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TOM模式”助力名师工作室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培养教育教学骨干,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近年来,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优良的教师队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教育局以名师工作室为载体,探索出一条引领和带动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
  名师工作室建设“TOM模式”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名师工作室“TOM”模式立足全局,针对区内年轻教师队伍建设的难点问题,集研、训、学为一体,促进年轻教师队伍快速成长、可持续发展。“TOM”分别为:T指 Teacher effect(名师效应)和Teacher Development(教师专业发展),O指Objective(目标),M指Mechanism(机制)和Move(行动)。模式图如下所示:
  名师工作室建设“TOM”模式中,名师效应是航标。作为教育改革的实践主体,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要最大化发挥名师效应,引领教师团队发展。机制建设和行动策略为教育改革实践保驾护航,以技术、能力、品质发展为动态监测目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优化教师队伍建设。
  机制建设,保障名师工作室运行
  目标任务机制。在名师工作室成立之初,每个工作室都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任务。以三年为一个周期,既有总体目标,也有年度目标。“目标任务机制”是名师工作室运行的向导。工作室有的以学科为基础建立,围绕学科展开活动,在学科领域发挥着重要的指引作用,如语文、数学、音、体、美等学科名师工作室。有的以专业为基础而建立,围绕某一专业領域开展活动,如书法名师工作室、教科研名师工作室等。关于优质资源的开发与建设目标同样重要,名师工作室为教师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能更好地发挥名师工作室的专业引领作用。同时,名师工作室成员教师及外围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优化。名师工作室以提高一批教师的职业生涯质量、优化区域内的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其主要的任务目标。
  内部建设机制。指名师工作室的内部组成与结构搭建,合理的内部建设机制是工作室运行的关键。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教育局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主持人和成员的职责和义务,规范成员的遴选条件与遴选程序,尊重教师的个人意愿。如“内部职责与任务说明”“多样的活动形式”“具体的工作室要求”等,为工作室提出了可量化的工作要求。“网络学习”形式很受教师推崇,为教师学习提供了资源平台,丰富了工作室的研修方式,有利于教学成果的共享与推广。管理办法对名师工作室内部建设机制的各个方面都有明确的说明,同时又给予名师工作室一定的灵活性,让每个工作室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发挥其特色。
  外部支持机制。有效的外部支持机制是名师工作室运行的基础。区教育局通过认真落实管理办法,为名师工作室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外部支持。“外部支持机制”侧重于通过采取各种举措,推动名师工作室活动的顺利开展。比如:交流机制,打破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藩篱,加强区域之间教师教学经验的分享与交流, 加强学校之间教学科研的合作;培训机制,组织骨干成员培训、学习,保障工作室成员有不断提升的机会;激励机制,以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激励方式,提高工作室全体成员参与研修活动的积极性等。对于名师工作室的外部支持还体现在服务方面,包括成立专门的组织并明确职责,协调名师工作室的组建、运行与考核,同时还对主持人及成员给予各种政策、经费以及资源支持等。
  考核监督机制。有效的监督考评机制能督促名师工作室的工作推进,是工作室运行的重要保障。从考核对象出发,包括对工作室、成员以及主持人的考核。从考核的具体实施出发,管理办法对具体的考核主体、考核对象、考核内容、考核形式、考核结果以及采取的措施进行了重点说明。
  落实行动,探索名师工作室建设路径
  提供学习资源,供给成员发展养料。名师工作室着力提升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思想、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催生教育智慧,打造一支思想先进、技术精湛、勇于创新的教师团队。区名师工作室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工作室主持人及骨干成员开展培训、学习活动,为工作室成员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养料。比如,工作室成立之初,带领主持人到苏州考察、学习、培训,学习先进地区名师工作室的管理经验。同时也通过工作室一系列的成果转化,为其他教师提供学习资源,更好地带动外围教师的专业成长。如研究课堂优质教学模式,开展研讨活动,在大量的备课、听课、总结和研究下,总结出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优化、提升和推广,能够起到辐射作用,也形成了螺旋上升的良性成长模式。
  完善学习共同体,营造教师成长氛围。完善学习共同体是搭建名师工作室内部建设机制的关键一环。教师的终身学习为其专业成长提供了不竭动力,强调教师间的对话合作,关注教师成长的生态氛围,消解教师的专业发展瓶颈,需要构建学习共同体。名师工作室其实就是一种典型的教师学习共同体,通过主持人引领、同伴互助等方式,不断促进成员教师的专业完善。学习共同体的活动形式多样,分为对内活动和对外活动。对内活动主要包括工作室内部的共同学习,如课堂诊断、课题研究、学习分享、专家讲座等;对外活动主要指送培到校、对口帮扶等教学经验推广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都促进了名师工作室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不断发展。
  建设网络工作室,提供区域发展平台。落实网络工作室建设,提供区域发展平台是名师工作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网络名师工作室能充分扩展工作室的研究成果,有效发挥工作室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区教育局成立了名师工作室网络交流群,各名师工作室也有自己的网络空间,如微信群、QQ群等,对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开展深入的交流和研讨,共享教育故事、教学反思、教案设计、教学课件、热点文章等,在分享和交流中不断展现自我,开拓视野,促进工作室成员之间的互动联系,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实现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有效互动,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开展内部考核,增强团队运行效率。有效的考核监督机制保证了名师工作室的运行质量。一方面,及时剔除不合格的工作室、取消不合格成员的参与资格;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励成效显著的工作室和个人,形成良好的整体发展氛围。内部考核和外部监督是考核监督机制的两大支点,就像一个人的两条腿,必须同时有序地开展,才能促进整个工作室的高效运行。主持人在工作室成立之初,组织成员制定本工作室的内部绩效考核办法,将量化指标与主观评价相结合,不仅关注具体的量化工作结果,也关注其他成员对其进行的主观评价;将终结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不仅重视最终的考核结果,也强调成员的日常参与质量;将精神激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根据考核结果,给予必要的精神鼓励和一定的物质奖励。全方位、多角度的内部绩效考核制度能够有效提升组织的运行效率,从而推动整个共同体的发展。
  目标建设,提升名师工作室的效能
  教学技能的提升、科研能力和道德品质的增强是工作室建设持续关注和不断深化的动态目标。目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各工作室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教学教研热情,也取得了不少成绩。
  教学技能有所提升。区名师工作室的核心成员先后成立并主持属于自己的校级名师工作室,将自己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分享,与实践对接,最大化地将工作室研究成果落实到学校实践层面,带领学校教师共同提高,让更多的教师在交流中提升,在研究中进步。在工作室主持人的带领下,省级、市级、区级优质课与示范课获奖不断。
  科研能力明显增强。当前,教师成为研究者已经成为基础教育的共同需求。“教育科學的理想是,每一个课堂是实验室,每一名教师都是科学研究的成员”。单纯的教育与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教师更多地以“研究者”的身份开展教学实践。因此,课题研究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意义重大。基于此,各名师工作室要求人人有课题,人人做研究。由工作室主持人带头主持总课题,工作室成员根据总课题挖掘切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子课题,本着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了解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科学论证、实践印证的步骤,做实实在在的研究。真正做到用日常教学来完善课题研究,用课题研究来优化课堂教学。例如,开发区三中肖文记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成功申报并立项省级课题《初中数学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即将开题并带领工作室成员开展研究。
  道德素养同步提升。教师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一年来,通过区域推进名师工作室的建设,有效促进了工作室各项工作的扎实开展,从而带动了全区学科教师成长,提升了工作室成员的专业素养与思想道德素质。一方面,教师树立起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将新课程理念纳入认知结构。由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转变为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自主学习方式,并基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另一方面,教师职业道德观念发生质的转变,把教育教学工作当作奉献终生的事业,并能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树立梯次目标,有效发挥个体潜能。
  名师工作室的建设是一项重大而长远的工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为此,打造一个完整、系统的建设机制,是保障名师工作室高效运行的关键。名师工作室既是一线教师教研讨论的平台,又是学科专家、名师辅导青年教师进行科研的基地。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教育局以机制建设为保障,采取合理措施,扎实行动,进一步探索名师工作室建设路径和管理模式,着力发挥名师工作室及教师个体的自主发展效能,带动区域内整体教师队伍的长效发展,以推进教育现代化,提升区域教育品质。
  【作者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教育局】
  责任编辑/李慕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113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