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不同育苗密度对火力楠苗木生长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林铮

  摘 要:火力楠是木兰科含笑属乔木,具有耐旱、耐瘠薄、耐寒、抗火、抗风等特点,是优质的材用树种,且为福建省主要栽培珍贵树种之一。通过设置5个不同育苗密度试验,研究其对火力楠的生长。结果表明,20cm×20cm、10cm×10cm、5cm×5cm 3种不同密度适宜火力楠苗圃生产,其中10cm×10cm处理的火力楠高径比最小,是火力楠苗木的最适育苗密度。
  关键词:育苗密度;火力楠;苗高;地径;高径比
  中图分类号 S792.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08-0049-02
  火力楠(Micheliamacclurei Dandy),木兰科含笑属乔木,高可达30m,胸径达1m左右,叶革质,长7~14cm,宽5~7cm。生长迅速,喜光、稍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土层深厚的酸性土壤[1-2]。火力楠耐旱、耐瘠薄,耐寒性较强,具有一定的抗风能力,主根不明显、侧根发达,为浅根系树种;木材美观耐用,是家具、建筑等优质用材;冠形优美,是良好地的庭院园林绿化树种;具有一定的抗火能力,又是优良的防火树种[3]。火力楠是福建省主要栽培珍贵树种之一,苗木需求量逐渐提升。本试验通过对比不同育苗密度下火力楠的生长,研究火力楠在苗圃的适宜育苗密度,以期为苗木生产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苗木试验位于荆溪镇,地处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东部,地处25°47′35″~26°36′28″N、118°52′10″~119°25′31″E。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交通便利,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年降水量约1500mm,地势北高南低,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1℃左右,霜期较短,12月至翌年2月为最冷,7—8月温度最高。林地总面积1.25万hm2,森林覆盖率为61.8%。
  1.2 试验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4],设置5个不同育苗密度。选择光照中等、土层深厚、排水灌溉方便的田间作为苗圃,于2019年1月中旬进行播种。按照单因子随机区组的设计进行播种。播种于1m2的田间,设置5组不同的育苗密度,重复3次,分别为:A1(30cm×30cm)、A2(20cm×20cm)、A3(15cm×15cm)、A4(10cm×10cm)、A5(5cm×5cm)。4月上旬测定苗木的地径和苗高,并计算和分析高径比。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育苗密度对火力楠地径的影响 如图1所示,不同育苗密度与火力楠地径生长呈线性负相关关系,火力楠地径的生长随着育苗密度的增大而减慢,火力楠地径大小依次为:A1>A2>A3>A4>A5。通过方差分析,A1与A2不存在显著性差异,A2与A3存在显著性差异,A3与A4不存在显著性差异,A4与A5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在A2的育苗密度下,火力楠苗木地径生长与A1差异不大,相对A1,A2的育苗密度更适于生产。与A3的育苗密度相比,A4的育苗密度更适于生产。
  2.2 不同育苗密度对火力楠苗高的影响 如图2所示,不同育苗密度与火力楠苗高生长呈线性负相关关系,火力楠苗高大小依次为:A1>A2>A3>A4>A5。随着密度的增加,火力楠的苗高逐渐降低。进行方差分析,A1、A2不存在显著差异,A3、A4不存在显著差异,A2、A4、A5分别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生产实践中,可从A2、A4、A5这3个不同育苗密度中选择育苗密度。
  2.3 不同育苗密度对火力楠高径比的影响 高径比是苗木苗高与地径的比值,是评价火力楠苗木是否健壮的重要指标,高径比的比值小,则说明苗木粗壮。不同育苗密度对火力楠高径比生长的影响如图3所示,火力楠高径比的大小依次为:A1>A2>A5>A3>A4。A4的高径比最小,说明在A4的育苗密度下,相对其他4个育苗密度更适宜苗圃生产。
  3 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20cm×20cm、10cm×10cm、5cm×5cm这3种不同密度适宜火力楠苗圃生产,其中10cm×10cm高径比最小,是火力楠苗木的最适育苗密度。从土地利用率来看,2个不同育苗密度下火力楠的生长无显著差异,而育苗密度大的土地利用率较高,产量大,更适用于生产。但在苗圃生产中,影响苗木生长的因素还有很多,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姜清彬,李清莹,仲崇禄.乡土珍贵树种火力楠的培育与综合利用[J].林业科技通讯,2017(8):3-7.
  [2]黄军雄,龚益广,冯才丽,等.不同造林密度对火力楠早期生长的影响[J].湖北林业科技,2018(3):12-14.
  [3]陈明寿.优良防火树种火力楠立地因子造林成效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8(9):96-97.
  [4]朱仕明,肖玲玲,薛立,等.密度对乐昌含笑幼苗的生长和生物量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報,2015,35(8):77-80.
  (责编:张 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064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