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学科建设在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引领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地方院校担负着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职能。地方院校应合理定位,坚持成果导向,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打造特色,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加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实行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服务。三明学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探索,为同类学校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本科教育;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20.02.018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20)02—0078—04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时代背景
  根据知识体系、能力结构和工作职能,可以将人才划分为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学术型人才是指揭示客观世界存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研究人员,致力于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将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的现象、过程转化为科学原理,知识体系主要由基础科学(物理学、数学、化学、地学、生物学、教育学等)组成。应用型人才是指把科学原理、专业知识应用于社会生产实践、转化为产品和服务的专门人才,知识体系主要由应用科学组成,能为社会创造直接的经济利益和物质财富。
  随着我国信息化和工业化社会的到来、知识经济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兴起,国家对应用型人才有着广泛而迫切的需求,越来越多的高等学校把应用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努力方向和重要目标。地方本科院校肩负着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历史使命,应在适度培养学术型人才、基础型人才的同时,转变人才培养方式和办学模式,主动融入地方产业布局,科学调整、规划专业体系,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行业急需的应用型专业群,着力培养多接口、多样化、多规格的应用型人才。教育部积极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变,在新近批准设置的目录外新专业中,超过90%为应用型本科专业。[1]近年来三明学院深入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积极探索和构建应用型本科教育体系,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创业教育,全面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加快推进应用型大学建设步伐,在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努力和探索。
  二、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
  对于高等学校而言,学科建设体现其科学研究功能,专业建设则体现其人才培养职能。厘清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科建设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创新性作用。学科作为一个学术概念,与知识和研究相关联,是评价大学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大学是发现、传播、创造学科知识的专门机构,学科是社会对大学认可度的核心指标之一。学科是高等学校校际之间合作与竞争的基础,一所高校的优势学科和学科优势是形成专业办学特色的基础。[2]
  高等学校根据科学的发展、学科的分类和社会职业的分工,设置了培养专门人才的方案、计划和大纲的总称,称为专业。专业特色的形成包括基本特色(指专业依据方面的学科特色和社会适应特色)和机制特色(专业形成、设置与变革方面的思想、制度特色)。教学计划是高校实施专业教学的基本形式。与普通教育相比,高等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专业教育。专业建设水平反映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2]。
  作为大学的两项基本任务,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各有其特定的内涵和侧重,同时具有非常密切的关联。学科是学术活动的平台,其形成和发展遵循科学研究的内在规律,核心是知识的发现和创新,并进一步将知识理论化、系统化、模型化,跟踪学科前沿热点和发展趋势,凝练学科方向,合理建构学科群,培育学科队伍。学科建设是大学根据自身的实际,采取若干措施和手段,促进学科发展,提高学科水平,取得高水平的学科研究成果。专业是培养人才的教学活动平台,其形成和发展遵循教育研究和社会发展规律,适应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需要,跟踪社会对专门人才知识、能力的需求。[2]学科建设同专业建设互相协作,共同推动高等学校的教育发展,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服务。
  三、学科建设在人才培养中的发展途径
  (一)合理定位,做好学科和专业规划
  根据学校的办学职能、科研规模和水平等,可以将高等学校分为研究型大学、研究教学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应用型大学、高等专科学校等几类。大多数地方院校为应用型大学、教学型大学或教学研究型大学,应把服务区域、地方和行业发展放在办学的突出位置,牢固确立教学的基础地位,以服务为宗旨,以贡献求发展,着力解决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热点和難点问题;同时,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强化自身特色,提高教学质量。
  地方高校的发展既要围绕国际发展前沿和国家发展战略,又要符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关注地方在国家未来战略布局中的位置和分工。[3]三明学院充分意识到思想教育、能力教育、品德教育、素质教育、技能教育、知识教育、三创教育有机融合的重大意义,以本科教育为主,将发展目标定位为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大学,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较强、富有创新精神、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加强重点学科建设的评估与考核,以创新和质量为评价重点,开展对重点学科的综合评价,及时调整学科布局,将学科动态发展和奖惩办法落到实处。
  (二)成果导向,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   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发现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判断决策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岗位能力、就业能力等。地方院校须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努力开展一流的应用研究,尤其是科技成果的转化,强化自身的社会服务职能。根据学科、专业的优势和特色,开展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应用型科研服务。工科专业主要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开发新产品,提高生产效率等;文科专业以对策研究、文化服务、参政议政、为区域发展献计献策为主;师范专业主要通过教育实习、参与教师的教育教研项目等,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实用能力。[4]
  (三)打造特色,强化办学优势
  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地方院校转型过程中的必然选择。特色可以是“人有我优”,或者“人无我有”。相比“985”“211”院校,只有个别地方院校的少数学科能够具有“人有我优”的优势,其他绝大多数地方院校主要是寻求“人无我有”,形成特色鲜明的学科领域和竞争空间,培育与学科专业特色相融合的特色文化,引领地方文化发展。[3]三明学院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工为重,以师为精,致力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特色。将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打造成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平台,支持学科与企业、地方共建研发平台、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基地。打通优势特色产业的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移与产业化链条,促进产业急需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研发推广应用,提高学校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贡献率。加强应用型学科和专业建设,重点发展区域社会经济急需学科和新兴应用技术专业,构建文理渗透、理工管结合、具有区域优势和时代特征的专业学科结构。
  (四)立足地方,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随着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加快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求愈加迫切,地方高校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高度重视地方院校的发展,颁布一系列支持政策,为地方院校提供了有利的宏观环境和发展契机。由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转型指导意见》),成为合格评估后国家引导、推动新建本科院校向“新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这必将使新建本科院校发展获得更多的政策红利。[3]地方高校的学科建设、专业发展要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努力成为区域创新发展的智库和策源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有效支持地方的不断进步与可持续发展。政府部门应加大地方本科院校的经费投入,支持行业、企业参与地方院校的转型发展,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地方院校作为专业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建立地方、大学、企业、行业的共赢机制。[5-7]近年来,三明学院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打破学科壁垒,鼓励学科之间交叉汇聚融合,形成学科间相互支撑,形成共同发展的格局。根据不同阶段的发展情况,动态调整,优化学科布局和结构,促进各学科整体实力的提升,学校的学科发展特色不断凸显。在化工、机械、生物等传统优势学科稳健发展的同时,秉承绿色发展的理念,绿色化工技术、绿色铸锻等学科方向发展迅速,氟化工、智能机械理论与技术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依托三明市氟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对接三明市氟新材料、石墨烯和新能源材料等新兴产业,在服务三明产业发展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
  (五)专兼结合,加强双师双能型师资建设
  经过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地方高校普遍意识到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的重要意义。绝大多数高校专职教师缺少行业经历和背景,对区域社会的发展了解不透,而兼职的行业企业教师虽然拥有较为丰富的一线实践经验,但教学能力、理论水平均较欠缺。[8]地方高校应加大双师双能型(教师素养、行业资质)教师的培养培训,建设专兼结合、教学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兼具、理论与应用并重的师资队伍,适应新建本科学校的定位。[9]为了及时了解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行业前沿和热点、最新的工艺和技术,高校教师必须走进社会、走进工厂企业,在生产实践中切实提高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应用能力。[10]三明学院重视师资队伍培养的各项措施,创造有利于高层次人才脱颖而出的学术气氛和良好的成才环境,加大学科领军人才和学术骨干的培养与引进力度,促进学术队伍的优化,基本形成相对稳定、结构合理、充满活力、水平较高的学科梯队,以及学科带头人、后备学科带头人、中青年学术骨干三个梯次。
  (六)转型发展,教育教学综合改革
  全方位扩展专业内涵,整合应用型学科资源和专业集群,打造科学研究、学科建设、技术服务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地。从学校政策层面注重实践教学活动,优化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完善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规范实践教学的过程和内容。建立健全实践教师的鼓励激励机制和考评体系,吸引高学历高水平教师更多地投入到实践教学工作、实践教学改革、科技创新、技术服务等方面,全方位提升实践教学水平。调整专业方向,对焦地方发展战略和重点产业,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11]三明学院确定了“氟化工专业集群”“智能机械专业集群”“生态康养专业集群”“生物工程专业集群”等重点专业集群,对接三明市优势产业的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七)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高校具有突出的人才资源优势和服务社会意识,行业企业具有优质的实践平台,将科研和教学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校企合作能够更好地体现资源互补优势。高校应大力吸引优秀的行业企业人才参加校内教学工作,把先进的管理理念、经营方法和实践经验帶入课堂,强化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更好地激发办学活力,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只有通过校企合作,才能有效提高高校教师在解决生产实践、社会发展、经济建设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八)增加投入,强化可持续发展能力
  建立基于重点学科的资金预算机制和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不断提高资金投入的绩效。通过各种渠道,力争获得国家和地方财政对学科建设的支持,并确保各专项建设经费的及时到位。通过积极争取承担重大工程项目和重大科研课题,增强学科的自我建设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建立开放联合建设学科的机制,努力做好产学研结合,积极寻求合作办学、科技成果转化、社会服务等多种途径,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进一步完善资金使用和管理的有关制度,严格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结语与展望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地方院校面临着转型发展的历史性机遇,高校职能正在向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学研究、交流合作、文化传承等全方位转变。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升产教融合水平、培养技能型创新型人才,是高校满足自身发展和现代化教育的必由之路。[3]三明学院坚守“创应用强校、育致用大才”愿景,实施“转型、提质、增值”战略,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专业群、产业学院、项目驱动创新班和应用型教学团队“四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强化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形成“协同办学、协同育人、协同创新”的办学模式,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持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整合校内外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科平台等资源,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环境和氛围。倡导学科根据自身发展需要,组建涵盖高校、行业企业、科研院所以及地方政府在内的学科团队,以协同创新引领学科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结合培育学科特点和发展方向,寻找培育学科与重点学科、优势学科的交叉支撑点,着力在稳定、培养和引进人才方面下功夫,凝聚服务地方经济的学科方向,汇聚学术队伍,开展科学研究,构筑学科基地,发展学科力量,对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形成强有力的支撑。“产业伙伴”“地方智库”“人才基地”及校园文化的品牌效应不断彰显,学校加快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构建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先进技术转移的应用特色鲜明的本科教育体系,为同类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参考文献]
  [1]李学志,陈蒙. 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 教育现代化,2019(19).
  [2]喻丹.高等学校特色学科战略研究[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5(08).
  [3]过建春,李志宏.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发展之路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7(12).
  [4]谌晓芹,张放平.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本质、原则与路径[J].大学教育科学,2016(02).
  [5]董彬.基于市场需求视角的高职旅游人才逆向培养模式改革探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9(05).
  [6]陈川,洪璇,王娟等. 面向产业需求的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9(03).
  [7]徐秀梅,景介辉,白云起等.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理论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 广东化工,2019(05).
  [8]侯佛钢,张学敏.地方高校跨学科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科集群探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8(03).
  [9]孙刚,房岩,白雪花等. 职业需求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03).
  [10]邱天,房岩,孙刚等. 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探索[J].农业与技术,2018(09).
  [11]孙刚,房岩,郭献敏等.国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启示[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01).
  Abstract:Local universities undertake the important function of training applied talents for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society and economy. Local universities should have a reasonable orientation, establish an educational system based on outcome, and put more emphasis on training of practical ability. Features should be created, the demands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hould be closely combined. In order to better train applied talents,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s should be enhanced, and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should be conducted. The exploratory practice of Sanming University in training of applied talents can provide valuable experience for local universities.
  Key words:discipline construction;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undergraduate education;local university;applied talent
  [責任编辑:周海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068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