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中小学阶段实施国学教育的方法及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万元 王多海

  【摘要】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中小学生学习继承发扬国学经典是责无旁贷的责任。在资源缺乏的农村中小学,我们要因地制宜,根据学生的实情开展国学经典教育,选取恰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开展群文阅读,提高其阅读能力。同时教师要不断汲取国学经典的营养,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学习国学经典,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中小学  国学  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6-0008-02
  一、激发中小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
  1.课前五分钟自我展示
  随着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孩子在学前教育时就背诵了大量的“唐诗”、“宋词”等经典国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条件,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在每节语文课堂上,给学生五分钟,让学生背诵、朗读自己记忆、摘抄的国学经典。通过教师提供的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 2.小组竞赛评比交流
  对于学生学习国学经典,教师要精心制定学生学习的范围,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小学低年级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中高年级学习《弟子规》《声律启蒙》《幼学琼林》等和容易背诵记忆的唐诗宋词,初中阶段学习历代诗歌和容易理解的诸子百家经典。
  3.设置栏目,创造氛围
  国学学习不仅要有详尽的计划步骤,还要注重营造学习的氛圍,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去学习。教师在学习园地中开辟国学经典专栏,经常张贴国学文章,力求达到随时学习的目的。校园小广播要充分开辟经典国学朗诵节目,让学生耳濡目染的接触国学经典,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开展群文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选择与教材相关的国学经典内容,拓展学生视野
  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情,适当的选择一些与教材紧密相连的传统经典文章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阅读国学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良好习惯,使其领悟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及博大精深,为学生继承发扬国学夯实基础。如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12课《唐诗五首》,教学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时,教师可选取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友人》以及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等诗歌,通过纵向横向比较阅读,拓展学生的视野,体味作者的写作手法及风格,深刻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国学经典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农村中小学生由于资源缺乏,视野不开阔,学生对有些国学经典涉猎不广甚至不能理解,教师在选择相关的文章时要根据学生的实情,精心选取,最好选取贴近农村中小学生生活的文章,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达到提高学生阅读国学经典能力的目的。
  三、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引领学生探索国学经典魅力
  1.精心研读教材,指导学生系统掌握国学经典
  部编教材中国学经典的份量较重,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要认真仔细钻研教材,吃透教材,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才能在教学中前后连贯,融会贯通,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国学经典知识体系。在七年级下册选编的杜甫诗歌《望岳》,学生了解青年时杜甫“裘马轻狂”的生活以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抱负;八年级上册选编的杜甫诗歌《春望》,学生又能了解经历困陷长安十年和安史之乱的中年杜甫对世事的抨击和黑暗现实社会的揭露以及忧国伤时的爱国忧民高尚情操。而在年级上册中又选入杜甫晚年的作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描写出杜甫自己晚年穷困潦倒的窘迫生活,仍然希望“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伟大情怀和高尚情操。
  2.广泛阅读国学经典,展现国学经典的魅力
  教师在教学之余,自身要不间断的阅读国学经典,加强自我文学素养,对国学经典进行准确的解读,展现国学经典的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阅读国学经典。如七年级下册《木兰诗》“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勋”课文注释只是简单的解释做“很大的功劳”,教师可以根据司马迁《史记》给予更为详尽的解释“太史公曰: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的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1]。学生根据教师的解读,很容易理解木兰的功劳之大。也能掌握了学习国学经典的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国学魅力展现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总之,农村中小学阶段实施国学教育始易行难,只有辛勤耕耘、坚持不懈,才会有收获,“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农村中小学生带来了一片生机,它时时唤起学生创造的灵性,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健全学生的人格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与文化底蕴。实践证明,开展国学教育,大大提高了农村中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冯尉军.《让语文课堂成为“国学教育”的主战场》[J].《祖国》,2014年02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834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