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数学文化如何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生根发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志清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其文化也开始引入到课堂中,数学文化除了数学发展、思想之外,还有在教学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只有不断的改革和实践,才能让数学文化为素质教育保驾护航。因此,本文就主要分析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应该如何在课堂中生根发芽。
  【关键词】数学体系  发展历程  教学质量  学习视野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2-0123-01
  数学其实是有生命的,但由于应试教育的要求,使得很多老师在教学中都是把数学知识进行提炼,从而供给同学们学习。在时代的要求下,数学教学方式需要做出一些改变,并把数学原有的生命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这样才能让高中生真正的理解数学文化和思想,而不是单纯的为了考试逼迫着自己学习。
  一、数学文化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数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同学们只有掌握正确的数学思想才能展开深入的学习。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为了提高同学们的成绩,都会使用题海战术,这样的方式就忽略了教学中的数学文化,使得同学们所吸收到的知识过于零散,他们对数学的唯一印象就是各种各样的公式和理论。因此,为了让高中生的数学得到更好的发展,就需要把数学文化深入其中,这样才能将数学中的各板块连接起来,让同学们能够在脑海中形成数学体系,从而更容易的去理解知识[1]。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它发展的过程和渊源,之所以数学会发展到现在的程度,是因为每一代数学家都很努力的把其中的文化精髓进行提炼。为此,把数学文化渗入在高中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某个故事、某个人来挑起对数学的兴趣,只有先激发同学们对数学的兴趣,才能帮助他们去理解一些平时无法理解的东西。此外,数学给高中生所带来的压力是巨大的,不管在哪个阶段,都与数学离不开,老师需要通过数学文化来改变他们的想法,给他们讲解数学发展历史,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温度”,既而才能从内心去接受和爱上数学[2]。
  二、数学文化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生根发芽的具体方法
  1.数学文化渗入生活化教学中
   我们都知道,数学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应用,特别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也是形影不离,比如保险、理财、按揭、股票等,这些都与数学问题离不开。在高中课堂教学中,老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就需要把数学文化渗入到生活化教学中,既而从一些实例中来让数学知识具体化。例如:在进行“函数”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举一些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比如老丁准备进行一个存钱计划,他们的存款一共是20000元,计划存五年,利率为2.5%,而银行就给出了两种存钱方式:A方案:先存定期一年,时间满了就转存;B方案,零存整取。试问:“这两种方案哪一种获得的利息更多”,首先A方案是每年转存五年本利和;B方案是五年零存整取本利和,由此可见,A方案所获得的利潤更多。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数学文化能够渗入到生活中,这样既能激发高中生对数学的热情,又能发现数学的实用性。
  2.数学文化渗入教学活动中
   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渗入数学文化,可以有效培养高中生的审美能力,既而增强他们在数学方面的创新意识。老师需要根据同学们的不同特点来分析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情况,并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从而方便数学文化进一步渗透。因此,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采用演讲的方式来给同学们介绍数学的背景文化,并正确指导他们进行收集资料等活动[3]。例如:在“简单几何体”教学中,为了能让同学们更直观的了解不同的几何体,老师就可以让同学们来说说自己常见的几何体有哪些,比如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然后让他们对这些几何体展开结构描述,这样既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又能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与此同时,老师也可以开展评比大赛,鼓励同学们学会用自己的方式来推出新的几何体,既而在调动他们积极性的同时,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存在的应用价值。通过这样的交流、评比方式,让同学们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魅力,从而获得更多有关于几何体的灵感。
  结论
   根据以上的阐述和分析,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入数学文化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也是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这对高中生形成良好数学素养有着一定的帮助。老师需要把数学文化渗入到生活化教学和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数学文化存在的价值,从而让高中数学课堂变得更具魅力。
  参考文献:
  [1]柏银花,程光宇.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教育探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3):33.
  [2]肖鹏,韦煜.文化视域下数学史融入课堂教学研究——以丹德林“双球模型”为例[J].数学教学研究,2017(10):49-51.
  [3]练德洪.新课标下数学文化融入高中课堂教学的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1):103+1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834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