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品析散文语言,渗透情感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品析散文语言的方式接受情感教育。通过感受作品词语选择的传神之美能体会美感,鉴赏修辞能调动内心体验,探究词句内涵能揣摩作者心境,抓住文眼分析能激活共鸣。这些方法都围绕散文语言入手展开赏析,并能将情感教育渗透到其中。
  【关键词】高中语文;散文语言;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种理念,强调在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接受认知信息,而且还要尊重和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促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种方面都得到发展,最终成为有觉悟、有文化的社会接班人。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教学的重要维度,在语文教学中要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逐步形成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的精神。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不少散文作品具有情真意切的特点,不论是写景类的文章还是记人类的散文,都有着不少的动情点,若在教学中能挖掘散文中的情感因素,将情感教学渗透进去,那么就能更好地展开情感教学。
  一、准确传神,传递美感
  学者高尔基认为语言使得人们的一切印象、情感和思想能固定下来。由于散文是传递作者真情实感的文体,所以散文的语言往往能够更自由、更生动地展现情感。笔者在教学中尝试鼓励学生品味散文的词语,让学生感受作品怎样传神地展现事物,并从中体会到美的感受。这样的学习能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美,从而为情感教育打下基础。
  高一必修2第1课《荷塘月色》一文的语言就十分优美,具有准确传神的特点。笔者摘取了作品中的一些词句,鼓励学生分析其中的词语。“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鼓励学生探究作者为何要用“泻”这个词语。学生认为:“‘泻’给人的感觉是速度快、量很大,这让人感觉月光突然就降临在花叶上,增添了美感。”“‘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这里的‘浮’又具有怎样的意味呢?”学生认为:“这样写出了雾气的状态,让人感受到雾气很轻柔,增添了一种如梦似幻的感觉。”此外笔者还鼓励学生分析了文章中“静静”“薄薄”等叠词的使用,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作品的文辞之优美。
  蔡元培认为美育是以陶冶感情为目的的。朱光潜认为美育就是情感教育,其功能就是冶情养性。在品味散文语言,感受作品语言美感的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被唤醒,能更敏锐地感受到文字之美,这样就起到了陶冶感情的效果,起到了渗透情感教育的目的。
  二、多种修辞,调动体验
  在品味散文语言的时候少不了鉴赏散文中的诸多修辞手法。散文往往会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让文章变得更有文采,通过品析散文修辞手法能让学生触摸到文章的艺术性,并提升自己的审美情感。
  高一必修2第1课《荷塘月色》一文不仅文辞十分优美,而且还运用了不少修辞手法,其中的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运用都十分到位。笔者在教学中尝试给学生播放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看到荷塘的景色,并鼓励学生说说这样的画面对应课文中的哪些句子。有学生看到荷花盛开的图片后认为这对应作品中展现荷花的句子“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笔者鼓励学生说说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学生认为:“它首先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而后又用了排比的方法。”“这种博喻的方式能给人怎样的感受呢?”“能让人更清晰地看到荷花的不同状态。”学生感受到修辞手法的运用能更好地创造美的意境,从光、亮、形貌等多种角度入手展现荷花之美,促使读者产生审美的情感体验。
  在高中散文教学中存在重知轻情的现象,教师往往会指导学生赏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但是卻忘记了诱发、唤醒、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事实上,散文作品内涵丰富,强调对自然的审美情感,注重表达对生活的真实感受,通过赏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能让学生看到作者怎样感受自然,通过何种方式表达对社会的情感。因此,笔者在指导学生赏析修辞手法的时候也会让学生尝试感受其中蕴藏的情感因素,唤醒学生的体验,起到情感渗透的效果。
  三、探究内涵,揣摩心境
  散文往往体现出情景交融的特点,也就是说,通过品析散文的语言能让人感受到作者在特定社会环境下产生的情感、意念和智慧。笔者鼓励学生尝试透过文字的表面深入下去,探索散文中词句所展现出来的情感美,揣摩作者的心境。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散文作品,体会作品所表达的内涵。
  在指导学生学习高一必修2第3课《囚绿记》的时候,笔者鼓励学生品味其中的一些词句,说说这些词句中蕴藏了怎样的情感和内涵,尝试在此基础上揣摩作者创作时的心境。笔者鼓励学生诵读“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这些句子,并鼓励学生思考:“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情感写下这样的句子的呢?这看似普通的词句中蕴藏着作者怎样的感怀呢?”学生认识到:“这些句子看上去只是普通的赞美之辞,但是却是作者在经历了痛苦之后的领悟。作者领悟到了囚禁绿色会让绿色枯萎,认识到只有自由才是生命最好的养料。所以最后才会放走藤萝,并发表这样的感慨。”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挖掘出了作品的内涵,体会到作者利用文章表达了对于光明、自由生活的向往。
  将情感教育渗透到散文语言赏析的过程中,能让学生认识到散文作品不仅文辞很美,其中更包含着一定的情感内涵,这有助于学生认识到散文作品的真正价值。在此后的阅读中,学生能更自觉地通过阅读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
  四、抓住文眼,激活共鸣
  不少经典的散文作品都会有文眼,所谓的文眼就是散文作品中能够确定全文情感基调的关键性语句。在品味散文的过程中若能抓住散文的文眼,则能更靠近作品的主旨。我鼓励学生抓住文眼进行分析,尝试掌握作者的思想脉络,体会作品的真情实感。学生能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下去,从抓住文眼开始,把握作者的创作思路,把握作品的布局,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发展脉络,并激活共鸣,将自己感悟到的情感内化成自身的情感。
  在指导学生高一必修2第2课《故都的秋》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促使学生和作者形成共鸣,笔者鼓励学生尝试从文眼入手展开探究。笔者首先提出了问题:“从全文的内容来看,作者是想要歌颂秋天的,但是,为何大家在阅读的时候却能从中品味出一丝悲凉的韵味呢?”学生感受到作品的文眼就是描写秋天的“悲凉”“清”“静”。笔者又再次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秋天的景物应该是很多的,但是作者为何选择的都是让人产生悲秋之感的景物呢?”学生认识到:“这是要和作品的整体情感基调相互符合。”笔者又提出问题:“那么你觉得作者究竟是要歌颂秋天还是要抒发悲秋的情怀呢?”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尝试和作者形成共鸣,体会作者创作作品时的感受。学生认识到组织创作作品的时候,正是要躲避白色恐怖的时候,因此,他想要从秋天的美景中感受到积极的情绪,但是内心却还是体会到了悲凉。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利用情感能提高或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若能激发学生的共鸣,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促使学生和作者合为一体。在这种情感状态下阅读作品,学生能更好地感受作品中的情感,解决问题的速度也会更快,提高了学习效率。
  笔者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利用指导学生品味散文语言的机会促使学生感悟散文之美,体会散文情感之真,并促使学生激发内心丰富的情感。这样的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读懂散文之美,更能起到渗透情感教育的效果,能让学生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领略和感悟,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
  参考文献:
  [1]黄鑫.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途径[J].四川教育,2018(07X):24-25.
  [2]詹国庆.以情激情,以情育人——谈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J].语文天地:高中版,2018(6):84-8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44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