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目的:分析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采取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院内转运的80例急诊科危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以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作两组,各组40例。其中,甲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乙组采取预见性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乙组患者家属满意度及接收科室满意度明显高于甲组;乙组患者转运途中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甲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采取预见性护理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家属及接收科室的满意度,还可以对患者转运途中意外事件进行有效的控制。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
  医院急诊科是管理及抢救任务最重、病种最多以及重症病人最为集中的科室,还是有着较高安全风险的科室。通常对重症患者实施初步救治后需要进一步对患者进行检查和治疗,这时就需要将患者转到其他科室或者是转到其他医院进行治疗。但对于急诊科危重患者来说,由于存在较高的生命安全风险,且转移途中各项生命体征不够稳定,病情变化快,极有可能引发导管移位或心律失常等危险情况,甚至出现各类并发症。所以,对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尤为必要[1]。本次主要针对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采取预见性护理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纳入本次研究的80例对象均选自本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院内转运的急诊科危重患者,以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作两组,各组40例。甲组包括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处在39~75岁,年龄平均在(51.72±9.43)岁;乙组包括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处在36~73岁,年龄平均在(51.69±9.58)岁。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性别、年龄)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可以实施进一步对比。
  1.2 护理方法
  甲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联系转入科室、病情简要叙述、平车转运、进行常规血压监测、给予常规输液、吸氧护理[2]。
  乙组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1)成立转运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制定相关的转运流程,加强小组成员转运途中应急处理方面的培训。2)在实施转运前,对患者病情进行详细的评估,评估内容包括用药情况、生命体征、管道情况及血氧饱和度等方面,然后对转运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将转运过程中有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前告知患者家属,在患者家属同意后方可进行转运,并提前准备好转运途中各类药品、抢救器材、监护仪器等。转运之前与接收科室进行沟通,交代注意事项及需求,确认好相关接待事宜。3)在转运过程中,需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对患者体位、瞳孔及生命體征进行严密监测,对于存在意识障碍的患者,需帮助患者体位取平卧位,为避免因呕吐引起窒息的情况,需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摆放,保持患者呼吸畅通,转移过程中避免剧烈震荡,搬运过程中避免碰撞。随时检查患者管道位置是否固定,有无脱落及堵塞情况等,转运过程中做好各类仪器的检查工作。4)在转运后,协助接收科室人员安置好患者,并做好工作交接,交接内容包括患者病情、管道情况、用药情况以及注意事项等[3]。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家属及接收科室的满意度。2)对比两组患者转运过程中意外事件发生情况。
  1.4 数据统计处理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19.0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选择t检验,若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家属及接收科室的满意度
  甲组患者家属满意度及接收科室满意度分别为:29/72.5%、31/77.5%,乙组患者家属满意度及接收科室满意度分别为:36/90.00%、38/95.00%,乙组明显高于甲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转运途中意外事件的发生率
  甲组患者转运途中血压升高或降低、心脏骤停、管道脱落或堵塞、供氧中断、输液管脱落或堵塞分别为:2例/1例/2例/1例/3例,意外事件发生率为22.5%;乙组患者转运途中血压升高或降低、心脏骤停、管道脱落或堵塞、供氧中断、输液管脱落或堵塞分别为:1例/0例/1例/0例/1例,意外事件发生率为7.5%,乙组患者转运途中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甲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是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虽然转运时间较短,但整个过程涉及护理、治疗及监护等重要环节,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及后期诊断治疗有着重要的影响,若发生意外事件,还有可能导致一系列法律纠纷问题。所以,在对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监护管理,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无论是对患者还是保证医疗安全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乙组患者家属满意度及接收科室满意度明显高于甲组;乙组患者转运途中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甲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本次研究中,针对乙组患者采取了预见性的护理干预,通过成立转运小组,加强小组护理人员的培训,制定及严格执行相关转运流程。在转运前,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做好药品、器械相关的准备工作,在患者各项指标达到正常范围内,提前将转运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家属,争取家属同意后才实施转运。在转运过程中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视,随时查看管道是否存在脱落、堵塞等情况,对各类并发症提前做好预防及应急处理措施。在转运之后,协助接收科室对患者进行妥善安置,做好交接工作,保证各个环节能够顺利、高校及完整的进行。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提高了患者家属及接收科室的满意度,还能减少转运过程中意外事件的发生,使院内转运的安全性得到保证。
  综上所述,针对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采取预见性护理方法,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家属及接收科室的满意度,还可以对患者转运途中意外事件进行有效的控制,保证患者转运途中的安全性,利于后期诊断及治疗,还可以减少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 季丹.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32):72-74.
  [2] 黄洁,乔文,陈娟,等.预见性护理在院前急救急危重症病人转运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2):428.
  [3] 魏秀丽,于娜娜.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04(21):4076-4077.
  [4] 贾雪山.研究预见性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03(14):2798,28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991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