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化危为机在经济恢复中引导变革与创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面对疫情对经济的冲击,近期需要有的放矢地快速出台方案,动员力量保障经济运行稳定,同时救助危机行业的企业,稳固经济产业基本盘,并鼓励涌现的新兴应用场景。中长期应该围绕“化危为机”的主线,持续调整与深化政策,趁势引导变革与创新。
  自2019年年底至今,新冠肺炎疫情逐渐发展成为新的“全球化”大事件。中国卫健委明确中国疫情流行高峰已过,疫情防控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世界其他地区正在加速扩散,并已在100多个国家发现确诊案例,国际抗疫形势严峻。
  全球经济及产业链遭受“疫情冲击”升级
  世界卫生组织(WHO)3月11日宣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为全球大流行病,自2019年年底至今,新冠肺炎疫情已经迅速从亚洲传播到中东、欧美等国,感染人数激增。
  疫情的爆发不仅对中国社会产生多维度冲击,随着疫情的扩散,其对全球金融市场信心的冲击不断显现。疫情防控带来的停工减产及延迟复工情况,直接导致全球产业链和需求市场预期面临严峻挑战,因此重振信心成为当务之急。
  我们认为,应对经济冲击的策略可分为两个阶段:近期需要因“疫”思变,保障经济秩序,有的放矢地快速出臺方案、动员力量保障经济运行稳定,同时救助危机行业的企业,稳固经济产业基本盘,并鼓励涌现的新兴应用场景。中长期应该围绕“化危为机”的主线,持续调整与深化政策,趁势引导变革与创新。
  回顾全球应对大规模疫情的经历,疫情的控制可能出现三种结果:快速控制、长期共存和全球大流行。虽然此前中国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隔离措施,极大地延缓了疫情蔓延,为其他国家建立防御体系赢取了宝贵的时间窗口,但各国抗“疫”政策、欠发达地区防疫能力仍是影响疫情扩散的主要不确定因素。
  伴随疫情的迅速蔓延,全球金融市场出现了大幅波动,金融市场信心的冲击随之显现——美联储突发应急式降息,黄金、原油、美元、股票、债券一度同步下跌,而中国市场或将成为全球投资避风港。
  与此同时,疫情防控引发的停工减产及延迟复工,使得全球产业链和需求市场面临严峻挑战,重振信心成为当务之急。
  当今的全球产业链可谓环环相扣。除中国外,出现新冠肺炎感染情况的多个国家在产业链上有着重要影响力。举例来看,韩国电子产业占全球比重为8.8%,在半导体、造船、汽车等领域也为全球提供较多上游中间品,一旦停产,电子等行业全球制造链供应势必紧张。疫情扩散迅速的意大利对德国出口汽车类产品占其对德出口量的12%,如果意大利汽车供应商停工,将导致欧洲本土汽车生产停滞,欧洲汽车供应链或出现断裂。疫情不容忽视的日本囊括全球超过50%的半导体材料和30%的半导体设备制造份额,或导致工业生产核心原料及制造设备的全球供应紧缺。再有,在当前全球经济下行、美股估值高位情况下,美国疫情迅猛发展将导致美国经济大幅调整,进一步加剧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金融市场恐慌情绪发酵。
  面对上述情况,企业将急于寻求稳定、经过考验的市场投资环境。一方面表现在急于寻找有韧性的市场,即受疫情全球扩散的影响,投资人急于寻找能够尽早恢复,并对未来可能的类似风险冲击抵抗力更强的市场;另一方面,面对风险,全球企业信心下滑,普遍下调预期的同时密切跟进发展变化,以便协调员工、供应链、业务等,同时重新思考全球布局,重点关注市场稳健与供应链安全。
  中国可在六大方向布局 恢复经济信心
  在历经近一个月的停摆后,中国多个地区的各个产业正在逐步复工。除了疫情的防控效果,还得益于政府针对现金流纾困、劳动力稳岗、供应链恢复、市场需求激发和政策法规保障五大核心痛点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
  截至3月初,中国多数企业已经基本恢复生产。目前,15个省份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超90%,贵州、浙江等省份基本实现规上企业全面复工。不可否认的是,虽然发电耗煤量持续提升,但恢复产能仍待时日。就发电来看,截至3月12日,六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量50.7万吨,为往年同期的74%。在物流方面,货运物流运输能力恢复迅速,截至3月10日,长途干线运输恢复至去年的71.6%,零担物流作为小批量、多批次商贸流通的毛细血管,已恢复至去年的66.9%;邮政快递行业复工率已达92.5%。
  当然,基于疫情变化以及部分政策效果的反馈,未来中国的政策在覆盖面、精准性、落地性方面可以进一步精细化推进。
  相比全球其他发生疫情的国家,中国疫情高峰期已过,恢复发展成为下一步的攻坚重点。在系统梳理并针对解决其在经济、民生、机制手段等方面的问题后,我们认为,中国应该因“疫”思变、化危为机,下一阶段可在六大方向布局,恢复经济信心。
  稳定造血活力 深入解决本源问题
  当前,减负政策让企业损失初步止血,但恢复期较长,零售、餐饮、娱乐等重创行业的复苏仍需解决一系列根本问题,比如小微企业缺乏抵押物,资质难达标;银行调控空间有限,收益风险不对等;非银机构体量小,业务分担能力有限;营商环境拖累正常经营,企业与多部门打交道、办证明为常态。
  对此,政府可以深挖行业根源痛点,推动中小微企业环境变革,在短期救急举措的基础上,解决融资和营商环境难点,助力重创企业恢复活力。一是构建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实现差异化服务。大中小银行、非银金融机构、民间借贷做好分工;丰富面向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供应链金融、保险产品等多层次的服务。二是政企合作推进大数据征信,适当放活风控。基于税务数据共享,推动水电气等公共数据共享,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完善信用模型;对小微贷款发放、坏账等独立核算,支持防控风险适当放活。三是深化中小企业的营商环境改革,将扶持常态化。以数字化为抓手打通各部门壁垒,实现各项手续线上办理、“最多跑一次”;将对中小企业的定向扶助、特殊时期专项支持纳入政府常态化预算。
  强韧外向经济                             预判可能面临危机行业并做好准备   疫情全球化蔓延趋势会导致经济活动双向受阻,外向型经济领域将面临危机,体系亟待完善。可以从构建贸易促进平台,提供服务援助;鼓励贸易产业链科技升级,培育数字化贸易新模式;参与全球价值链整合,优化产业链布局方面入手。
  面对结构性挑战                         提升核心自主可控能力
  对于国际供应链风险增强的情况,需要坚持对外开放原则并强化供应链韧性,在摸底和评估重点企业与产业集群的供应链安全、制定供应链替代方案的同时,主动研判供应链变动趋势,推进产能布局调整或供应链整合。
  另外,可以从四个方面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核心竞争力与产业体系。第一,提升柔性生产能力,通过管理与技术优化,增强能力应对不确定性。如格力、五菱、比亚迪等企业10天实现口罩跨界生产,打通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生产的全流程并实现管理协同。第二,坚定攻关核心技术,通过国际合作开发全球领先方案,对暂时落后的关键领域强化技术备份。如华为自主研发储备鸿蒙操作系统与海思芯片,并与俄罗斯、以色列等全球科学家合作攻关5G。第三,产业集群紧密发展,鼓勵产业核心上下游整合与集聚紧密发展,形成产业集群。如宁德从2013年起构建自主产业集群:铜材料(正威集团)-新能源电池(宁德时代)-新能源汽车(上汽宁德)。第四,强化国企社会使命与动员能力,国企是快速反应的中坚力量,未来应进一步强化应急能力、保障机制与联动效应。如中建集团组织支援2万人建设火神山、雷神山医院。
  把握需求变革和投资刺激 精细引导复苏
  对于消费反弹与需求变革,可以有效刺激与精细化引导。如汽车、家电、房地产、消费品等行业,在短期消费反弹的基础上,针对新需求趋势推进行业产品革新:一是配合健康新消费需求推动补贴和改革。对净水器、空气净化器、中央空调等健康家电产品进行消费补贴;食品个护安全、建筑及经营场所的健康认证等推广新标准;提供配套政策与金融支持,鼓励企业改善生产与服务场所。二是消费者端直接补贴。如个人所得税减免、住房贷款延期、补贴和保证中低收入者工资发放等。三是进行终端补贴和信贷支持。对零售商城减税,鼓励开展促销活动;适当开放数据,配合新技术优化消费信贷审批。
  同时,精准发力“新基建”新需求,持续深化改革实现多方参与。比如抓住公共领域新的投资机会,建设5G基站、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释放新机会政策空间,把握市场、债务、产能平衡,保障施策的稳健和连续性。在以科技为核心的国内基础设施领域,强调科技创新,攻破关键技术环节,为新经济领域补短板,从而带动经济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稳固和提升制造业抗风险能力 加快数字化转型
  受到疫情的影响,部分产业的阻碍因素正在转变,此时可重点补短板。比如,加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这方面可以关注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并通过深化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融合,实现生产管理体系智能化。
  在企业层面,由于劳动力持续紧张、防控成本上升,需紧密协同实现柔性生产,企业呼唤生产智能化,推动“机器换人”。如某汽车零部件商加快智能制造生产线并顺利复工供货,大幅减少产线人员,并可灵活排产调整产能。同时,疫情防控期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契机,停工、产能爬坡期适合对生产线进行改造,如潮州某家电企业投入1.85亿元建设机器人应用项目,疫情防控期间自动化系统可定岗定位,有效分开人员,避免人员聚集。
  在政府层面,可以推广云服务配合协同需求,实现供需远程对接,识别薄弱环节,如宁夏政府支持企业通过远程协同、线上供需等云服务做好复工复产,免费提供54款云服务产品。推动政策与投资到位,实施专项补贴和税费激励,协同金融机构予以支持,如潮州政府引导中小企业引进应用机器手、无人车间等,以新增陶瓷自动化设备2000台。推动效果展示和服务生态到位,数字化落地展示和培训服务,打造智能制造服务平台,如广州开发区与BCG、国机智能合作打造智能示范工厂,展示18个工业4.0示范场景。
  抓住机遇培育新动能产业           推进体系化发展
  在积极应对疫情的过程中,一些新的模式技术和生活方式被突出,引发了新的机遇。一是线上消费:线上娱乐可以带来“居家好心情”,在线教育能确保“停课不停学”,生鲜电商和无接触送货可保障“宅经济”物资需求;二是远程办公:在线办公、线上协同、线上采购、智能制造成为企业复工复产的重要手段;三是数字化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和AI等技术成为经济民生平稳运行的重要技术支撑。
  对于这些新模式新技术,应该加速推动创新场景落地所需的要素和平台支持。一是生产要素筑基,开放政府部分数据资产,构建数字化企业发展的信息基础,在人才、土地、资金等资源方面予以支持。比如日本,由政府牵头、企业主导,对政府下属研究所和大学进行企业化改革,激发其自主性,同时设置独立机构CSTI(综合科学技术创新委员会),进行资源统筹分配和科技项目评估。二是全产业链集聚,围绕头部企业构建全产业链平台实现尖端引领;重视小微创新企业扶持政策,重“质”也重“量”;统筹一站式产业服务建设,覆盖科研、基础设施、政府服务等。三是实现敏捷管理,数字化沟通平台实时接收企业诉求,推进知识产权等核心痛点“一事一议”及生产经营难题支持;采取政府采购等方式加速成熟场景落地。
  此外,对于有助于健康生活的医药研发和快速落地、社会健康意识提升、智慧医疗的推进等新机遇,首先需要降低壁垒,明确创新类医药、医疗器械内定含义,对创新类项目提供资金和审批简化等政策倾斜支持;完善医疗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健全电子化健康档案、检验报告数据等。其次要协调资源,推进跨界技术融合,整合调动学术界和商业界资源,推进国际交流。再次要提升互联网医疗发展速度,推进在线咨询、慢病网上复诊、家庭医师服务,实现线上诊断、处方外配、在线支付和线下配送;推广医保电子凭证,支持符合资质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最后要鼓励公众健康生活,大力宣传公共卫生理念,严查野味销售,鼓励公众进行健康管理,推进商业健康保险市场发展。
  周园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
  朱晖
  江琳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经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920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