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之我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化学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也在创新课堂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旨在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高中化学教师需要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构建高效课堂,实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本文从学科核心素养角度出发,提出几点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04-0032-02
  引   言
  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体系中,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学生学习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注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构建高效化学课堂。但是,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课堂教学存在一些偏差,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优化化学课堂教学,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并不断地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精神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想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考虑学生的思维能力,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情境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借助情境,能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2]。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类”的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收集相关的资料信息。在具体课堂上,教师可以播放垃圾分类广告,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说一说垃圾可以分成几类?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情况:从投放上可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从来源上可分成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从危害性上可分成有害垃圾和无害垃圾等。教师可通过这样的形式,引导学生采用科学的方式进行分类,从而导入本节的主题内容“物质分类”。在具体探究中,教师要向学生展示几种化学物质,如固体氯化钠、硫酸溶液、氧气、醋酸溶液、氯气、固体氧化镁及高锰酸钾,让学生对这些物质进行分类。结合学生的分类,教师可以设计问题:物质分类的方式有哪些?如何按一定的标准来分类?在化学学科中为什么要根据物质组成对其进行分类?通过这样的情境,帮助学生掌握物质分类的本质,让学生明白物质分类应当遵循一定的科学规律,以此加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二、借助化学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验创新素养
  在高中化学课程中,实验内容比较多,且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化学实验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在传统的高中化学课堂上,实验教学大多是演示实验,即教师只将实验现象和结果告诉学生,这不利于学生推理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学科核心素养下,教师应加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对实验内容进行细化,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自己动手参与化学实验,观察实验中的现象,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通过实践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加深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引导学生对其实验装置进行分析,开展相应的创新活动。如设计碳酸钠和盐酸发生反应的装置时,应选取广口瓶,因为广口瓶的体积比较大,而实验消耗的试剂量比较大,如果加入浓盐酸的量不足,将无法再次添加,这将导致实验现象不够明显,甚至会造成实验失败;在实验中选取浓盐酸作为试剂,因为其具有挥发性特点,对实验现象具有一定的影响;气球容易脱落、漏气等。结合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创新。通过思考和探索,学生根据实验装置引入“Y”形管,对整个实验装置进行创新,不仅解决了以往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使实验装置设计得更加科学,而且减少了环境污染,实现了实验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三、借助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
  在高中化学课堂上,科学探究能力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想要实现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意识。化学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及学习特点,将学生划分成合理的小组,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3]。同时,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探究任务,让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探究化学知识内容,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金属的化学性质”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师设计相应的课堂问题,并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如在铝的化学性质探究中,教师可以结合小实验引导学生观察使用砂纸打磨一根铝条的表面,其表面的颜色会发生什么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和打磨之前的铝条相比,打磨后的铝条颜色为什么发生变化?打磨之后的铝条接触什么物质会发生反应?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思考和探究活动。每个小组通过相互交流,对问题做出相应的推测,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相应的探究活动。教师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结合实验内容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和思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意识。
  四、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教师应优化高中化学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实际课堂上,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贯彻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主动开展学习活动、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同时引入生活化教学内容,结合教材内容和生活的联系,加强课堂指导和引导,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硫和氮的氧化物”的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向学生展示空气质量的相关数据图片,让学生对图片进行观察,并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空气质量指标中,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什么物质?为什么将这两种物质的指数作为评定空气质量标准?这两种物质有什么样的危害?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引导学生开展思考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和化学之间的距离。为了更好地开展探究活动,教师引入相应的案例,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拓展:在工业生产中,人们常常利用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这一性质来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但通过观察和分析我们了解到二氧化氮并没有完全转化成硝酸,而是其中一部分转化成一氧化氮,那么,如何设计实验,才能保证二氧化氮被充分吸收,解决硝酸生产实际问题及污染物排放问题呢?针对问题,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设计出相应的实验,并开展相应的探究和验证活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探究,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有机联系起来,寻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由此可见,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教学,能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保证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落实。   五、注重课堂问题设计,培养学生推理能力
  在高中化学课堂上,问题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应结合问题思考和探究,设计相应的推理活动,采取相应的验证方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在具體活动中,问题设计需要以教材为基础,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对问题进行分析、推理和验证,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的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在生活中经常会吃糖,那么什么是糖呢?哪些物质属于糖呢?通过这些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所学知识,让学生了解糖类的组成。教师也可在此基础上继续提出问题:糖可以分为几种类型呢?通过这样的问题让学生结合教材,做出相应的回答,并且对不同的糖进行分类和总结,加深其对糖的组成和分类的理解。在知识过渡的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如葡萄糖被彻底氧化之后,可以得到二氧化碳和水,那么葡萄糖在人体内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进而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且做出相应的回答,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人体的储存方式、氧化分解的生理意义。之后,教师可继续引导学生思考:人在生病不能正常饮食的情况下,医生通常会注射一定量的葡萄糖水溶液,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这一系列问题能引导学生应用化学知识理解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实现对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结    语
  在高中化学课堂上,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师长时间的渗透和引导。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教师应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借助化学实验活动,加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引入生活化内容,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以实现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李兴芳.浅谈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2019(30):11-12.
  林兆霞.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215-216.
  李娥.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241.
  作者简介:刘丽华(1976.7—),女,海南东方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化学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110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