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品析《聊斋志异》之爱情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家喻户晓的《聊斋志异》出自清代的蒲松龄之手,这部著作作者通过引进妖魔鬼怪所幻化的世界来揭露当时封建社会的残酷、科举制度的压迫,同时又流露出人与人之间本该存在的真性情。《聊斋志异》全书近500篇,内容丰富、构思巧妙,大致包含自由勇敢的爱情故事、科举制对读书人的摧残以及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几类,而爱情故事占据着全书最大的比例。不同的爱情故事映射出不同的人物对待爱情的态度,从而反映出蒲松龄脑海中复杂的爱情观。
  关键词:《聊斋志异》;爱情;爱情观
  引言
   《聊斋志异》中的爱情基本上都是跨越时空界限的,主人公大多不会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而是打破这种传统封建的婚姻爱情观,勇于追求自由的爱情。常言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在蒲老笔下的这些爱情故事中,才会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爱情的珍贵、纯洁与真挚,在爱情的世界中,只有彼此,任何事情都不会成为彼此之间的阻碍。不论生与死,只求永相伴,这也是人们以及作者对爱情的一种向往。
  一、从一见钟情到刻骨铭心
   一见钟情在《聊斋志异》中是很常见的,故事中经常会出现男女主人公机缘巧合之下有了一面之缘,之后便相思成疾的场景。譬如《婴宁》中王子服偶然遇见婴宁“拈梅花一枝,容华绝代”,便“注目不移,竟忘顾忌”,回家后便因相思而患病;《白秋练》中秋练面对慕生的吟诵,心中暗生爱恋,久而久之便病倒在床;《画壁》中朱孝廉看到仙女“樱唇欲动,眼波将流”,便开始浮想联翩,随后竟进入了幻境神游。虽说,一见钟情在《聊斋志异》中的体现有一些夸张,但是在那个时代,它脱离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束缚,男女之间的爱情可以追求自由、发展迅速却又刻骨铭心。两个人之间的爱情是一股可以击退一切的力量,不求同日生,但愿同日死。这体现的是一种崇尚自由、忠于爱情、为爱不惧生死的爱情观。
  二、从机缘相遇到日久生情
   所谓“人妖殊途”、“人鬼不能相恋”、“两个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不能在一起”在《聊斋志异》中都是阻碍两人在一起的根本缘由。或是因为妖族中的领事曾经因凡人受过情伤便视所有凡间男子为仇人,阻止任何人妖相恋;或是各界拥有自己的规定,不允许与凡人相恋;或是曾因情伤化为怨鬼便不再相信爱情的存在等等。正是这种种的前因后果使得两个人因缘分而相见、因日久而生情,但又要面临着种种困难与阻碍。《聂小倩》中小倩本被妖物胁迫要勾引宁采臣的魂魄,却因宁生的特别没有痛下杀手,最终成了爱情的俘虏,面对千年树妖追杀,他们生死相依、不离不弃;《小谢与秋容》中陶望三巧遇两鬼,后与小谢产生爱情,经历了多番生死患难,有情人终成眷属。爱情是两个人之间的信念,可以使恶的改邪归正,可以使善的跨越界限,总而言之,真正的爱情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坚不可摧。这体现的是一种真诚面对爱情,勇于捍卫爱情的爱情观。
  三、成全也是一种爱
  彼此相爱的人能在一起固然是最美好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爱一个人就是要占有对方,爱上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最好的方式是成全,如果能看着对方幸福,又何尝不是一份落寞之后的安慰。《宦娘》中当宦娘见到温如春,便被他的琴声所吸引,心生爱恋,只是温如春却心属良弓,但是遭到良工父亲的拒绝而一蹶不振,宦娘不忍心看着彼此相爱的两人却要遭受分离的折磨,便默默地付出,使用其超自然的能力极力地促成这段佳缘。想爱却不能爱,这对于追求爱情的人而言是一种痛苦与煎熬,而蒲老先生采用成全的方式,为所爱之人无私地付出,从而找到自己精神生活中的伴侣,既是对所爱之人的祝福,又是对自己的一种慰藉。这种方式远比现实生活中一些因妒忌而选择极端的解决方式要恰当、唯美的多。这体现的是一种默默付出,成全而非占有的爱情观。
  四、恩情与爱情的交织
   因报恩而得到真情也是《聊斋志异》中常见的一种爱情渊源,在蒲老先生的世界中,花妖鬼魅并非都为恶物,反而有时它们的真情要比人类真挚的多,它们可以因在落魄时得到帮助而用自己的一生去报答恩情。《小翠》中,小翠的母亲曾得到过王侍御的“无心之德”,使其免于雷霆之劫,它们虽为狐妖,但是它们坚持着救命之恩乃是最大的恩情,不论怎样回报都不为过的信念。于是,小翠替母报恩,去到王御史家还以厚报,不仅治愈了王元丰的痴症,而且以身相许,以爱回报。尽管小翠没有直接得到援助,但是她为了还母亲的恩情,可以做到不计奉献与牺牲,它们妖界的那份真情,又有多少人类会自叹不如,蒲老先生借助花妖鬼魅将理想中的人性之善描述得淋漓尽致,使得这种至善至美的行为令世人钦佩。在《聊斋志异》中恩情与爱情的交织看似复杂,却也单纯,复杂在情到深处分不清恩与爱,单纯在无论何时何地只以真情相待。这体现的便是一种知恩图报,无私奉献的爱情观。
   结语
  《聊斋志异》作为一部广泛流传的著作,囊括了一些人类自古以来对美好爱情和生活的追求与渴望,它大胆地抛开了封建的糟粕思想,给我们幻化了一个美好的爱情世界,让我们脱离世俗杂乱的情感生活,去真切地感受纯真的爱情、坚贞的爱情,享受爱情的美好,从而使我们坚定对幸福生活不懈的追求与向往。这部
  著作中许多的爱情故事是蒲老先生从周围人身上看到所引发的灵感,面对那些坚贞不渝的爱情,他会在书中给他们一个美好的结局,从而来遮盖现实中的不美好,给人以心灵的安慰。由此可见,蒲松龄的爱情观是能够为人们提供正能量。“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便是最好的诠释。
  [参考文献]
  [1]刘洪强.试论莫言小说中的“婴宁”現象[A].蒲松龄研究,2013.
  [2]刘萍.从人生寓言到爱的闹剧——电影《画壁》引发的经典重读之思考[A].安徽: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2013.
  [3]严五代;鲁小俊.《聊斋志异》与"假实证幻"[A].蒲松龄研究,2017.
  [4]张丽敏.《聊斋志异》中的报恩式爱情故事赏析[A].蒲松龄研究,20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8988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