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亲子任务面临的问题及优化措施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徐清

  摘 要:亲子任务是家园共育的纽带,是幼儿园教育的延续。近年来在幼儿园中广为开展,在发挥其积极意义的同时,也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讨论。文章以徐州市区A幼儿园为例,通过深入地调查、访谈,了解亲子任务开展情况,分析亲子任务在家园共育中的作用及存在的不足,从任务目的、任务沟通、任务评价、任务时间等方面进行优化改进,以达到提升家园共育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亲子任务;面临问题;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15-016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5.083
   亲子任务又称亲子作业,是教师给幼儿家庭推荐或布置的,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并付出一定体力或脑力加工而完成的任务[1]。近年来,亲子任务是“奇葩作业”还是“甜蜜负担”,是锻炼孩子还是考验家长等,常出现在新闻媒体上,引发社会广泛讨论。文章聚焦A园亲子任务的开展状况,通过分别对小中大班家长抽样调查,组织教师进行访谈等,归纳分析现有问题,对措施进行优化,以达到提升家园共育效果的目的。
   一、A园亲子任务开展现状
   (一)家长反馈情况
   编写调查问卷,随机抽取大、中、小班各100名,共300位家长进行调查:
   1.家长对亲子任务所持的态度。80%的家长非常赞同;19%的家长比较认可;1%的家长认为没有必要。
   2.亲子任务的难度。30%的家长认为较容易;55%的家长认为某些任务有难度;15%的家长认为困难。
   3.完成亲子任务的方式。45%的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35%的家长表示主要是成人完成,20%的家长交给孩子完成。
   4.教师是否对亲子任务给予具体指导。30%的家长认为教师提供了具体指导;45%的家长表示教师说明了但还不是很明确;25%的家长表示教师只是布置任务,希望有更加具体指导。
   (二)教师访谈结果
   1.亲子任务的目的。教师均认为亲子任务是有必要的,赋予其正向积极的意义。如能为亲子互动提供契机,有助加强亲子关系;促进家园配合;促进课程开展等。当问到教师某一具体任务的目的时,教师多从自身工作角度出发,语言中涉及幼儿发展的词语较少。
   2.亲子任务的内容。教师布置亲子任务内容包括:为课程做准备和延续拓展课程内容;为教室环创提供帮助;收集各类活动材料;但也有些是幼儿园活动的要求,如节日的活动方案准备等。内容的来源有些是教材上提供的,如调查表等;有些是教师自己设计的,多是班級两位教师商量,较少与同年级组教师研讨,存在随意性。
   3.亲子任务的发布途径。通常采用信息交流群的方式发送给家长。内容上大概介绍了任务的内容、要求、截止的时间等。
   4.亲子任务完成效果的评价。教师的效果评价多是正向鼓励,但在评价中多关注结果,如作品的创意和精美程度,从而判断家长和幼儿对待任务的态度。
   5.亲子任务的频次。教师在班级计划中会有目的地设计亲子任务。但无固定时间、无固定频次。
   二、A园亲子任务问题分析
   (一)亲子任务的目的有待明确
   教师作为亲子任务的发起人和布置人,在访谈中有关亲子任务目的的谈论多是从教师的工作角度出发,容易给家长形成亲子任务是帮助教师和幼儿园的工作,而不是把焦点聚集在幼儿可以得到的发展上。目的性不强也体现在语言表述上,在通知中一味寻求家长的帮助,反映出教师缺乏对亲子任务目的、意义的深入探究,观念上存在偏差。
   (二)亲子任务的沟通需要加强
   从家长的反馈来看,对任务理解不清晰,无法找到完成任务的最佳方式,甚至存在部分家长完全代劳亲子任务等现象,说明教师、家长、幼儿之间缺乏深入的沟通。简单化沟通造成的一系列问题,说明教师没有正视沟通在亲子任务中的重要性,需着力研究有效的沟通方式、渠道等问题。
   (三)亲子任务评价标准需要转换
   教师对亲子任务的评价多是针对结果,如:幼儿带回的作品、幼儿获得经验的多少等,对任务实施过程中幼儿的发展缺少分析与评价。幼儿为获得表扬,对任务的高要求,造成了家长认为任务较难完成。另外,亲子任务的评价人始终是教师,幼儿和家长未参与其中,评价体系较为单一。当幼儿和家长没有得到教师及时、积极的回应时,容易产生挫败感。
   (四)亲子任务时间需要规划
   教师布置亲子任务的时间带有较强的个人色彩,教师常常在自己空余的时间向家长发送信息,时间和频次不定,导致家长需要经常去看手机,信息较多时也存在遗漏现象。时间的随意性,说明教师在亲子任务中始终以自己为主导,以自身主观出发,较少考虑家长的需要。
   三、优化亲子任务提升家园共育效果的途径
   (一)审目的,保持亲子任务目标不偏离
   亲子任务的目的是为了丰富、拓展幼儿的经验水平,促进幼儿各项能力的发展;是为了给家长和孩子提供亲子共处的时间和机会;是为了延续幼儿园教育;是为了提高家长的教育观念和能力。在实践中必须保证上述目的不能偏离。改善的措施有:
   首先要正视亲子任务的适宜性。通过集体教研,反思布置的亲子任务是否偏离目标,着重于幼儿可以表达、体验的,能够发展幼儿能力和习惯的任务,删减不以幼儿为主体或超出幼儿能力范围的任务。例如,不把收集、准备物品作为亲子任务进行要求等。
   其次是任务发布规范化。教师针对具体任务,结合《指南》找出相应的能力发展指标,逐一列出,从而确定“以幼儿为中心”的任务目标。对“为什么做”做出准确说明,帮助家长了解亲子任务的目的和意义,从而避免家长误解,认为亲子任务是为了配合教师的工作而完成的,保证亲子任务的实践目标不偏移。    (二)促沟通,为家长提供帮助和指导
   虞永平教授认为,幼儿园是专业机构,有专业人员,所以幼儿园有一种责任去引导家长,帮助和教育家长[2]。在有效与家长沟通的问题上,进行的改善措施有:
   首先利用家长会和家长学校,就“为什么要完成亲子任务?亲子任务是家长的,还是孩子的?是什么原因让我们代替孩子完成任务”等问题展开讨论。与家长面对面沟通,了解家长产生问题的原因,比如:有的家长认为任务太难,孩子完成不了;有的家长觉得让孩子插手经常“帮倒忙”,还不如自己做省事等等。教师针对家长问题进行讨论、改进,对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讲座。向家长开放亲子阅读、亲子制作等相关的活动,手把手地示范亲子共处中的积极行为,如利用“制作种子粘贴画”的实例,和幼儿共同演示制作的过程,引导家长感受亲子合作的方式,更新观念,理解亲子任务的实质。
   其次,教师改变以前简单、笼统地布置任务的方式,在每条任务信息中加入完成任务的小建议,针对具体任务给家长提供指导。建议包括任务由哪位家长协助幼儿完成;家长可以在任务中提出哪些问题;家长和孩子如何分工;孩子在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家长怎么应对等等。帮助家长了解每项任务的操作步骤,有效减少了家长的困难,改变了全盘代替的现象。
   (三)搭平台,三位一体共同参与
   为了改变教师完全主导亲子任务的问题,进行两点尝试:
   首先以班级为单位,组成班级教师、家长、幼儿学习共同体。搭建供教师、家长、幼儿交流互动的平台。在每个主题课程前利用家园交流群和班级公告栏,发放即将进行的课程内容、目标。让家长和幼儿了解即将开展的课程,鼓励其参与讨论。当家长了解课程后再去完成亲子任务,就会带有教育目的,而不是简单地完成或应付教师了。班级教师定期邀请家长参与课程审议工作,与家长一起讨论课程方案,设计亲子任务,商讨任务的内容和组织方式等。在此过程中,家长自然就会思考如何在家庭中配合教育工作,从而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组织幼儿特别是中大班的孩子参与讨论,鼓励幼儿就亲子任务提出观点、建议。讨论自己计划如何完成任务,如“这个任务中我可以做哪些事,有哪些事需要爸爸妈妈帮忙”等,使幼儿能够有目的地完成任务,增强幼儿在亲子任务中的主动性。
   其次定期组织教研,形成园内教研共同体。同班级、同年级组教师定期研讨亲子任务的内容和方式,讨论任务的适宜性,结合课程目标制定亲子任务的计划。在亲子任务后总结、反思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改进。现在A园亲子任务综合了三方共同的意愿与智慧,幼儿、家长、教师共同成为亲子任务的发起者、设计者、执行者。
   (四)重过程,转变评价标准
   把结果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对家长来说会造成一味追求奇特、精美,忽视了过程中幼儿的发展。从幼儿角度看,容易产生只以结果论好坏,降低了任务过程对幼儿的激励作用,使部分幼儿对自己和家长产生负向评价。教师转变以往的评价方式,在班级中设置“亲子任务时间”,在每次的任务结束阶段,组织幼儿谈谈“我是怎么完成任务的?在这个过程中我做了什么?爸爸妈妈给我什么帮助?大家一起完成任务开心吗?”等等,请幼儿对任务过程进行回顾,自主评价。教师倾听幼儿讲述,找出幼儿能力的进步以及社会性的发展,给予具体的鼓励。同时向家长反馈孩子在任务中得到的发展,以及还需努力的方向。当评价不只是由教师做出时,幼儿、家长的主体性得到提升;当评价开始关注过程,从多维度进行时,任务的功利性和攀比性减少,发挥出亲子任务真正的价值。
   (五)定时间,促进人文关怀
   在反馈中,了解到亲子任务的时间问题:(1)教师不定时、不定期地向家长发布任务,使家长的私人时间被打破,缺少人文关怀,容易给家长带来困扰。(2)有些任务工作量大,家长没有时间完成。于是,教师改变原来零散、随意的时间模式,根据班级需要,固定一天并固定時间段向家长发布任务,这样家长就会形成习惯,有意识地关注教师信息。同时,教师要对任务量进行分析,预估任务时间,把任务量和时间进行科学的匹配。并在布置亲子任务前与同年级组的教师就任务时长进行研讨,保证亲子任务时间的适宜性。
   通过研究和实施,A园亲子任务的相关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教师业务素养得到提高,行为更加细化;家长参与度更高,教育观念进一步提升;幼儿成为亲子任务的主体,有发言权和决定权。亲子任务真正成为家园共育的纽带。
  参考文献:
  [1]蒲磊.幼儿园亲子作业质量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
  [2]虞永平.家园共育的理念和实践[J].动漫界幼教365,2018(4):34.
  [责任编辑 万淑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960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