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财政部关于内部控制整体规范及配套指引的相继出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更加规范和受重视。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事业单位要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固定资产作为事业单位的资产龙头,对单位的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越来越重要。本文对如何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提供一些思路,以便更好地为事业单位的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资产购置;资产盘点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各单位开展社会服务和不断发展的根本保障。大部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全额由国家财政部门进行专项拨款购置,单位会计主体又不需要进行成本核算,在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会计核算中也并未体现权责发生制,因此账实不符的现象时有发生。另外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繁杂琐碎又过程长,包括了资产的购置、保管、处置、清查等一系列工作。因而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资产配置不合理,资产保管不善,资产处置不当等。各事业单位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合理保障事业单位资产的保值增值,提高其有效使用率,才能确保单位为社会带来更好的公益服务质量,才能确保单位的可持续稳定发展和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作用
  1.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单位内部控制实施的全面性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等財政部关于内部控制整体规范及配套指引的相继出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更加规范和受重视。确保资产的安全及有效的使用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之一。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资产中占有很高的比例,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善会直接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进而影响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从事业单位内控角度来看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是单位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重要举措。
  2.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完善有助于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是单位财务管理的重头戏。部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缺失,台账不健全,存在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的现象,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太多的不便与风险。制定科学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有助于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尤其是在采购、验收、使用、保管、处置等环节坚持统一管理、制度规范、责任到人、物尽其用的原则,为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做贡献。
  3.固定资产管理的全面性有利于事业单位公益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资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服务、业务、科研等工作的基础条件,它是资金一次投入的实物形态,其在单位的各项工作中长期发挥作用。使用时间长,又是实物的特点为固定资产有效的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优质的资产保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约财政资源。各单位全面有效的管理好各项固定资产为促进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各环节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购置环节
  近年来,由于内控等各项政策的出台,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购置环节的程序已经比较完善,一般的事业单位都是依据实际需要做好了采购预算,但因一些突发的因素引起的需要紧急购置的固定资产临时报批的手续需要的时间较长,导致某项相关工作无法开展,例如一些重要设备突然损坏等。为避免这样的情况,重复购置的现象层出不穷,这就导致了部分资产的闲置,造成了财力物力的浪费。还有些单位设备已经被更新淘汰,但因未达到报废处置条件,不能更换处置,甚至要负担每年的高额修理维护费用。
  2.固定资产保管环节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在保管环节上还有待细化,存在职责不清、追责困难的现象。
  “重购置、轻保管”在事业单位是一种普遍现象。在资产购入后,验收配置到各个部门使用,一些单位固定资产保管主体没有明确清楚,只是明确了使用权,由财务部门登记入册完事;有些单位采用归口部门各自管理的方式,但却没有明确“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导致单位部门人员互推责任,资产处于无人管理状态;还有些单位虽明确指定了专人负责保管,因保管人员对各项资产的使用和维护不了解,导致一些资产因维护不当而付出更高的成本,从而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效能低下,资产价值贬值,对单位的发展与进步没有发挥其本身的价值。
  3.固定资产处置报废环节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由于磨损或陈旧,使用期满不能继续使用要申请处置的由单位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技术部门审核鉴定后,按审批权限报送审批。而实际工作中难免存在种种问题,有些重复购置的资产因无用武之地又不能提前处置,只能长期闲置直至期满报废。而对于一些已无法正常运转濒临报废阶段的资产却不能及时处置,还在实际工作中维修又维修的勉强使用,给诸多工作带来许多的不方便。而顺利报废后的一些账面金额较小的资产,指定的回收公司出于成本的考虑要求报废单位自行处置时,单位领导因担心财务账面出现收入而频于解释因而任由单位个人擅自处置。事业单位申请使用期满报废时还能继续使用的资产,如空调、电脑等,负责处置的工作人员在报废资产回收时采取张冠李戴顺利交接。诸多资产处置不当的情况不仅导致事业单位资金的流失还损害了事业单位的社会形象。
  4.固定资产盘点清查环节
  很多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验收入库后,能够及时录入资产管理系统但对资产的分类不够明细,没有制作固定资产卡片,有些受捐赠、调拨或租入得来的资产往往没有登记在册。盘点清查时大多由财务部门和保管员就财务账面实物进行核实,只重资产是否遗失清查,对毁损或存在重大隐患的资产没有呈报,直接忽略了账外资产及账上资产的实际可使用情况,导致资产的流失或者损坏严重,还有账实不符的现象存在。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1.建立固定资产购置应急处置机制,提高资产有效贡献率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购置管理制度,重视固定资产的合理配备及有效贡献率,依据可行性分析及风险性预测有效建立固定资产购置应急处置机制,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率和贡献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预算购置计划要以社会公益最大化为目标,既要满足业务需要又能做好应急防范措施,以节约为本,根据各类资产的实际配備情况及使用标准合理制定。充分利用现有固定资产,消除闲置固定资产,避免浪费资金。所投入的资产能够带来更好的社会效益,才能确保事业单位的可持续性稳定发展和社会公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2.增强固定资产保管意识,有效控制固定资产价值贬值
  事业单位全体员工要增强固定资产保管意识,爱惜意识。单位应制定严格的保管条例,建立“个性化管理,责任到人”的实施机制。即某项固定资产只有单一的使用者,那该使用者即为保管责任人;如果某项固定资产使用权归某一部门的,那该部门负责人或该部门指定专人为保管人;再如使用者为多个部门或该资产为整个单位的业务开展服务的,应由单位的资产管理处专门负责。单位资产管理处还应建立相应的保管使用档案,各保管人员工作异动时必须办理交接手续,确保固定资产保管的责任落实到位,单位应对专项固定资产保管责任人进行资产的使用和维护培训,实现固定资产日常维护的专业化,减少维护成本,保全资产的价值。
  3.加强固定资产处置监督,有效防范资产流失
  事业单位应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对固定资产处置报废环节的有关规定,建立资产管理台账,对固定资产的增减做好详细的登记。同时要对固定资产的损耗、维修、报废等做好相关的登记。正常报废的固定资产,办公室组织技术部门进行技术鉴定,根据鉴定及处置意见,填制固定资产减少通知单,办理有关注销手续。单位资产管理处要严格监控固定资产处置报废的每一个环节,杜绝舞弊行为。闲置的固定资产申请有关部门对外调剂,充分确保资产得到有效的使用。
  4.注重固定资产盘点细节,确保账实相符
  事业单位要每年定期盘点,认真检查固定资产原值、待报废和需提前报废固定资产的数额及固定资产损失、待核销数额等;还要关注固定资产分类是否合理;详细了解固定资产目前的使用状况等。对清查盘点中发现的问题,应查明原因,说明情况,编制有关固定资产盘盈盘亏表,报主要领导批准后,调整固定资产账目,贴上“已盘点资产”粘贴标识。对账外固定资产,通过与财务账面记录进行核对和甄别,查阅账外固定资产的有效证明文件,在此基础上确定其来源,撰写固定资产盘盈专项说明并呈报上级主管部门,补登固定资产卡片,确保账实相符,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
  四、结论
  事业单位要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高固定资产管理认识,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合理配备及有效使用各项固定资产,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尽管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目前还存在或多或少的不同问题,但是只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查漏补缺,就能促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以适应新时代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治国.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方法.科技经济市场,2018(01).
  2.吴丽丽.浅谈基层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纳税,2018(08).
  (责任编辑:兰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887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