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网络语言渗透高中文科教学的“危”与“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互联网发展,现今已然进入了知识环境下的新兴媒体时代,网络用语的流行和发展正在逐渐渗透人们的生活,其幽默个性、时尚新潮的特点对传统文字文化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与影响,这一点在高中文科教学显现地尤为突出。不可忽视的是,网络用语在课堂上的渗透对于教师来说有弊有利,不可一言否决,对于广大教师来说其实也是一个改革创新的好机会。笔者在联系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此情况作出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策略。
  【关鍵词】网络语言;高中教学;文科;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2-0261-01
  引言
  随着因特网的普及和科技发展,网络语言早已成为日常生活交流常见的一部分,作为新兴媒体的代表产物,网络语言不断积累其丰富特性,紧跟时代发展,而中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阶段与成长环境,受互联网和网络语言影响颇深,是网络用语的重要消费群体,在此背景下,高中文科课堂上的网络语言渗透现象可以理解,如何做到正确看待此问题,并抓住机遇是值得教育者谈讨的主要问题之一。
  一、网络语言渗透课堂的弊端分析
  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在一个民族长久的流传与积累过程同时也是重要的文化载体,传播着文化知识与思想精神。盛行的网络语言虽简洁幽默,但多有恶搞传统、恶意篡改的现象发生,例如“什么东东”,即什么东西,“蛋白质”,即笨蛋白痴加弱智,这类词汇对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带来了消极影响,同时也对传统美德的规范标准提出一定挑战,作为中学生,其好奇心与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极强,长此以往对其影响不可谓不深厚。同时,网络语言对学生思维其实也存在着一定的负面影响。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过度依赖网络用语意味着对网络信息的依赖性,新兴媒体特点之一在于对图像信息的广泛使用和流传,这对于培养中学生思维深刻性和良好思维逻辑有害无益。同时,多数网络用语虽然含义诙谐,但多显得较为肤浅,对于中学文科的教学目的来说是相悖的,无法有效促进人才培养。
  二、网络语言渗透课堂的积极作用
  1.网络语言丰富教学案例。
  历史课应该摆脱沉闷死板的印象,历史课堂讲“史”,主要目的是以史为镜,但同时要做到与时俱进,不仅要传达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创造书写的灿烂历史文化,更要结合时代气息,汲取丰富养分,使学生融会贯通,博古通今。网络语言从某种角度来说其实也是时代文明文化的缩影,简洁生动富有浓厚的时代特色,课堂上对网络语言的运用或是合理联系当下流行的网络用语进行课堂教学,都有着极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案例:网络达人们频繁使用的“囧”字,实属网络流行语对代表,字形形象生动,诙谐幽默的同时其实蕴涵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教师可以联系汉字发展历史,据考证,距今3000年的甲骨文中就已经有“囧”字出现了,作为传统文化和新潮网络的对接代表,“囧”字意义非凡,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就应注意此类案例的合理运用。
  2.网络语言促进教学情境设立。
  网络语言对于学生来说距离感较小,容易吸引其兴趣和注意力。教育所追求的较高境界层次应该是以学生兴趣为导向,以培养其自助探究思维为目的,创立良好的教学情境,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而教师对于网络语言的合理使用,通常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对于教学情境的创设有着很大作用。
  教学案例:在进行七年级上册历史课的第十九课《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时,课本对昏庸无能的西晋末代皇帝晋惠帝所做出的描写仅仅只有两句话,然而根据教学任务和目标,其政治黑暗的无能无道属于本节课的重要内容,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生动详实的描述,创立合理教学情境,比如“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皇帝,这位仁兄简直称得上是‘天才’,他就是晋惠帝……”这里使用了“天才”这一具有特色的网络语,同时配合风趣幽默的开场,能够很好的促进教学情境的设立,吸引学生注意力,为后面的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三、网络语言课堂实践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把握网络语言的精炼性。
  对于中学文科课堂,尤其是历史课堂来说,教师在引用网络语言时要把握好其精炼性,力图用最简洁的语言辅助教材讲解,如此才能做到提高课堂效率。
  2.注意把握网络语言的准确性。
  千变万化的网络语言具有浓厚的时代性特点,作为教育工作者,在使用这些网络语言时一定要做到用词严谨无误,准确性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如此才能达到课堂上“画龙点睛”的良好效果。
  教学案例:教师在讲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针对侵略者种种烧杀抢掠的强盗行为,以及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可以恰当的引用网络语言:“树要没皮,必死无疑,人不要脸,天下无敌”,幽默诙谐的语言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以学生更容易理解的语言点出了侵略者令人不齿的行为特点,有效加深学生的理解。
  3.注意把握网络语言的合理性。
  网络语言虽然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层,但教师将其作为课堂辅助工具时,一定要注意适用合理性,不可随意编造和滥用网络语,要注意网络语言是教学手段而非教学目的,切记不可本末倒置,要能够活泼轻松而不失课堂严肃端庄,如此才能真正有效促进教学。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网络语言是现今网络时代的潮流所向,对于中学文科课堂的渗透作用无法忽视,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明确其特殊地位作用,正确认识网络语言的利弊,明确其负面危机性影响并作以规避,同时注意正确合理引用网络用语,将其作为特殊的教学辅助工具,如此才能真正做好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教学工作,培养出具备良好知识储备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路云成.网络环境下高中语文阅读与作文教学的探讨[J].文教资料,2011(1):45-46.
  [2]徐循.打好一场“作文保卫战”——别让网络用语入侵中学生作文[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5(17):59-59.
  [3]姜娟娟.从生态语言学视角看网络流行语[D].陕西师范大学,20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07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