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问题导向的高中生物教学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提出问题、设计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养成举一反三提出问题的過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讨活动,提炼知识结构,解决问题。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升华情感,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关键词:问题导向;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52-0067-02
  引 言
  问题导向式的教学方法,以问题贯穿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同时对教师的具体教学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需要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能够主动地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教师课堂组织的重要作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注重的是以有效问题作为主线,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作为方法和途径,是一种可以综合发展学生交际沟通能力的教学方法。
  一、小组分工探讨,分析问题
  孔子曾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我们从学生所提出来的不同问题分析来看,不同问题其难易程度都是不一样的,从而可以看出学生的认知水平其实是各不相同的,同时也能够看出学生对教材预习的深入程度也不是一致的。因此,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对于学生完全不能理解的问题,师生可共同探究、交流解决的方法。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如教师可以时常对学生提问:为什么?你这样说有什么依据?你需要怎样做才能使小组的意见达成一致呢?这样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教师既能了解学生对问题的认知程度,又能了解小组成员对问题的理解是否一致[1]。
  在教学“种群数量的变化”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综合的归纳、分析,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堂互动,探讨、分析问题。
  例如,教师指导学生以提供的相关信息为背景,在营养和生长空间均不受限制的情况下,如果大肠杆菌每20分钟就分裂繁殖一代,那么请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请各小组根据细菌的分裂数量变化规律,填写细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统计表格,假设实验刚开始时只提供一个细菌。
  第二,请小组成员根据各自填写的表格中的数据来描绘细菌的数量跟时间的变化曲线,同时分析数量和曲线之间的关系。
  第三,各小组成员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变化规律推导出大肠杆菌进行n代分裂繁殖后,其数量增加的计算公式。
  教师通过设置小组,从而引导小组进行自主探讨交流,使学生在完成种群增长数字模型构建的过程中,切身体会到各种数字模型之间相互转变的方法,同时为s型种群增长曲线的进一步描绘做了铺垫。通过设置问题,各小组内开展良好的互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并且使该问题的设置始终围绕着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目标,围绕着这个核心问题构建有梯度、有层次的各种小问题,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探究意识,同时也能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和谐的互动关系,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二、提炼知识结构,解决问题
  前面几个环节着重关注的是学生的自主思考,以及小组的合作探究过程,而最终能够提炼出知识的结构,解决具体的问题更是教师需要重要强调的。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对相应的重难点知识进行整合、归纳、总结,并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并通过具体应用知识,来巩固和活化一些抽象的概念,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强化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行这一环节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种群数量增长的规律进行归纳、总结,并着重强调s型曲线和j型曲线这两种不同的种群增长规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且可以设计以下问题来检查学生对种群数量增长规律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如在一个锥形的密闭瓶内装入一定量的液体培养基,此时把一定数量的乳酸菌接入培养基内,然后对其实施密封,把培养基放在25℃的温箱中连续培养若干个小时,同时定期地每隔一个时间段进行一次菌种数量的测量,测量后描绘出变化菌种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同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如果用N来表示菌种的总数量,N0表示菌种的初始放入的数量,而字母t表示大肠杆菌在增殖时的世代数,那么乳酸菌数量的增长规律就可以通过数字表达方式: N=N0λt。试问,当乳酸菌处于理想的环境状态中,每隔30分钟进行一次繁衍分裂,那么根据以上的公式计算,当N0等于1万时,如果乳酸菌连续培养了5个小时,那么总菌数可以达到多少个?
  (2)在整个培养基培养的试验过程中,为什么要选择在25℃这个条件下进行呢?
  显而易见,教师设置以上问题,其实重点是要检查和了解学生是否对种群增长数量的规律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在提问的过程中,也能很好地检查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中能否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能否很好地消化所学的新知识。与此同时,教师也能为学生在课后进行相关课题的研讨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三、注重情感升华,举一反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理想的课堂其实是充分地给学生提供发挥自主能力的平台,注重让学生通过课堂引导进行大胆的质疑,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地思考问题、探究问题。也只有在这样的学习背景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得到质的提升,这是学生学习情感升华的结果。然而课堂的最终价值追求,不应仅停留在解决问题这一层面上,还要引导学生根据同类问题形成举一反三的思维,提升发现新问题的能力,这也是体现学生素质能力的重要表现。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通过问题的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时,还要站在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的角度,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层面对知识提出更高的认知要求,挖掘知识更高的潜在价值。
  例如,教师在进行“种群数量的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在学生解决问题后,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帮助学生养成举一反三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发现新问题的素质与能力。
  比如,在生活中对一定面积的鱼塘来说,这个种群的k值该如何确定?大家能不能使用生物学知识来让鱼的增长曲线加长,从而在实际生活中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显然,教师在设置这些问题时,有时可以让学生当堂解决所提的问题,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把一些问题放在课外,通过阅读相关的资料文献,甚至查阅论文解决问题。教师也要对学生了解的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和评价,帮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养成举一反三的学习习惯,提升其综合学习能力。
  结 语
  总而言之,问题导向式教学方法的最终目的,还是要以学生为中心,能够以问题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形成互动合作探究来获取新的知识。当然,在这样的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师生都是以问题为主线来展开教学活动的。教师如果能非常巧妙地提出问题,就能点燃学生自主思索的火花,在学生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从而更好地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谢蓓.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1):115.
  作者简介:翟梦凡(1991.2—),女,山西临汾人,研究生学历,从事高中生物教学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870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