实的问题情境为载体,跨越不同课程内容主题,整合不同的学习方法及评价形式,通过设计项目、计划学习、组织研究和推动解决现实问题,制定相应的学习策略,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各个方面,真正实现全面发展的育人目的。
  参考文献:
  [1](美)Hixson,N.K.,Ravitz,J.&Whisman,A.Extende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Project-Based Learning[J].2012(12).
  [2]辛涛,姜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构建我国学生核心素养体系[J].人民教育,2015(7).
  [3]教基二[2014]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Z].2014.
  [4]杨向东.核心素养测评的十大要点[J].人民教育,2017(3).
  [5](美)巴克教育研究所.项目学习教师指南[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白利霞(1981—),女,汉族,山西省忻州市代县人,单位为太原学院,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责任编辑:李直)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基于课标的“习得性”项目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编号FHB170581)子课题:基于项目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编号FHB170581-Z056)阶段性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48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