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方法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芳

  摘要:小学语文教育从古至今已发展数多年,到现今,它的教学思路发展出很多种,而小组合作学习则是其中一种容易操作的教学思路。小学生还处于一个对世界充满求知的阶段,如果采取照本宣科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将会微乎其微。如果教师还采取逼迫学习、劝告学习等方式,更会被说成“应试教育”,结果适得其反。因此,笔者认为应抓住小学生的特性,选取一种更为适合的方式,让小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积极投身到学习中,引导小学生将“知”和“行”投入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成效,让小学教育目标往更高层次迈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合作学习;学习方法;对策
  小组合作学习,即指对小学生进行分组,将小组当做学习的节点,而整个班级则划分为多个学习节点,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熟练的将各个节点相互联系起来,将学习主场交由学生掌握,引导学生灵活的进行个人学习、小组讨论学习及全体同学讨论学习,让班级的各个节点能有机的结合,各节点间融会贯通,最终将知识传授给每一位同学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主要从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的出发点、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综述如下。
  一、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出发点
  小组合作学习主要出发点便是使教学课堂的分为更加的活跃,活跃的课堂氛围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重要节点,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下,学生们会更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更乐于思考,踊跃发言,勇于提出自己对学习见解,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能很好的展现自我价值,表现自我能力,培育出强大的自信心。同时,课堂由踊跃的学生来引导,久而久之,将会感染那些积极性差、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他们将会改掉之前害怕、逃避的心理,主动参与学习讨论中来,勇敢的投身到学习活动中[1]。笔者在《秋天的雨》这一课中引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让各组学生自由讨论了秋天来了,万物发生了何种变化,学生们都尽情发言,各抒己见,表达了秋来了,枫树变红了,果实丰收了,应季的花朵满山盛开。此次课堂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几乎整个班级的学生都参与其中,尽情抒发了自己对秋天的喜爱,整个课堂气氛十分的活跃。
  二、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其着重点是倡导教育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相互协作学习。在既往教学中,要求学生自己汇报自己学习情况时,大多数学生时十分腼腆的,缺乏发言的勇气,对学习状况的汇报不全面。笔者尝试对学生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发现小组合作学习能锻炼学生的发言的恐惧,锻炼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去掉不善语言表达的坏毛病,不断进步[4]。笔者试着将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在《花的学校》一课中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探讨“花”与自然的关系,让学生勇于参与到学习中,飞速进步,此次课程,有时候学生讨论到重点时,学生的讨论热度可以用“针尖对麦芒”来进行来形容,大家各执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整个课堂活跃异常,散发着学生思想碰撞的美妙火花,最终,大家在协作中进步,在协作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对培养学生的看问题能力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当小组每个成员都有可能有着自己的见解,在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别人也会抒发自己的意见,这时候,学生可记住别人的观点,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进行对比,审视他人的意见与自己的有何不同,学生可从他人的角度获得不一样的观念,发现新知识或者改变自身不好的想法。而这时候,也需要教师成为一个“仲裁者”,引导学生正确的“批判”别人的问题,准确的吸取正确的知识,不要盲目的打压他人[2]。笔者在《找骆驼》一课中,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析老人是通过什么方式找到了骆驼,老人是如何得知骆驼的特征,学生中有人发生了争执,各自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確的。此时,笔者本着“仲裁者”的作用,对学生的观点进行了分析,发现两组学生的观点均属于正确的,借此,笔者引导学生要多角度发现问题,想问题可从多方面入手,同时,教导学生不要轻易批判他人的对错,要正确审视他人的意见与自己的有何不同,客观吸取他们正确的意见。课程结束后,有的学生表达了自己内心想法,认为自己应该更加客观的看待问题,多角度思考,不可随意批判他们。
  四、小结
  综上所述,将“知”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矫正小学生对教学信息的吸收方式,让他们从被动学习变为了主动学习,提高了小学生对知识的接收能力,动态性达到了教与学的平衡。而将“行”作为教学中的一个环节,使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学生自我成长中,所谓“实践出真知”,教学时让所有的学生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使小学语文教学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周娟英.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研究[J].好家长,2017(68):101-101.
  [2]齐文霞.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3(8):238-23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867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