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根据应用型人才和工程教育认证的培养目标,文章分析了房屋建筑学课程的现状,提出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教学改革实践。改革内容包括搭建“互联网+”混合教学平台、优化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调整考核评价方式及改变课程设计方式等。此次改革实践明显提升了教学成果,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提前适应行业发展趋势,符合建筑行业发展的需要。
  關键词:“互联网+”;房屋建筑学;应用型本科;教学改革
   2018年8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旨在切实提高课程教育教学质量。黑龙江东方学院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积极响应《通知》的各项要求,大力进行教学体系改革,力争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土木工程专业以工程教育认证和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全面进行课程改革,保证毕业生具备职业能力,符合行业认可的既定质量标准。
   一、房屋建筑学课程现状分析
   房屋建筑学是土木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该学科的传统性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与行业的发展更新相碰撞,产生了若干问题:(1)教材内容时效性差,滞后于行业发展,不能反映行业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规范,学生受用程度不高;(2)课程内容繁多、教学课时有限,导致教师无法扩展行业新兴内容,课程实用性不足;(3)教学方式传统单一,落后于学生的思维模式,不利于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与吸收,不利于理论向实际能力的转换;(4)考核方式不能及时反馈学生情况,缺乏实践性考核,不利于学生创造性、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提升;(5)传统的手绘及CAD结合的课程设计方式,与实际工作方式不匹配。这些现存的问题导致学生不符合工程教育认证的毕业要求,不能适应行业与岗位,不能提升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优势。
   二、房屋建筑学教学改革整体思路
   (一)教学改革指导思想及目的
   在“互联网 + 教育”时代的背景下,BIM技术、移动教学平台APP、在线课程、模拟动画和VR技术等“互联网”的信息化资源及手段可以有效解决房屋建筑学课程建设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使其适应行业发展趋势,符合行业需要。
   (二)教学改革改革的内容
   1.优化课堂讲授内容
   梳理、精简并优化课程内容。区分不同类型的知识点及讲授方式,采用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例如“结构体系”章节中,课堂讲授“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内容,将砌体结构、空间结构利用教学平台提供给学生自学,同时设置相应的问题以检验学生的自学情况。
   2.搭建“互联网+”混合教学平台,实现移动环境下互动式教学
   利用网络社交平台、数字化共享平台及移动教学平台APP搭建“互联网+”混合教学平台,平台设置六个模块:课程详情、理论课堂、线上作业、课堂互动、网络交流和课程设计。平台强调课程内容更新,融合土建行业新的构造、工程规范等,整理土建行业的新技术和建筑发展新的知识和设计理念。并鼓励学生使用手机下载相关软件、关注相关的微信公众号等,让手机变为学生的学习工具。
   3.更新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利用移动教学平台创建工程案例资源链接,特别是案例视频资料,通过知识点的直观展示及教师的相应讲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2)启发互动式教学方法。利用教学平台提前布置问题与讨论题目,学生自行查阅资料、思考分析,课堂上通过讨论、演讲或展示的方法完成问题的解答,教师最后总结并强调重点学习内容。启发互动式教学方法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实现了课堂的翻转。
   (3)模型模拟法。首先,使用 BIM建模软件针对一幢建筑进行三维模型的构建,把建筑物各部分表现清楚,对于重点构件进行BIM模型扩展,建立不同种类型的演变方式、异同及联系;其次,把多种教学资源对比演示或联合使用,将抽象化理论转化为直观立体的形象,动态展示其渐变和关联过程;最后,利用现有的建筑模型,直观展现各构成部分的组成关系及各构建的构造详情。
   (4)实践教学法。本校建立了土木工程实训中心,内含基本的建筑结构形式,以及1∶1建筑构造实体模型,将上课地点从传统的教室调整为实训中心,利用现场教学的方式,边参观边讲解,更有利于学生对各构件构造的理解和掌握。
   4.调整课程考核方式
   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加大过程考核比重,突出实践性考核,其中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的比值为6:4。过程考核包括平时考核和平台考核两部分,比值为1:5。平时考核考察出勤及课堂表现,平台考核内容包括:①单体空间的设计;②建筑模型设计;③民用建筑外墙节点设计;④民用建筑楼梯设计;⑤民用建筑屋盖设计;⑥对熟知建筑物的调查和评价,并对每项考核内容做好详细的评价标准。
   5.基于BIM技术课程设计改革
   首先,改变传统手绘图考核方式,变为在 revit平台建模考核;其次,增加考核项目,实现建筑设计和细部构造的全面考核,并模拟建筑细部构造的材质和做法。以此达到增强学生的实操能力,适应行业需求的要求。
   三、房屋建筑学教学改革实践——以“建筑构造组成及建筑结构体系”为例
   (一)课前布置
   在“网络平台”上布置任务:①拍摄任一建筑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并在图片上配以构件的名称、作用;②以自己的理解拍摄并上传三张不同建筑结构体系的照片。
   (二)课程导入
   学生观察建筑模型、实训中心实体模型,回顾建筑空间设计原理;通过实际拆解建筑模型,回答拆解后的部分名称,引出构件与配件的含义,进而引出课程主体——建筑构造,让学生直观感受建筑构造的含义和研究对象。    (三)讲授新课
   1.知识点1“建筑构造组成及作用”
   (1)根据课前布置的任务①中学生提交的作品进行筛选、分类和汇总,并加以展示,对总体结果进行評价(组成部分是否完整、准确),引出疑问“建筑构造组成到底包括哪些?”
   (2)教师利用“互联网+”混合教学平台的资源、实训中心实体模型对建筑构造组成、作用和要求进行讲解,并让学生动态观察各组成构件及其与整体建筑的关系。
   2.知识点2“建筑结构体系”
   (1)利用案例引导学生讨论建筑系统的类型,引出知识点。
   (2)介绍建筑结构体系的分类。采用对比的方式,通过与建筑分类、建筑结构两种分类方式的关系来讲解。重点介绍按承重结构体系类型分类的结构体系。对于各个结构体系以模拟动画、实体模型、BIM模型和图片来讲解。对于砌体结构、空间结构此处仅做简单介绍—含义,其他的内容在教学平台提供学生自学。
   3.知识拓展“新型的建筑结构”
   (1)课堂通过PPT展示新型结构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建筑结构的发展前沿,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微信公众号、网址等。
   (2)利用“互联网+”混合教学平台放置新型结构类型的资源,让学生自学,并通过布置的作业检验学习是否成功。
   4.课程总结
   利用思维导图把课程内容进行汇总和梳理,建立相关性,便于学生对整体内容的理解。
   5.任务布置
   (1)在网络平台上布置扩展知识检测的任务——通过资料的查找上传若干张某一新型建筑结构类型的照片,并附上其建筑结构的特点等文字说明。
   (2)网络平台上布置“答疑或任务”——针对某一个建筑构件,根据其作用和功能,分组讨论哪些因素会对此构件产生影响;翻阅建筑施工图,在其上找到对这些建筑构件绘制的图纸部分。
   四、结论
   作为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房屋建筑学在新时期行业发展的背景下,原有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已经不符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教育部提出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符合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通过建立“互联网+”移动教学平台、优化课程内容、更新教学方法、调整考试方式及改变课程设计方式等方面,对房屋建筑学的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实践,切实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实践能力,满足应用型本科和工程教育认证对学生培养的要求,提高了学生的行业竞争力,符合建筑行业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赵存有,吴卫东,曹贺.“互联网+”时代高效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0):41-43.
  [2]陈春鸣,朱伟超,孙成访.应用型本科院校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8,(27):61-64.
  [3]龚晓芳,朱江.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改革[J].信息素养,2019,(5):149-150.
  编辑/李梦迪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212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