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榆林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初步成效与优化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总结了榆林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近三年来在治沙造林、人居环境、乡村绿化、绿色产业、生态文化5个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效,结合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新要求,提出了榆林市未来森林城市建设的6项对策建议。明确了在建设方向上要持续推进、多级创建、开展城市群建设,在建设措施上要促进绿色产业发展、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在建设管理上,要提升科学化水平。
  关键词:森林城市;成效;对策;榆林市
  中图分类号:S7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020(2020)02-0058-04
  Preliminary Achievements and Optimized Countermeasures of National Forest City Construction in Yulin
  Zhuo Ling
  (Academy of 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State Forestry and Grassland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714)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reliminary achievements mad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Yulin National Forest City in the past three years in five aspects:Sand Control and afforestation,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rural greening,green industry and ecological culture. According to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advanc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ix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f forest cities in Yulin for the future construction. It makes clear on the direction of construction will continue to push forward,multi-level to create,development of urban agglomerations,the construction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industry,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of wetlands,and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to enhance the scientific level.
  Key words:forest city;achievements;countermeasure;Yulin
   2004年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活动启动以来,已经走过了15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为推动城乡绿色发展、满足人民对良好生态环境需求、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作出了积极贡献[1,2]。森林城市建设紧紧贴近百姓、服务于民,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满意、拥护、支持的民生工程。目前,全国有166个城市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近400个城市开展了国家森林城市建设,11个省份开展了森林城市群建设,19个省份开展了省级森林城市建设。
  陕西省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接壤地。是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榆林仅残存着4万hm2天然林,林木覆盖率仅仅只有0.9%。新中国成立后,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勤劳智慧的榆林人民坚持不懈地与大自然进行着抗争,开展了“北治沙、南治土”的大规模造林绿化运动,经过70多年久久为功,实现了“绿进沙退”的历史大逆转[3]。
  2016年起,榆林市以努力建设塞上宜居城市为战略目標,做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重要决策。2017年,原国家林业局批复同意榆林市启动创建工作,并将榆林市列为国家西部干旱半干旱沙区国家森林城市的建设试点。2019年,通过近三年的近期建设,榆林市的各项评价指标和工程实施达到验收要求,获得了“国家森林城市”的荣誉称号[4]。本文通过总结榆林市近三年的近期森林城市建设成效,结合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提出了未来阶段的建设对策,为榆林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1 榆林市森林城市近期建设取得的成效
  (1)治沙造林成效显著。榆林市以重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为核心,积极推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植被覆盖,提升森林质量,进一步巩固国土绿色生态屏障。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3 194 hm2,开展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28 400 hm2,完成三北防护林工程5 105 hm2;修复低效退化防护林14 893 hm2,灌木平茬复壮17 767 hm2,中幼林抚育27 365 hm2;完成现状道路绿化补植1 653.11 km,道路通道绿化779.7 hm2,水系通道绿化10 138 hm2;市域森林覆盖率由33%提升到34.8%,道路、水岸林木绿化率均达到83%以上。在北部风沙区形成了大型防风固沙林带,环榆林中心城区建成了绿化生态圈,市域范围内宜林荒山荒地得到有效治理,沙漠腹地营造起了成片林块,初步建成了带片网、乔灌草相结合的区域性防护林体系,绿色越来越成为榆林大地上最亮丽的底色。
  (2)人居环境得到提升。
  榆林市以森林进城、森林围城为重点,加强城区闲置地绿化、城市休闲绿地建设,实施环中心城区城市生态屏障建设,逐年提高城市绿量,构建起宜居的城市生态环境。新增城市公园、防护等绿地274.58 hm2,新建5处郊野公园,建设城市绿道121.33 km。建成区绿地面积达到2 428 hm2,绿化覆盖率达到40.5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1.04 m 2,树冠覆盖率达到29.00%,休闲绿地500 m服务半径达到83.29%。城区公园绿地分布均匀,街头绿地、小游园等镶嵌其中,榆溪河生态长廊形成的水系森林绿地景观贯穿城区,实现了居民出门300 m见绿、500 m见园的目标,塑造出了春有绿、夏有荫、秋有韵、冬有景的“塞上江南”宜居城市风貌。   (3)乡村绿化成效初现。
  榆林市积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森林城镇、森林乡镇建设,实施绿色村庄、美丽村庄、森林村庄创建,有效改善了乡村的生产生活环境。新增城镇公园、广场绿地199.92 hm2,完成绿化村庄182个、森林村庄建设251个、美丽村庄建设89个。城镇建城区绿化覆盖率平均达到40.28%,人均公园绿地平均达到12.83 没,集中型村屯林木绿化率达到33.8%,分散型村屯林木绿化率达到20.1%。乡村公共生态游憩空间进一步拓展,村旁、宅旁、路旁、水旁等“四旁”绿化得到提升,乡风浓郁的塞上田园风貌雏形初现,逐步建成了“村在林中、院在绿中、人在景中”的乡村生态格局。
  (4)绿色产业初具规模。榆林市聚焦城市转型发展需要、扩大生态产品供给,通过实施“五个百万亩”基地建设、推动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等,拓宽百姓增收渠道,提升生态惠民能力。新增经济林产业基地面积16 089.9 hm2、苗木产业基地面积2 161.6 hm2、花卉产业基地面积314.41 hm2、林下经济基地面积4 875 hm2;建有生态旅游点49个、特色名镇及乡村旅游示范村36个;建立了3个森林体验基地和2个森林养生基地;建成了3处林业产业示范基地。初步架构起红枣、两杏、核桃、山地苹果等独具特色的经济林果产业,林业产业年均产值达到86.21亿元;自然保护地、景区景点、乡村田园等成为生态旅游主要目的地,生态旅游年均接待人数达到2 084.41万人,推动了森林、湿地等生态资源转化成生态产品,促进了城市的绿色发展。
  (5)生态文化逐步繁荣。
  榆林市大力弘扬“榆林治沙精神”,加强生态文明宣传,动员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造林绿化,形成了榆林特色的森林生态文化。建成主题森林科普基地13处,新增宣教标识系统13处,开展市级生态科普活动14次,举办森林文化节事活动12场,完成7个森林艺术创作基地建设,年均参加义务植树212.3万人,年均完成植树1 044万株,评选出市树榆树、市花桃花。古树名木保护率100%,义务植树尽责率96%,义务植树建档率100%。全社会关注森林、保护森林责任感得到激发,建设森林城市成为百姓的自觉行动。人人关心造林绿化、人人参与造林绿化,已经成为榆林最为突出的生态文化特征。
  2 榆林市森林城市建设面临的新要求
  (1)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已经进入了生态文明新时代,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成为了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六项重要原则,生态文明建设在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位置越来越凸显。榆林市处在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要节点地区,生态区位敏感而重要,当前国家层面就有15项与生态建设相关的战略规划政策叠加覆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国家政策任务,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等,为未来的榆林森林城市建设提出了新要求[5]。
  (2)策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在中国高质量发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近被确定为国家战略[6]。榆林市境内黄河全线约长389.8 km,是黄河流域的重要区域,是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屏障,但也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统筹保护沿黄山水林田湖草,大力推进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实施沿黄湿地生态保护等,为未来的榆林森林城市建设提出了新方向。
  (3)落实全国森林城市发展规划。
  2018年中国发布了《全国森林城市发展规划》,确定了到2020年建成6个国家级森林城市群,200个国家森林城市,到2025年建成300个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7]。榆林市在全国森林城市发展规划布局中被划入协同区,要求加大森林城市在区域面上的拓展,扩大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提高城市生态承载力[8]。扩大城市间绿色空间,提高森林城市建设质量等,为未来的榆林森林城市建设提出了新任务。
  (4)打造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
  2019年榆林市全面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做出了举全市之力打造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决定[9]。重点针对资源富集与生态脆弱、产业发展与污染防治之间的矛盾,弘扬榆林治沙精神,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继承、发展,实施八大行动,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大力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未来榆林森林城市提出了新途径。
  (5)坚持科学生态节俭建设。
  当前有些地方盲目追求绿化速度和视觉效果的问题,“高大密”等现象依然存在,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国家明确要求,开展森林城市建设,既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坚持科学绿化、规划引领、因地制宜,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发展之路,不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10]。杜绝大树进城、搞奇花异草等错误做法,多使用乡土树种、适生树种,科学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的监测评估,为未来榆林森林城市提出了新方式。
  3 榆林市森林城市未来建设对策
  (1)持续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
  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一般都编制了10年以上的规划,榆林市通过3年的近期建设,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打赢了“创森”的攻坚战,还需要继续开展生态建设的持久战,坚持补短板、强弱项。要将森林城市建设目标与“十四五”规划紧密结合,中、远期的规划任务要纳入“十四五”规划落实实施。加强黄土高原腹心地带生态保护,重点开展八大林草工程、美丽宜居乡村、城镇生态治理等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各个生态要素,高质量推进榆林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继续在国家西部干旱半干旱沙区森林城市建设作好示范。
  (2)大力推动多级森林城市创建。
  按照分层次创建、分类指导推进要求,建设工作要向基层延伸,启动省级森林城市、森林鄉镇、森林村庄建设,形成比较完备的森林城市建设体系。可以从森林城市建设基础较好的子洲县、府谷县等中,启动省级森林县城建设,将城市森林由城市向广大城镇、乡村延伸。可以在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县城的神木市、靖边县等中,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按照新修订的《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完善地级市森林城市建设中薄弱的问题,补齐森林生态建设体系的短板。   (3)逐步启动森林城市群建设。
  结合扩大城市间绿色空间的需要,着眼更大尺度的森林城市建设,以近期建成陕北森林城市群为目标,有效应对黄土高原区域性生态环境问题,通过扩大现有生态空间、建设成片的森林湿地来隔离缓冲,防止城市连片发展,使城市群地区蓝绿空间占比50%以上。在远期探索建设呼包鄂榆森林城市群,借鉴珠三角、长株潭等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经验,聚焦省际间、城市间的生态系统建设,通过建设山脉、水系等大尺度的生態廊道,构建互联互通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实现区域内各种自然生态系统整体联结。
  (4)促进绿色生态产业发展。
  榆林是以煤炭等能源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城市,市民对优良人居环境的向往较高,对享受造林绿化带来的生态产品十分期待,需要扩大林业的有效供给,将丰富的资源转换为优质的资产,带动榆林绿色生态产业的快速发展。可以做大做强传统林业产业,做大绿色增量,壮大林业产业,优化林产结构,提升林产效益。同时推动绿色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等产业,打造一批森林氧吧、森林体验、森林康养等精品森林生态旅游基地,拓展森林城市生态服务,促进绿色生态产业发展。
  (5)注重湿地生态保护修复。
  森林、湿地等都是重要的生态系统,也是重要的城市蓝绿生态空间。榆林市湿地资源丰富,占到陕西全省湿地面积的15%,位列全省第二。在森林城市建设中,注重绿色空间营造的同时,也加大蓝色空间建设。以“六区一河一湖和城镇体系”重点区域和系统生态治理为依托,以红碱淖湿地保护为核心,以无定河、窟野河、秃尾河、佳芦河等黄河支流湿地保护为重点,通过流域环境治理、水源涵养林提升、沿岸湿地保护修复、湿地公园建设、城市滨水休闲空间营造等措施,加大湿地保护修复,补齐湿地保护短板,塑造陕北湿地大市形象。
  (6)提升建设管理科学化水平。
  推进森林城市建设,要做到绿化美化与生态化并重,生态效益优先。坚持适地适树,避免人工过度干预,注重改善林分结构和树种组成。强化科技支撑,推广应用先进技术,着力提高森林城市建设水平。启动森林城市监测评估,采用当前国际上主流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定量评估榆林市森林、湿地、草地、荒漠、农田等生态系统服务价值[11]。构建榆林市生态资产评估指标体系和方法,定量评估目前榆林市生态资产价值,为今后森林城市建设考核、生态资产的保值增值管理奠定基础。
  4 结语
  森林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久久为功,持续发力。榆林市在70年治沙造林的艰苦卓绝奋斗基础上,开展了国家森林城市建设,通过近三年全民参与,持续推进,荣获了“国家森林城市”的荣誉称号,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在沙漠上建设起森林城市,曾经让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已成为现实。进入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为未来的榆林市森林城市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适应新时代、新需求,持续推进森林城市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努力推动森林城市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效,继续书写榆林大地的绿色奇迹。
  参 考 文 献
  [1]但新球,程红,但维宇,等.中国国家森林城市的发展历程[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7,36(01):65-70.
  [2]刘宏明.我国森林城市建设的对策分析[J].中国城市林业,2017,15(06):52-54.
  [3]刘东兴,刘生权.持续开展治沙造林迎来今日绿满山川——陕西省榆林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侧记[J].国土绿化,2019(08):30-35+66-67.
  [4]石俊荣.榆林、汉中和商洛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N].西安晚报.2019.11.17(第04版:综合·体育).
  [5]刘宏明.试论我国森林城市建设的特点与重点[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02):32-37.
  [6]本报评论员.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19.09.21(第02版:要闻).
  [7]王钰.《全国森林城市发展规划(2018-2025年)》发布[N].中国绿色时报.2018.07.09(01).
  [8]叶智,郄光发.中国森林城市建设的宏观视角与战略思维[J].林业经济,2017,39(06):20-22.
  [9]举全市之力打造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N].榆林日报.2019.08.13(A1).
  [10]吴后建,但新球,程红,等.中国国家森林城市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对策[J].林业资源管理,2017(05):14-19+119.
  [11]唐小平,黄桂林,徐明,等.青海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夏剑萍)
  收稿日期:2019-09-19
  作者简介:卓凌(1988~),男,四川人,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生态监测评估、生态保护修复、森林城市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24958.htm